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凡搞艺术的人,都是追梦的人,一个梦想实现了,又在追逐另一个新的梦想……"说这番话的是国家二级演员、副研究馆员、大理州白族剧作家杨刘忠。杨刘忠,就是一位白族戏曲创作的"追梦  相似文献   

2.
林超民 《大理文化》2012,(2):110-112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从学会成立20年来在《白族学研究》和《白族文化研究》两个期刊上发表的近千篇文章中,评选出50篇获奖论文结集出版,可以说这是白族研究和白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大理州白族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7月27日在大理古城风花雪月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位白族同胞代表相聚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共同回顾白族学会成立18年来走过的岁月,共谋白族学会未来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4.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成果,它具有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含意.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其他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物质的服饰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白族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游在沙溪     
常华敏 《大理文化》2021,(10):69-73
到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打卡 在大理剑川的沙溪古镇,有个网红打卡点.让人觉得稀奇的是,它既不是名胜古迹,也不是人文景观,而是人们印象中司空见惯的书店,名叫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相似文献   

6.
王锋 《大理文化》2001,(2):58-61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除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外,在昆明、保山、丽江、楚雄等地州市以及贵州、湖南等省,也居住着少量的白族人口.在昆明,白族主要聚居在西山区.现将昆明西山区白族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李明璋(公元1936年一1985年),云南省大理市海东名庄人,白族,是建国后自学成才的白族民间艺人,是广大白族人民公认的白族大本曲演唱家,经过不断发掘和创新,他对白族大本曲唱腔、曲调研究有自己的独到的创意.生前创作改编了一大批反映新生活,为白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大本曲唱段和本子,他常年深入广大白族农村演唱,汲取了大本曲南腔、北腔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对白族大本曲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被誉为大本曲艺人中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8.
一 古往今来,各民族都有大量的咏唱爱情的情歌.在白族诗歌的百花园中,有一束特别耀眼的诱人花儿,那就是白族情歌.在传统的白族情歌中,主张自由婚恋,反对买卖包办婚姻,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爱情忠贞不二,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反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主张男耕女织,诚实劳动,反对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等等,是反复咏唱的主要内容.白族情歌是白族民歌海洋中最为闪光的部分,它集中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9.
山林坝原相间的祥云县位于滇中彝族区与滇西白族区的过渡部,也是金沙江、澜沧江、元江三江分水处,有"滇西总大门"之誉称.24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各族居民,其中汉族、彝族、白族是祥云的主体民族,占祥云总人口95%以上.祥云于公元前109年建县,系云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滇西重要的文化起源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六个民族相依共居,几种民族宗教信仰共存,在共存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容纳,相互吸收,形成了和睦共融的地方民族宗教信仰特色,这一点,在白、彝、汉三个主体民族的宗教信仰上,更有着鲜明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董泽,字雨苍,云龙县宝丰乡宝丰镇人,白族,是云南省高校建设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为云南省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教育家.1925年获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  相似文献   

11.
有传说演义经典,有礼仪彰显气度,有文化作为底蕴,有时代在其间奔跑,千年不息的狂欢盛会,点燃了白族人生生不息的文化圣火。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民族盛会,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民族的自信与激情。火把节是白族最古老的盛典。火把节在白族  相似文献   

12.
菡芳 《大理文化》2003,(5):58-62
白族除信仰佛教、道教和儒教外,还普遍崇尚"本主". 在洱海区域,凡白族村寨,几乎村村都有"本主".过去相传白族所崇拜的"本主"共五百位,俗称"五百神王".其实,这"五百神王"还不够全面.经调查,大理市所辖的400多个白族村寨有200多位,而仅鹤庆县,就有530多位本主.  相似文献   

13.
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以前,白族地区就出现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稻作文明.直到今天,白族社会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多元的白族文化也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形态存活于中国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正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尚习俗一样.长期流传在白族地区的白族民间舞蹈,它随着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等,以它特有的形式沿袭下来,它是凝聚白族人民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结和纽带.  相似文献   

15.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方面,白族是开放而宽容的.白族文化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都是通过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之后形成的.而且,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时,白族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将其有机地和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新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6.
由著名民族学家马曜先生作序,白族青年学者李晓岑先生撰写的白族科学技术史专著<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是迄今系统研究白族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第一部专著.著者李晓岑先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自然科学史硕士学位,发表过自然科学史论文十余篇,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因受父亲的影响和对本民族的热爱,近几年来潜心研究白族科技史,终于写成了<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23日,著名白族戏剧家杨明先生走完86岁人生历程病逝于昆明。这是云南戏剧界的重大损失。杨明先生于1919年出生在云南大理一个白族家庭,孩提时代深受白族传统文学和白族“吹吹腔”“、大本曲”及滇剧等传统戏曲影响,加之聪颖好学,为日后从事和领导戏曲改革和戏曲创作奠  相似文献   

18.
正大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白族自治州,也是一个民族民间歌舞的海洋。盛行于大理白族地区的白族大本曲就是一种用汉文记录白族语言的原生态民间唱本。听说今年63岁的段凤清是一个大半辈子都沉迷于白族大本曲传承的宾川县民族民间音乐艺人,于是,在2016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如约来到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浪村委会的杂石棚村,采访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民间音乐艺人段凤清。  相似文献   

19.
三年的干旱,囚禁了太多春天的心事. 四月如约而来,苍山脚下,洱海边上垂柳柔嫩的枝条在风中飘飘洒洒,像是白族少女初始(赜)面将发丝飘逸披散;又像是心灵手巧的白族妇女串起的精致珠帘在轻轻摇摆.  相似文献   

20.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白族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不论山区坝区,每逢节日庆典,都能看到群众性的古朴典雅、欢快热烈的多种民间舞蹈表演,令人留连忘返,深为白族民间舞蹈表现出来的风趣欢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面貌所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