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语义的自适应个性化网页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化网页推荐能高效、便捷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针对传统个性化技术的不足,提出基于语义的自适应个性化网页推荐方法,采用语义本体和用户兴趣偏移机制构建自适应的语义用户模型,并采用语义质心聚类技术提高推荐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推荐方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推荐准确率和召回率.  相似文献   

2.
如何准确分析用户行为,向用户提供满意的网页信息,一直以来都是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设计的目标。本文在分析现有个性化信息推荐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以往研究在推荐兴趣时仅根据语义相关度进行协助性信息推荐,而忽略用户行为规律所包含的潜在兴趣信息的不足,尝试提出一个结合Web语义挖掘和FP-tree规则发现技术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模型。该模型利用本体对语义的明确化描述,在挖掘用户行为信息时获取用户兴趣偏好的语义信息,并利用FP-tree技术根据以获取的语义信息推理出用户兴趣行为模式,从而在信息推荐时不仅能准确理解用户兴趣偏好,也能根据用户潜在兴趣规律,推荐给用户更全面的网页信息。  相似文献   

3.
基于本体学习的个性化网页推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高效和便捷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使用户得到有价值的个性化网页推荐.针对传统个性化技术的不足,提出基于本体学习的个性化网页推荐方法,采用领域本体构建用户的兴趣模型,并采用基于语义本体的相似度算法提高推荐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推荐方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推荐准确率和召回率.  相似文献   

4.
社会标签系统是Web2.0中提出的概念,旨在更好地表达用户的兴趣和意愿。而标签聚类是社会标签系统的个性化推荐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研究了如何基于标签聚类与用户模型来进行个性化推荐的方法。通过计算标签的相似度进行标签聚类,结合用户模型,根据标签聚类结果做出推荐。通过采用CiteULike公布的数据集进行实验证明,与未采用标签聚类的推荐方法相比,本方法不仅可提高推荐的命中率,优化目标资源的排名,而且能为用户发现更多新的感兴趣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社会标注系统中用户生成的标签具有随意性和弱关联性,这将导致标签推荐的精确性降低。本文基于加权元组潜在语义的三维张量结构模型,引入社会网络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对相关元组进行量化加权,以构建加权的三维张量结构模型,并通过元组的潜在语义分析,得到能体现用户兴趣度的加权元组集。最后,通过典型标注网站Delicious中的用户标注数据集,验证了基于加权元组潜在语义分析的三维张量模型具有较好的标签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群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准确率,提出构建群体用户的兴趣模型,主要采用基于标签共现矩阵的方法来计算群体用户之间的相似性,综合考虑群用户的主题与标签的联系,为用户提供更加准备高效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  相似文献   

