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技术创新的动力假说入手,对"科技推动"、"需求拉动"和"政府引导"三种模式进行了讨论,认为专利动机是诱使专利活动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保护动机、经济动机和战略动机构成的专利动机结构模型,通过规模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了专利动机对专利商业化策略选择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当前发达国家一些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应用呈现着强烈的战略动机,这对专利竞赛和企业竞争战略可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高校专利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亚非  邹纲明 《现代情报》2009,29(1):140-143
对2000-2006年中国高校科研产出专利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了3种专利申请、授权与出售的情况;高校专利授权少、专利技术转化率低主要有4个原因,(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2)专利技术产出与转移不在科研考核范围;(3)专利成果不适合市场需求;(4)专利技术还存在不足;这从一个侧面揭示高校科研在中国技术经济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淼  郭颖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97-105
基于对来自272名创业型大学学者的有效样本实证分析,研究创业型大学对学者的商业化动机与学术创业意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高校创业使命对学者的个人成就动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科研动机没有显著影响,高校传统使命对两类商业化动机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高校创业使命对学者创办公司意向形成具有显著积极影响,而高校传统使命显著正向影响专利许可意向和产业合作与咨询意向;(3)商业化动机在高校使命与学者学术创业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企业和高校专利商业化合作过程中的策略划分为合作策略和不合作策略,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分析方法,基于演化博弈思想构建企业与高校间专利商业化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基于动态的观点考察两个群体在专利商业化合作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演化路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影响企业和高校专利商业化合作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企业和高校专利商业化合作过程中的策略演化稳定于合作、不合作或者合作与不合作混合的均衡状态,至于最终稳定于何种状态,取决于该模型的支付矩阵;并且该系统合作策略的演化与模型初始参数设置,如合作获得的额外收益、违约金、合作风险损失、初始成本以及合作收益的贴现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初始参数变化将导致系统收敛于不同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5.
二级学院良好的科研管理绩效是评价和提升高校整体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对高校二级学院的责任意识、管理方法和管理绩效三个指标逐项考核与综合评定.管理绩效指标设置主要针对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技服务、人才团队、学术交流六个指标进行定量考核,其中科研成果、科技服务指标高于其他指标;已实施专利分值高于授权专利;科技论著考虑了学科间差异、分区间和同行引用;科技服务考虑了为企业新增效益等,并对推进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保持高速增长,但专利利用率一直比较低。本文运用专利价值理论,从专利交易、专利一体化、专利诉讼和专利的市场化特性四个角度分析了影响中国高校专利利用状况的主要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和专利一体化能力与高校专利利用率分别呈正相关;财政资助比例和交易平台依赖度与高校专利利用率分别呈负相关。据此提出促进我国高校专利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C9联盟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以专利为载体的协同创新活动进行计量分析,探讨我国高校专利合作的主要特征与模式,并选取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与其衍生企业、所在地周边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共同构成了当前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的主体部分;高校的专利合作行为大多属于偶发、零散和非系统性的合作,真正具有战略目标的持久深入合作关系较少;清华大学与富士康集团的专利合作案例表明,高校与企业应发挥各自在协同创新链条上的长处,探索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合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欧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和四个欧盟国家的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在国际层面上对比了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有效专利数量、专利许可合同数量和合同金额五个指标,提出我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活动应加强商业化的运作导向。商业化导向意味着大学对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高度重视,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健全相关的专利管理规章制度,也需要加强技术转移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科研成果的商业化筛选程序,引入大学技术转移成本考核体系,实施专利许可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9.
