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纪录片发展事业肩负着再造与提升中原形象的任务,传播、传承中原文化的责任,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的社会责任,针对目前纪录片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些策略研究,本文主要从政府参与和支持,民间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努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林伟 《东南传播》2014,(6):108-109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要注意立意与选材,拍摄方法与技巧,文稿和画面的关系,以及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电视纪录片拍摄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要有坚持不懈的拍摄精神、过硬的把控镜头能力及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3.
于都 《军事记者》2004,(8):53-53
在中国,新闻纪录片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到政治、经济、化,小到民众的衣、食、住、行,纪录片和专题片作品的产生再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无疑是推动社会明发展的重要传播手段之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电视作为一种经济的、大众化娱乐消费手段,可以很轻而易举地为政府提供宣传平台.为社会描述主流价值取向。可以说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使纪录片成为众多类型片中的贵族。一部拥有真实画面语言的纪录片,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可以超过同样分量的报告学或其他纪实学体裁。  相似文献   

4.
周兵的《外滩佚事》、贾樟柯的《海上传奇》和周亚平的《城市之光》是三部有关上海世博会的纪录片,这三部纪录片尽管内容和形式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大量使用了娱乐化的表现手段,致使其应有的认知性下降。通过对这三部纪录片的分析,文章试图揭示纪录片娱乐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的、完整的真实记录,不容许任何夸张与虚构.文章通过梳理纪录片的特点及发展历程,从纪录片的不同传播媒介角度出发,对纪录片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重点阐述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定义及特点,探析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超码的我》是一部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影视纪录片,从《超码的我》的特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导演在拍摄社会题材类纪录片时更注重现实和效用。本文就《超码的我》的一些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作品已不局限于在电视和电影媒介播出,新媒体平台成为重要的纪录片播出阵地.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从这一崭新的媒介下受众的欣赏习惯与媒介传播规律出发,来探讨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同时以优秀新媒体纪录片《遇见你》为例,来分析新媒体纪录片的特征,并指出新媒体纪录片与互联网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何凡 《新闻世界》2012,(8):218-219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1958牟开始,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本文主要采取文本分析的办法,将不同时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不同特点和该时期的代表作品相结合,试图勾勒出一幅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脉络,并对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纪录的边缘     
冷冶夫  李苒 《视听界》2002,(5):21-23
纪录片是什么?不知道是多少普通观众,即非业内人士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言之有物的答案。纪录片是拍给谁看的?不知道有多少编导,或所谓业内人士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言之有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周晨 《现代视听》2013,(3):52-56
以大量经典纪录片影像资料分析入手,分析总结了纪录片当中的动画部分,即纪录片动画的概念、分类和深入的传播效果分析以及传播影响,希望对纪录片运用动画研究发挥一点筚路蓝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实社会生活中,广大观众已经离不开电视纪录片.正确认识纪录片的作用,不仅是纪录片人的职责,也是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电视纪录片走大众之路的意义不仅是开拓纪录片的生存空间,促进纪录片发展壮大,而且是通过纪录片的传播作用,为繁荣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曾经传统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纪录片是行业专业从业人员的创作特权。现如今,新媒体以及自媒体高速发展,对传统媒体而言已经后来居上,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出现,不仅参与到了影视制作中来,更是将播放平台从大屏搬到了小屏。这样的变化不仅使得传播媒介发生巨大的转变,也更为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机遇。纪录片不仅在传播媒介上有了不一样的表现,更是在本身的制作方面有了极大的创新,呈现出与传统纪录片不一样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刘媛媛  刘威 《出版广角》2016,(14):82-83
比尔·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导论》主要阐述了2000年之后电影纪录片的创作情况.从2001年的第1版到2016年的第2版,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中的理论不断进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的类型”“电影世界中纪录片的位置”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5.
邢勇 《新闻界》2009,(2):143-145
纪录片话语研究是媒介话语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运用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来揭示纪录片发展背后的权力与控制问题.现阶段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纪录片的研究,另一个是关于话语与话语分析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可能与这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电视发展到今天也变得越来越浮躁。打开电视,浮现眼前的是争奇斗妍的娱乐节目、板块节目,它们占据着各自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偶尔能看到一些发人深省的纪录片也是在寂静的深夜,可能这种时间安排也是煞费苦心的,只有在这寂静的夜里人们才能静下心来思考,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然而作为一名纪录片的创作者不免有一些悲哀,纪录片真的只能生存在这边缘时刻吗?纪录片能够走到今天的确很不容易,应该说它是目前电视领域最纯粹沿用电影起源形态的作品,同时也是最具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的手段。这样讲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史兴庆 《记者摇篮》2006,(10):18-19
10年前DV进入中国民间.同纪录片独立制作人相结合.从此民间纪录片创作进入了一个DV主导的新时期。 DV纪录片埘纪录片的发展功不可没。当年达到颠峰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由于外界和自身的众多原因.开始走下坡路.但DV纪录片延缓了纪录片整体下滑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纪录片的表演方面,充分了解人物性格、仔细观察生活细节,是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源泉。纪录片创作的灵魂在于它的选题价值以及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这是纪录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在。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人物的表演在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纪录片的活力,也是纪录片的灵魂体现。本文对电视纪录片中表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对表演元素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香港电视台陆续推出《无穷之路》《寻人记》《游走世界天与地》3部纪录片,3部作品均在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网络平台收获高收视与好口碑。香港电视纪录片历来有注重本土经验、平民视角与世界胸怀的特征,这3部纪录片在延续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各辟蹊径,以参与式拍摄手法,以共情为传播路径,介入内地主流文化,分别在祖国扶贫事业、香港城市变迁以及世界文化思考等方面呈现了新的特质,通过不同内容的几部纪录片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化融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在如今的电视银幕上,纪录片的占有量正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真实纪录栏目行情看好,我们又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纪录片栏目活跃于荧屏。毫不夸张地说,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纪录片仍被当作衡量电视台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有人将纪录片当做是一个电视台的"良心"。可以说,纪录片市场的繁荣与否将决定中国电视发展的水平高低。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