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四种形式表示存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从形成史角度看,青年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启蒙者和领路人。1859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写书评是起点,往后的思想进程情势大变,恩格斯的主观愿望是在捍卫、阐释和宣传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的哲学体系,即后人命名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恩格斯逝世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统,进而演化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哲学体系则是被忽略,消失于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黑洞之中,原因是没有表示存在的理论逻辑空间。  相似文献   

2.
乌托邦是哈维空间批判理论的重要维度,这一维度从对空间的现实审视导向了一种对于未来理想空间的探索。乌托邦与"空间的生产"之间有着辩证的多维联系,空间的生产中潜藏着乌托邦诉求,乌托邦的实践也要着眼于现实的空间构型。"空间形态的乌托邦"和"社会过程的乌托邦"代表了人类乌托邦探寻的两种不同向度,彰显了人类在乌托邦建构中对空间条件和历史过程的不同关注,"辩证的时空乌托邦"着眼于将时空维度融入乌托邦构想,是两种话语的批判性重构。立足于当代的历史地理条件,一种可能的乌托邦探寻应着眼于重建乌托邦批判、乌托邦想象和乌托邦理想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的理论基点,它确立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前提,使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与其他社会理论的本质性分野得以明证;社会分工是认识社会历史的钥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深度批判的理论支柱,它透析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的理论架构;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全部解答是对历史构成的整体揭示,奠基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视野,确定了社会批判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加强科际联系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建构主义理论,也具有心理学依据。历史学科要加强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理论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从关注现实生活世界的维度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解构,科学地阐释了他的宗教批判思想。今天,我们以当代视域来探究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在宗教生活领域还是在世俗生活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素养是指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理解和研究历史过程、历史现象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阐释能力,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方法,具有批判的意识和积极的情感,具有传承和创新的思维、爱国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包容理解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7.
谈人类政治活动对地理空间的选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所从事的任何实践活动,无论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还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进行的。该文总结介绍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政治活动对地理空间选择中出现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列斐伏尔、哈维等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空间研究开启了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以空间思维审视社会的辩证批判视角成为空间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的三个重点议题出发,梳理其空间研究的逻辑与脉络,一是对空间生产性的重点揭示,二是对空间社会性和历史建构性的强调,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展开对资本主义空间逻辑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揭示了空间在现代权力规训中的关键位置,认为权力的空间化是现代社会规训并操控人的基本策略和方式,知识话语与权力运作正是通过空间的组织安排得以具体操作和实施。空间背后藏匿着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理论规训等社会历史身影,与知识、权力有内在的隐密关系。空间理论试图通过日常生活空间的改变,建构理想社会,成为政治抵抗和解放政治学的场域,最终目标是在发掘异质性空间过程中寻求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开启人类新的解放议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即将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雏度有三:(1)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领域;(2)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3)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