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宽带中国"战略将从根本上解决网速低下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新媒体的创新发展营造适宜的外部环境。新媒体需要搭上"宽带中国"的动车,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早在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题的各类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包括三网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宽带通信、移动智能终端、绿色通信等就已被展示出来。但是,所有这些新技术、新成果都受制于网络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2012年,全球通信产业进入了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代,中国通信产业也总体呈现出融合、智能、宽带、移动的发展趋势,"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聚焦并向观众展示了"宽带中国"、"两化"融合行业应用、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网络安全与互联网管理、云计算、绿色通信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各位来宾,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媒体信息服务和网络通信高峰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融合网络通信新科技,探索媒体信息服务新途径”非常贴切,体现了信息服务和网络的融合。今天,我的演讲主要是从运营商角度,谈一谈对宽带通信与信息服务的一些思考,以三方面为主:一是宽带互联网的发展及运营模式变革,二是宽带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三是创新、合作、共赢——中国网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云计算、通信融合的新业务、新产品不断出现,泛在化、宽带化、融合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发展的热点,发达国家不断地抢占新技术进行开发,新一轮的发展竞争即将展开。  相似文献   

5.
2012年,全球通信产业进入了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代,中国通信产业也总体呈现出融合、智能、宽带、移动的发展趋势,"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聚焦并向观众展示了"宽带中国"、"两化"融合行业应用、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网络安全与互联网管理、云计算、绿色通信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波 《声屏世界》2006,(1):67-70
流媒体的产生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每天都有上千万的人访问WEB以求获得各类信息。随着宽带化成为建设信息高速网络架构的重点,许多城市的城域网(MAN)从接入到核心各个部分都实现了宽带化,架构了以IP为基础的无阻塞数据承载平台。网络的宽带化不仅是为了使人们在宽阔的信息高速路上更顺畅地进行交流,使网络上的信息不再只是文本、图像或简单的声音文件,而且人们越来越希望宽带网络带来更直观更丰富的新一代的媒体信息表现。“流媒体(Streaming Me-dia)”便由此孕育产生了,这种能够在Internet上播放声音、动画和…  相似文献   

7.
天津联通积极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推进天津市信息化建设为已任,大力创新、锐意改革,积极为天汁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天津联通是天津地区最大的宽带通信及信息服务提供商,目前服务于近800万用户,拥有固定资产近200亿元,能够为客户提供WCDMA3G和GSM移动通信、固定电话、宽带等通信业务,唰时承担蓿应急及重要通信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12,(22):72-73
6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1.实施"宽带中国"工程,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一)加快发展宽带网络。实施"宽带中国"工程,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为重点,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王俊琦 《档案》2008,(3):58-60
一.前言 数字档案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并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它具有业务管理自动化、馆藏档案数字化、信息组织标准化、信息存储海量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档案信息社会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12,(27):80
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9月18日在北京举行。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在通信展开幕式上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了10.6亿户,其中3G电话用户数达到1.84亿户,TD用户数达到6894万户。同时,网络宽带化进程稳步推进,使用4M及以上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数字档案馆,就是一种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之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12.
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通信业已渗入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时代对通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宽带的需求日益迫切。可视电话,视频游戏,视频点播,高清电视等等以视频为主的宽带业务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宽带是满足用户体验的基础保障,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宽带的需求急剧增长,网络从接入,汇聚到骨千层面临越来越大的宽带增长压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通信体制是面向连接型的。它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要将各种网络互相连接成无缝大网的要求。非连接型的因特网商业化的巨大成功对现代通信体制产生强烈冲击。未来NII将采用开放数据网络(ODN)模型。因特网符合ODN模型,未来NII将从因特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关键是要解决因特网传输实时业务如何保证QOS的问题。近年来有关实时业务的协议的制定工作已全面展开,具有LAN/WAM一体化交换能力的路由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已实现商品化。这表明宽带IP网已进入实用阶段,它将成为未来NII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城市"渐行渐近。本文在阐述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有可为,并提出了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机制,从而盘活档案工作,扩大档案事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龚正言 《传媒》2006,(12):63-64
日前,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升级其"宽带商务"业务品牌.该业务整合了企业内外部通信需求,同时融入了全面的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服务,为中小企业客户打造基于电信运营级平台之上的全面信息化解决方案.从基础电信运营到整合的信息应用服务,中国网通"宽带商务"的全面升级,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腾飞.  相似文献   

16.
<正>物联网概述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关于"重要领域及其优  相似文献   

17.
<正>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日前召开会议部署2013年工作重点,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2013年将抓好"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民资进入电信业、通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努力实现2013年通信业务收入增长8%的目标。"宽带中国战略"是由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旨在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10年,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具备对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等多媒体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能力,拥有目前中国媒体领域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数据库,具有海量信息存储、集纳能力。在讨论物联网技术在新华社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整合自己的资源,打造多媒体业态,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作为"融合剂"。本文对物联网的发展、框架和应用进行了浅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华社技术系统的实际,提出了几个重要的物联网标准研制点,比如:RFID接口标准、EPC编码标准、信息传输网络标准和物联网安全标准等,为物联网走向应用和推广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泛在信息社会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社会将逐渐过渡到"泛在信息社会"。泛在信息社会,也称未来信息社会,它将把任何人与任何物,任何物与任何物的通信与联系纳入其中,使得信息的产生、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的各个应用环节形成了一个全新过程,从而构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社会模式。"泛在"是泛在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射频识别是泛在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物联网是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动机"。泛在信息社会是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果,信息社会与泛在信息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物联网"为例,通过对网络信息和物联网信息特点的剖析以及二者与图书信息共性的研究,讲述物联网信息分类组织后如何设计研究信息数据库及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