7.
郭雪梅 《情报科学》2020,38(2):68-74
【目的/意义】为了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文章融合“用户-标签-资源项”关系模型以及时间因素对于用户 标注资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个性化推荐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建立起“用户-标签-资源项”三者之间的关系模 型,分别计算用户对标签的偏好程度以及资源与标签的相关程度,以此为基础进行用户相似性和资源项相似性的 度量;然后,考虑标签使用的时间因素对用户兴趣偏好的影响结合基于用户标注行为的用户相似性以及资源项相 似性度量方法提出了改进的个性化推荐方法。【结果/结论】提出了一种综合标签和时间因素的推荐算法,该方法利 用标签使用频率描述用户偏好,并结合标签使用的时间因素动态更新用户偏好,提高推荐精度。该方法应用于医 学信息服务应用场景之中,并收集实验数据,最后将提出的方法与其他基于标签信息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在实验 数据集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发现该方法在推荐效果上优于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网络信息推荐,在电子商务商品推荐和网络信息推送中具有应用价值。本文针对传统的语义关键词推荐方法的指向性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协同过滤融合和个性化特征约束校对的信息推荐算法,首先构建P2P网络模型下的信息传输模型,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进行信息融合和语义信息素特征提取,然后采用自相关匹配滤波方法进行信息融合和滤波,实现对个性化特征的协同过滤和信息推荐,最后通过仿真实现进行性能测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信息推荐的数据召回率和配准度较高,耗时较短,实现个性化信息定制和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提高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文章构建了融合用户画像与协同过滤的个性化推荐模型。[方法/过程]首先根据用户特性构建画像标签体系,利用TF-IDF、熵值法、k-means等方法确定用户特征标签;其次分别基于用户画像与改进后的协同过滤算法计算用户相似度,通过调和权重得到用户综合相似度;最后利用Top-N进行个性化推荐。[结果/讨论]通过知乎live付费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发现本文算法在推荐结果的准确率以及召回率上,相比其单一方法均有较大提升,且满意度高于知乎live平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面对网络时代数据的海量性和无序性,为用户推荐个性化资源有利于增强用户间合作、提高 知识的共享速度,对新知识的发现具有深远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具有相同兴趣用户的聚合优于单纯的信息聚 合,构建基于社会化标注系统的个性化推荐模型。通过引入社会网络中用户使用标签的频次来选择与用户关联显 著的标签,并通过加权派系发现和聚合“小众”凝聚组群和相似标签集,进而为用户推荐优质资源,使其真正契合用 户的个性化需求偏好。【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推荐,消除单独聚类带来的粗糙数据 集,并通过抓取豆瓣上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利用用户画像以及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智慧图书馆中的图书推荐。【方法/过程】从构建智慧 图书馆用户画像的自然属性、兴趣属性、社交属性三个数据维度出发,借助相似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维度读者 和图书的相似度,实现基于相似读者和相似图书的虚拟图书推荐,阐述了借助智慧图书馆的先进技术实现基于位 置的实体图书推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将用户画像用于智慧图书馆图书推荐可提升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能 力,针对读者实现精准推荐。【创新/局限】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推荐从多个维度进行组合推荐,实现了智慧图书馆 虚拟图书和实体图书的个性化推荐,提高了推荐质量,为提升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局限 在于选取的读者以及图书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通过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构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并开展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方法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方法/过程]首先构建出基于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然后利用改进的最大团算法设计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最后通过选取某虚拟知识社区的用户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实现精准的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结论]在利用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进行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过程中,通过对某虚拟知识社区的实例分析,表明其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的精准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用户文档和文献个性化推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义扩展的个性化推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在提高用户满意度上明显优于传统的基于关键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剑云  胥明珠 《情报科学》2021,39(1):128-134
【目的/意义】用户画像深刻地描述了视频用户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特征,为视频的个性化推荐服务提供参 考。【方法/过程】通过文本挖掘对爬取的视频、用户及其观影数据分析,构建单个用户画像,并通过K-Means和LDA 模型对用户聚类并提取主题,挖掘群体用户特征。基于用户画像和时间指数衰减的视频兴趣标签,并结合视频喜 爱度和协同过滤,进行视频推荐。【结果/结论】考虑时间指数衰减的个性化推荐,提高了系统对用户兴趣的感知。 结合视频喜爱度和协同过滤,推荐视频评分达0.87,有助于提高用户对网站的忠诚度和活跃度。【创新/局限】基于用 户生成内容的文本挖掘结果,进行单个和群体用户画像,并创新性采用时间指数衰减构建用户视频兴趣标签,以捕 获用户兴趣的变化。由于网络爬虫的限制,实验数据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特征提取兴趣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5.
吴树芳  吴崇崇  朱杰 《情报科学》2021,39(8):103-111
【目的/意义】微博用户画像的精准构建,可有效识别用户的需求,提高个性化推荐的准确率。针对现有微 博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对用户特征提取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兴趣转移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方 法/过程】首先,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兴趣行为的权重,并将其用于修订兴趣词权重,获得用户的初始兴趣词 集;然后,依据生命周期理论获得用户兴趣行为周期,构建兴趣转移的时间衰减函数,实现对用户兴趣词集的动态 更新和叠加;最后,将用户的静态属性标签与基于兴趣转移的动态兴趣标签融合构建微博用户画像。【结果/结论】 实验采用从新浪微博爬取的真实数据作为数据集,实验结果显示:与已有微博用户画像构建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 方法在个性化推荐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创新/局限】创新点为: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刻画微博用户兴趣行为周期,构 造兴趣转移的时间衰减函数,实现兴趣标签的动态更新。局限是未对静态属性标签的重要性进行界定,且未对存 在异常波动的兴趣行为曲线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Music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s emotion and mental status. Music recommendation has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Unfortunately, most existing music recommendation method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genre features (e.g., style and album), which cannot meet the emotional needs of listeners. Furthermore, the “filter bubble” effect may make the situation even worse, when a user seeks music for emotional support.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a novel emotion-based personalized music recommendation framework to meet users’ emotional needs and help improve their mental status. In our framework, we designed a LSTM-based model to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music based on users’ mood in previous period and current emotion stimulus. A care factor was used to adjust the results so that users’ mental status could be improved by the recommendation. The empirical experiments and user study showed that the recommendations of our novel framework are precise and helpful for users.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social network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Inaccurate community detection in social network can provide better product designs, accurate information recommend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Thus, the community detection (CD) algorithm based on network topology and user interest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wo parts. In first part, the focused crawler algorithm is used to acquire the personal tags from the tags posted by other users. Then, the tags are selected from the tag set based on the TFIDF weighting scheme, the semantic extension of tags and the user semantic model. In addition, the tag vector of user interests is derived with the respective tag weight calculated by the improved PageRank algorithm. In second part, for detecting communities, an initial social network, which consists of the direct and unweighted edges and the vertexes with interest vectors, is constructed by considering the following/follower relationship. Furthermore, initial social network is converted into a new social network including the undirected and weighted edges. Then, the weights are calculated by the direction and the interest vectors in the initial social network and the similarity between edges is calculated by the edge weights. The communities are detected by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edge-weighted similarity. Finally, the number of detected communities is detected by the partition density. Also, the extensively experimental study show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user interest detection (PUID) algorithm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F algorithm and TFIDF algorithm with respect to F-measure, Precision and Recall. Moreover, Precision of the proposed community detection (PCD) algorithm is improved, on average, up to 8.21% comparing with that of Newman algorithm and up to 41.17% comparing with that of CPM algorit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