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新闻记者要认真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难点、热点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这不仅是新时期记者走基层的重要内容,更是记者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记得在一次新闻工作者的培训班上,一位副教授讲到合格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时说:记者要有"过人的思想"。他所说的"过人的思想",应该是近似于新闻敏感性,而且是超常的敏感性。我很赞同这位副教授的见解。记者要有"过人的思想",反映了新闻这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说明记者应当具备一种敏锐地发现和判断一件事物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超于常人,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要超  相似文献   

3.
记者首先要确立平民观念新闻工作的"草根情怀"、"平民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是在新闻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良知。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是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报记者尤其要自觉当好宣传者、引导者、实践者,理论宣传要深入、新闻宣传要浓厚、社会宣传要创新、文艺宣传要丰富。驻地记者站更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联系地方工作实际,以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地方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正能量,肩负起时代赋予记者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5.
王天定 《青年记者》2012,(15):19-20
一 前几天,我到焦作市一家水泥厂采访,在粉尘弥漫的车间里拍下了一张张设备改造照片.采访结束后,立即又要赶到河南煤化鹤煤十矿采访,厂里陪同采访的同志说:"你采访这么辛苦,连我们的饭也不吃又要赶路,像你这样的记者我们欢迎!"我说:"这是记者应该做的,基层为我们记者采访提供了那么多的服务,记者就应该深入采访,挖出新闻,为基层多发点稿子,这是记者与你们‘两好搁一好’的体现." "两好搁一好",就是记者要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对基层提供的服务有感恩之心,感谢之意.我们记者每篇好新闻问世,都离不开基层干部、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党报记者,自从你踏进这一门槛那天起,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并记住:此工作绝非是一般的文化和文字工作,是人民的记者,要永远姓党。党报记者,应时刻以党的事业为中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同时在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  相似文献   

7.
在抓新闻上,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爱跑新闻发布会,爱抓大事要事,抓政治新闻;有的人爱“找领导,听汇报”,从领导的意图中找新闻;有的爱抓经济新闻,工作新闻等。上述这些是必要的,作为记者是应该抓好的,但是作为以写新闻为主的记者来说,应该把抓新闻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齐宇强 《新闻知识》2015,(3):109+104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不仅要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更要服务社会与公众。记者既是社会的瞭望者,又是时代的参与者,既是改革的推动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因此,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就要高唱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颂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就要向大众传播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真实反映群众疾苦和呼声。要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要对千千万万的受众负责,要当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记  相似文献   

9.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新闻应该说是第一大问题。发现不了新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新闻线索,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访和写作,就无法完成报道。所以说,发现新闻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具备较强的发现新闻的能力,因素当然很多,这里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拓宽视野,二是判断能力,三是学会观察。笔者将其概括为发现新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0.
虚假报道之所以出笼,一是作者造假,二是编辑不察。对于作者造假,个别细节失实或差错,应该说,是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但如果整个新闻事件子虚乌有,那这样的记者就应该退出新闻队伍。不管怎样,虚假新闻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老话重提。虚假报道最终要经过编辑之手才能上版,在"围堵"虚假新闻方面,编辑应该是"有为"的,也是"能  相似文献   

11.
杜京 《传媒》2001,(7):58-59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我碰到最多的发问是:"你是做什么的?"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在隆重的国庆阅兵式上、在飞往大洋彼岸的班机上、在边远的民族村寨、在抗震救灾的抢险战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别人用何种语气发问,"我是记者!"理直气壮而又干脆的回答总会脱口而出.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心中始终牢记的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专心致志于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2.
"欢迎记者指导",这是许多地方接待记者一句客套话.在我参加新闻工作不长的时间里,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听过这样的话了,我从没有在意过.但到大寨又听到这句话,却引起了我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4,(12):69-70
<正>习近平眼中的"好记者"自重、自爱、自强。新闻工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自重、自爱、自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明确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改革开放的事业负责。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这是搞好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4.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这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时刻应该思考的问题。诚然,要当记者也许不难,但要当好记者则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实现。同样是记者,有的记者能够采写到有影响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只能跑跑"豆腐块",写写"应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采访是最能体现新闻记者功力的一项工作。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很难完成合格的新闻报道。要提高采访成功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中处理好采访中几个方面的关系,对记者来说更为重要,更为实用。主动与被动的把握新闻采访,常常是直观地表现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围绕新闻主题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不应该是不变的"平等对话",而应该把握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舆论监督不仅是新闻媒介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记者的一项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说:“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记者的工作,一头系着党,一头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党和群众认可的报道,新闻舆论监督才有威力。”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老话:"新闻是没有专业的专业"。长期以来,大多数新闻从业者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具备"万金油"式的工作能力,什么都要懂一点。曾有一位新闻前辈用挖井来做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搞科研的就如同是在挖一口深水井,井口不大,但深;做记者的就如同在挖一口大口井,井口很大,但很浅。以此教导笔者说,做记者涉猎要广,什么都要懂一些,但不一定懂得多。  相似文献   

18.
杨敏 《记者摇篮》2008,(3):33-34
有些记者工作多年后,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觉得司空见惯,缺乏新闻敏感性,缺少采访写作的激情,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作记者的职业疲劳。那么如何来医治这一病症呢?练就一双"勤快腿"炼就一双"勤快腿",是记者适应工作的必然要求。记者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动态性的工作。每天要通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是一个崇高、神圣、光荣、受人尊敬的职业。在西方国家,记者被戴上了"无冕之王"、"第四权力"等桂冠,这虽然并不多么符合实际,但也可以体味出记者在社会上和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当今新闻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深刻的新时代,新闻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难”,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共同体会。记者采访受阻,有时遭到围攻或殴打,加之法律救济相对滞后,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记者、编辑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如履薄冰之感。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要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就必须要讲究报道策略。 舆论监督报道策略是记者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为达到报道目的而采取的合法手段及方法。从我国舆论监督的基本情况来看,有效的舆论监督报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准确定位。定位策略是舆论监督策略中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