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育作为有目的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过程,它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高等教育系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有重要地位,高等教育注定要承担起文化批判的职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教育通过语言、价值、过程和知识等来确保文化的再生产,乃至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因此,从文化在生产视角下分析高等教育文化的批判功能,最大程度地创造公平合理的教育、促进社会的公平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价值性和真理性的统一 ,即人们在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中依据外部事物的性质、构造和规律而对外部事物的能动的改造 ;因而实践的批判性是外在的对外批判的而非内在的自我批判的。如果承认实践的内在的自我批判 ,那就舍弃了马克思对实践的科学规定而把实践仅仅看作一种可以任意评判的行动或活动 ;当我们要求实践进行自我批判时 ,就是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观去批判马克思所主张的具有批判特性的实践 ,由此必然导致是实践批判还是批判实践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文化批判是毛泽东考察中国社会的基本方法,文化批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毛泽东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批判精神值得我们借鉴;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当代意义;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对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观照启迪我们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的局限有:宪政武器的缺失;阶级分析的泛化;批判方式的失当。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渗透下,我国大学自身的世俗化与变异难以让其实现社会批判的目的,自我批判就成了现代大学保护大学组织属性,纯洁大学文化,树立大学批判精神的基础.大学的自我批判是通过对大学文化、制度、人格、立场、价值的异化进行批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哲学自身的批判是哲学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哲学的批判和自我批判既是哲学理论的意蕴,也是哲学实践的脉络.与康德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其哲学批判的首要特征在于实践性,其哲学自我批判的最大特征在于彻底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资本主义批判以马克思与韦伯为主流,桑巴特相对弱势和边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生产转入消费阶段,桑巴特从奢侈消费批判资本主义的视角重新受到重视,并在现代思想中形成了四种理解奢侈的思想范式。德国学者伯麦立足于批判理论传统,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了审美资本主义阶段,其特征在于私人领域经济化,关注的重点是消费或者说生产的展示,产生了一个名为审美价值的新价值维度。审美资本主义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积极诉诸传统资源,在价值层面上不断地自我理解和自我建构的特点。这启发我们反思社会主义也应该从传统资源中寻找支撑,实现自身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的建设、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具备理性的批判精神和能力。具备批判精神和能力的教师就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批判型教师”。批判型教师的批判具有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两个纬度,批判型教师的成长经历了自发状态、自觉形成以及自由实现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最终旨趣和一贯主张,社会批判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的幸福与自由的执著追求。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方面表达了他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具体理解,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的自由解放理想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德国批判教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德国批判教育学产生,各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批判有不同理解,虽然批判的教育学生主张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启了教育学 的新视角,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因而对批判应该加以分析,辨别和探讨,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学应该是批判教育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传媒批判思想是西方传媒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一次范式转变,为当代传媒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这一思想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社会矛盾、问题和弊端具有纠偏和矫正功能,体现了传媒批判的哲学意蕴和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技术领域谎言和谬误迭生,浮躁与空想之风盛行,囿于虚假繁荣的原地鼓噪,而教育技术批判却处于低语甚至失语状态。在现今技术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为了修正教育技术批判的缺位,以批判之力激浊扬清,匡正学风,改善教育技术的学术生态。文章从学理上分析和探讨教育技术批判的内涵、对象、必要性和基本遵循。教育技术批判包括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其目的是在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相得益彰中找寻教育技术的进路。教育技术批判的对象包括无限膨胀的工具理性、全面与传统割裂而反传统的思潮、“唯洋是举”的“全盘西化”倾向、对基本概念推敲不足以及教育商业化等。开展教育技术批判,需持守勇于质疑、秉承理性、自我批判等基本遵循,由此才能充分发挥批判揭露、谴责、鞭挞、纠偏的作用与价值,推动教育技术走向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12.
章依据批判的两个向度,界定了大学批判品格是大学具有的内在自我超越与外在引导社会的倾向与能力。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西方大学从中世纪到近代、现代的演变过程中,其批判品格由萌芽到形成再到被遮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自我、超越世俗、超越物欲的特点,剔除庄子人格理论中的糟粕,我们会发现他具有的超越精神、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仍具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技术领域谎言和谬误迭生,浮躁与空想之风盛行,囿于虚假繁荣的原地鼓噪,而教育技术批判却处于低语甚至失语状态。在现今技术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为了修正教育技术批判的缺位,以批判之力激浊扬清,匡正学风,改善教育技术的学术生态。文章从学理上分析和探讨教育技术批判的内涵、对象、必要性和基本遵循。教育技术批判包括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其目的是在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相得益彰中找寻教育技术的进路。教育技术批判的对象包括无限膨胀的工具理性、全面与传统割裂而反传统的思潮、“唯洋是举”的“全盘西化”倾向、对基本概念推敲不足以及教育商业化等。开展教育技术批判,需持守勇于质疑、秉承理性、自我批判等基本遵循,由此才能充分发挥批判揭露、谴责、鞭挞、纠偏的作用与价值,推动教育技术走向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15.
自我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品格,具有科学性、开放性、革命性等特征。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践行和发展。在对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基本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对其当代价值进行探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可以从理论、方法和价值三个维度加以理解。在理论维度上,要秉持历史规律论,抵制历史选择论,坚持群众史观,批驳英雄史观,肯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地位;在方法维度上,克服历史虚无主义虚实相间的叙事方式、以偏概全的研究方法和主次不分的思维方式;在价值维度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价值信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掌握好这些批判武器,对于有效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捍卫历史真相、维护历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仁学批判模式在先秦时期的发展 ,呈同一性至特殊性的发展历程 ;由于与时代背景的契合呈现分散趋向 ,仁学批判模式存在着封闭与僵化的倾向 ;中和的价值规范 ,使批判的两端拘泥于自我对照 ,批判视角向解释性倾斜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使用的“异化”本质是一个价值批判范畴,并进一步阐述了其理由:(l)“异化”体现的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2)“异化状态”是指客体在价值属性上与主体的相对立状态;(3)异化现象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主要是指人的价值行为的异化;(4)价值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19.
批判和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的精神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所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批判与构建的统一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功能和建构功能割裂开来,只有在二者的辩证统一中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理论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从关注现实生活世界的维度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解构,科学地阐释了他的宗教批判思想。今天,我们以当代视域来探究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在宗教生活领域还是在世俗生活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