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那剑 《铜仁学院学报》2007,1(1):54-56,65
人类学家、语言学家Berlin和Kay在合著《基本颜色词》中提出了“语义特征普遍性的假设”,该理论认为在颜色词的语义场中,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共性。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打破了“语言任意性”原则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语言学研究向多元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开拓了思路。本研究以此理论为基础,结合语言认知理论,从英汉基本颜色词出现的顺序、语义特征及范畴三方面探讨其象似性,从而论证人类语言是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英汉基本颜色词认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69年美国的人类学家伯林和语言学凯家合《基本颜色词》以来,这本书成为半个多世纪研究颜色词的经典作品,以此理论为基础,结合语言认知理论,从英汉基本颜色词的取象,发生顺序和语义特征三方面探讨英汉民族对基本颜色范畴认知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论证人类语言是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颜色词,而且这些颜色词不仅有其基本义,还具有丰富的隐喻义和转喻义,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重合,对外语教学、翻译及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科 《当代教育论坛》2009,(12):106-10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出发,探讨英汉凝固词词序问题,揭示出英汉语凝固词词序受顺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以及文化观念等认知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出发,探讨英汉凝固词词序问题,揭示出英汉语凝固词词序受顺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以及文化观念等认知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戴玉珊  许曦明 《现代语文》2009,(10):104-106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领有者、领属标记和领有物入手对比分析了英汉各自的领属结构表达,旨在发现其隐含的认知差异。研究发现:英汉领属结构遵循着相似的认知机制和认知图式。且英汉两种语言中原型领属结构的语义特征相同;汉语中“的”的隐现,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部分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其中,对于原型领属结构而言,只有亲属关系的词具有不可让渡性,带不带“的”比较自由;英语领属结构中既有属格’s又有of结构表达,反映了英语国家人民即习惯顺序,又习惯逆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来自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与体验。语言结构反映认知结构。语言形式的复杂性反映这一形式所表达的概念或语义的复杂性。形式越复杂,可预测性或可及性越低,在认知处理上所需的注意和时间越多。数量象似性反映了人们的认知隐喻概念:语言形式是容器,容器越大,内容越多。标记性理论与语言结构的数量象似性理论有直接的联系。标记性特征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它既能从认知层面,又能从功能层面对语言的形式与语义进行解释。标记性理论对象似性的其他类别如语言结构的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范畴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功能象似性及隐喻象似性等也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不断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语言的象似性体现在语言的多个层面,英语和汉语中的词组、句子乃至语篇都体现出语言的象似性。本文以象似性为理论依据,通过列举一些实例,来探析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象似性,并指出象似性对于语言习得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理论,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白”。旨在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单总结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重要理论,也是用于解释语言句型结构的重要工具。该文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句法结构象似性的特点,指出汉英存在句都符合信息末端的原则,动词名词有相同的线性排列顺序,语义和话语功能基本相同,在认知上都不同程度的遵循了时间象似性原则、空间象似性原则,英汉语存在句的表层语序都受到象似性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汉语基本颜色从范畴化到隐喻化认知,可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物代色--以物比色--抽象化或符号化--隐喻化,由于基本颜色词汉语语言文化中形成的“双重语义”特征,便导致了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两极性,这说明隐喻认知与汉语语言文化模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动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从动词情状类型及事件“参与者”入手,结合“语用数”和语言的象似性理论考察其语义.我们认为,词重叠式的本质语义是表动作的“多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逐步兴起,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象似性理论也广泛被接受。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象似性理论是指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闻的相似关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文章主要探讨了英语词汇层面的象似性,分别从语音象似性、字形象似性、词序象似性和语义象似性角度进行论述,然后阐释了象似性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认知模式的研究,其中包括体验模式、激活扩散模式、文化认知模式和隐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肖锋 《考试周刊》2009,(24):38-39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语言相对于任意性的又一个基本特征,象似性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意义重大。因此对象似性的基本理论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语言象似性的理论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提出象似性的成因并大胆预测象似性理论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语言具有任意性,与语言的任意性相对应的是语言的象似性,它是指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杜撰词和原型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音、形态、语义理据,它们之间的共同基础往往是借助于原有的语言词汇和语义知识,依靠联想去激活读者的创新思维来达到或获得独特的交际效果。杜撰词往往具有映象象似、拟象象似或隐喻象似等象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英汉词汇重叠入手,在象似性理论的框架下,对其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所体现的象似性进行初步分析,展现其在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中和具体语言层面中的象似性方式和程度差异,论证象似性在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规律,进而为英汉词汇重叠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颜色词语义模糊性的原型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模糊合论运用于描述颜色范畴的相互依赖和融合状况,揭示了合成颜色词的隶属度是基本颜色范畴的模糊“并”运算,衍生颜色词的隶属度是基本颜色范畴的模型“交”运算,论证了把语义范畴看成是模糊集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颜色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也是一种物质形态,它属于特殊的客观存在。颜色词的概念隐喻来自人们的认知经验,而人们所在的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造就了颜色词概念隐喻的相异。论文在莱科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之下,以“红”“绿”“白”三色为例,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丰富的英汉语料,分析“红”“绿”“白”这三种基本颜色词在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使用的异同,同时也分析了这些表达异同下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在以英汉“红”“绿”“白”为源域的概念隐喻中,所映射的目标域既有相同也有相异。此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来说,它对基本颜色词概念隐喻的目的域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实践上来说,对英汉颜色基本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能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深刻地理解颜色词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探讨英汉颜色词“红色”、“白色”、“黄色”在使用方面的异同,揭示了这三种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中语义和文化方面的不同性;这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重要理论,也是用于解释语言句型结构的重要工具。该文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句法结构象似性的特点,指出汉英存在句都符合信息末端的原则,动词名词有相同的线性排列顺序,语义和话语功能基本相同,在认知上都不同程度的遵循了时间象似性原则、空间象似性原则,英汉语存在句的表层语序都受到象似性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