专利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高校作为专利的聚集地,其“高产出、低转化”的现实难题亟待解决。对此,研究从整体视角出发,以高校、科技中介和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专利转化的全过程,探究高校专利转化的多元等效路径。研究发现,高校的专利转化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大数据能力是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绩效不可缺失的关键因素;产生高专利转化绩效的有高校创新主导下的科技服务驱动、企业能力支撑下的商业资本赋能以及科技中介连接下的校企协作转化三种模式。研究结论为高校专利转化提供了不同的路径选择,也为高校专利商业化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学者对专利商业化困境的研究,得出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服务因素、制度因素是制约我国专利商业化的主要因素。将专利商业化政策工具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类,收集我国1994—2015年颁布的有关专利商业化的40份政策文本,根据专利商业化政策工具指标体系对40份政策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专利商业化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研究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专利质量评价模型,基于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转化的角度进行专利质量评价模型检验与验证,对比分析中国、美国代表性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被引次数、简单同族专利数、权利要求项数、首项权利要求字数、专利文献页数和是否委托专利代理机构6项指标与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中国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质量与美国尚存差距,主要体现为缺乏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和国际专利布局,此外专利文本撰写质量尚待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专利转移是高校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企业产业升级的一个基本手段。然而,影响高校专利转移成功率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却较为缺乏。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因素和机构因素如何影响专利转移成功率提出了研究假设。以我国112所高校为样本展开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发明者对专利商业化的态度与专利转移成功率负相关;科研人员对专利审查后再研究态度以及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态度对专利转移成功有显著正效应;但高校TTO服务效率未能显著正向影响专利转移效率。以此对未来高校TTO的服务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拜杜规则"将财政资助完成的专利产权赋予了项目承担单位。高校作为"受益"人,在"拜杜规则"实施之后专利产出确实有较大增长。但利用虚拟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全国总体专利产出和中国高校专利产出主要受科研投入因素的影响。排除研发投入因素之后,中国"拜杜规则"的实施并未能够促进高校专利产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高校特殊的专利产出机制和债权制度下自发形成的产权安排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孟剑  马国芳 《科教文汇》2011,(28):21-23
本文通过对新疆某高校某学院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新疆某高校某学院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情况。采用构成比对新疆某高校某学院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不同年级之间入党动机进行分析。在入党意愿、不能入党的原因以及对党的态度方面不同年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制定实施专利技术商业化保险政策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专利保险的相关做法,梳理了我国专利保险的相关法规政策,分析了我国目前专利技术商业化的主要风险,提出了发展专利技术商业化保险的政策建议。我国应建立针对专利技术商业化投保人保费支出的政府补贴资金和奖励资金,在对损失进行补贴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投保人进行保费补贴,提升专利技术商业化机构和保险机构的专利质量、风险和价格的识别、分析能力和评估能力,开发有效的专利价值评估系统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梁春慧  万跃华 《现代情报》2014,34(7):88-92,99
高校专利技术是产学研的科研成果,是一个国家创新技术的主要来源,促进高校专利产业化意义重大,但现实中由于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办公室的设置不足、低效等原因致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不畅。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正在面临着变革的困境,高校图书馆是否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本校师生进行专利信息服务?本文首先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我国专利产业化相关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剖析了制约我国专利产业化的主因,然后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通过与技术转移办公室充分合作、向师生提供创新性学科服务——专利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罗敏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795-1800
低碳专利商业化,是缓解中国严峻碳减排形势的迫切之举,更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低碳技术的全球公益性、碳锁定效应、低碳专利权人的互补性资产不足等制约因素的存在,致使自由竞争市场不能为低碳专利商业化提供足够激励。市场机制的失灵,使得制度干预成为激励低碳专利商业化的关键因素。早期申请与早期授权理念贯穿于中国《专利法》的始终,导致中国现行专利制度过分偏重激励专利生产环节,忽视了对后续专利商业化的激励,这种失衡正置中国低碳专利商业化于困境之中。为突破中国低碳专利商业化的困境,应通过融入低碳专利商业化的长效激励机制,变革现行专利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专利状况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5年我国实施专利制度以来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授权情况,指出高校专利工作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已经成为高校专利工作重点.分析了高校有效专利情况,并和国内有效专利进行了比较,认为高校发明专利保护工作已成为高校专利保护、维持之重点;分析了高校专利转化状况,提出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概念,高校专利传统意义的许可、转让只是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一部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主要组成,是一项系统化、社会化工程.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创新中专利高申请量现象的反思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近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其专利技术的转移率低,有效专利的维持年限比较短,显示出高校创新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高校专利的高申请量表面繁荣之下隐藏着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中专利申请前未经过与市场结合的充分评估、发明人对其专利的实际价值认识存在偏差、有价值的高校专利技术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保护、发明人对技术成果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保护缺乏理性认识、政府资金大幅投入的效益不明等问题已相当突出.要想真正促进高校专利质量提升和经济价值实现,需要从资助政策、考核体系、管理制度及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有力改进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专利评价体系是对专利进行分级管理、推进专利转化、提升高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熵权理论,从专利技术性、法律性和申请人主体三个维度筛选评价指标,选取了适用于中国高校专利状况的15项专利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熵权法权重计算模型,并对17所高校在2011、2015、2019年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专利质量指标权重演化,并基于时间轴和院校间横向得分对比,得出高校整体专利质量的提升及目标高校专利呈现分化等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高校专利分级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