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献分类教学存在着学生兴致不高、课程学习难度大及实践应用机会少等现实困境。双一流建设为文献分类课程教学走出困境带来新的思路。文献分类教学需加强改革,才能寻求新的生机,助力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也日益增加。编译原理课程因其课程本身具有知识面广、综合知识集成度高等特点,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的有效知识载体。针对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现状,提出用形象化的方法讲解理论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研究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精心设置实验培养系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建议,以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语言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在中职计算机语言课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新课程设置的新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但对于具体教学中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内容及目标把握不准,本文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解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介良  曹钊  曹永丹  李沛 《科技风》2023,(13):77-79
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基础理论课程,为适应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需求,提出基于OBE理念的“理论+案例+实践”耦合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引入教学案例对理论内容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展示以及设置典型实验研究教学模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与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知识为主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为学生创设多样的课堂情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赵道钱 《科教文汇》2009,(9):131-131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新课程设置的新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但对于具体教学中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内容及目标把握不准,本文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解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福升 《内江科技》2009,30(12):156-156
高职体育课中的隐性课程是潜在文化性教育,尤其是体育文化的影响、作用,提倡体育课中隐性课程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受到正规体育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本文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涵义、特点,教师在运用隐性课程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应具备的素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简述高校体育课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的在于在体育课中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有终身锻炼身体的欲望,有未来和现在的社会生活所具备必要的活动技能及运动技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激增,培养实践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战略。该课题针对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以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梳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知识能力进阶矩阵,研究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开设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设立英语校本课程,实现英语教学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尤其是KM中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企业提高创新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阐明KM必须同时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内隐性知识的转化历程及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耀英  彭辉 《大众科技》2013,(12):171-172,175
由于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多而繁复,学生在学习时理不清头绪是一个普遍问题。文章基于结构性知识进行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尝试,期望基于结构性知识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形成专家似的结构性知识,以达到高效的学习。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网络能力高效获取外部社会网络中的组织隐性知识,对提升KIBS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浙江省内213家KIBS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网络规划、配置、运作和占位能力对组织文化型和根植型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两类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网络运作、配置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网络规划、占位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pplies a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to examine how source-recipient knowledge absorption platforms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acit knowledge resource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product innovativeness. Theoretically, this study moves beyond internal absorptive capacity into a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of MNEs’ product innovativeness. By us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to frame source-recipient knowledge absorption platforms as dynamic capabilities, we build a model that enables the continue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cit knowledge resource gained from foreign subsidiaries (source) and the focal (recipient) MNEs’ product innovativeness. For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we focus on three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in terms of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relationship harmony,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competence as potential enhancements to convert foreign tacit knowledge resource into MNEs’ product innovativeness.  相似文献   

15.
金勋海 《科教文汇》2012,(23):53-54
"缄默知识"作为一种"隐性知识"与作为典型材料的"视点"有互为表里的关系,视点的选择要兼顾教师和学生两方"缄默知识"的差异。"视点"的通透性要依靠"隐性知识"作为动力,同时视点的选择也会影响"隐性知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葛京 《软科学》2008,22(2):119-122
从企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之间能力异质性导致的对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以及内部化可能产生的超出成本节约的价值创造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企业在海外市场有效转移隐性知识需要的基本条件,并从面向知识与能力获取的方案选择的视角,分析了能力因素对合作决策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讨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障碍入手,指出了虚拟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Web2.0环境下隐性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探讨了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隐性知识管理平台、制定激励隐性知识共享的方法、构建隐性知识库和提供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8.
孔德成  侯光明 《科学学研究》2012,30(8):1246-1252
为实现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过程中多层次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本文融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对基于技术总成的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特点和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技术总成的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模型。通过对模型平衡点的求解和稳定性分析得出多层次隐性知识有效传递的基本参数控制条件为:δ1,δ2>1,且传递效果与δ1,δ2正相关。最后,基于管理学视角,提出通过构建支撑知识交互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高效的组合式激励机制和营造鼓励知识交流和创新的工程文化促进基于技术总成的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多层次隐性知识的高效传递。  相似文献   

19.
从剖析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出发,指出隐性知识研究遭遇困境的一个原因是在研究路径上局限于知识的表达维度,而忽视理解维度。认为社会交互过程中隐性知识虽然无法明确表达自身,但是却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知识予以解释,以达成交互双方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借鉴哈贝马斯提出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性知识概念,本文提出知识的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通过从理解维度引入新的研究路径,深化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进而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转移和共享。  相似文献   

20.
王楠  陈详详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19,40(8):126-134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