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必然的选择:轻负与高质仙居县第一小学创办于1911年,今年是学校的百年校庆。学校现有6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00余人,在职教师168人。作业改革是仙居县第一小学的一项传统特色项目,在仙居县教科所张志伟所长的引领下,学校以  相似文献   

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2011,(Z1):65-67
成果名称:作业改革:从技术层面减轻学业负担的探索申报单位:浙江省仙居县教科所团队成员:张志伟、张丰、陈天伟、瞿梅福、吴雅萍、张春燕"孩子,你长大了做什么?""我要当老师的老师,出比现在多10倍、多100倍的作业,让他们永远也做不完……"这是一位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孩子稚嫩的声音如重锤击打着仙居教育人的心灵。它与2000年初教育部措辞严厉的"减负令"一起,拉开了浙江省仙居教科所作业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11,(1):65-67
成果名称:作业改革:从技术层面减轻学业负担的探索 申报单位:浙江省仙居县教科所 团队成员:张志伟、张丰、陈天伟、瞿梅福、吴雅萍、张春燕 "孩子,你长大了做什么?" "我要当老师的老师,出比现在多10倍、多100倍的作业,让他们永远也做不完……"  相似文献   

4.
仙居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必须要重新认识仙居县旅游资源的开发结构与层次,从政府主导、打造旅游“龙头”项目、产品促销、旅游商品的开发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科研》2020,(2):75-75
疫情当前,当我们绞尽脑汁给居家的孩子们送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线上“学科课堂”之时,还有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定要“快递”给孩子,那就是疫情环境下的“生命之课”。让通过学会关注当下全国发生的疫情状态,学会关心身边发生的抗疫故事。也许很多孩子已经在关注,但是我们需要孩子持续关注;也许很多孩子已经在关心,但是我们需要孩子能深度认识现象背后的信息。仙居县实验小学教师们试图通过“疫主题微拓展”语文系列微课程,从“疫情起源、病毒传播、抗疫行动……”等10个不同角度引导孩子通过“阅读新闻时事信息、思考现象背后原因、书写内心真实想法、积极参与抗疫行动”等落实语文学科要素,将“社会参与、敬畏自然、珍爱生命、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独立思考、直面人性……”等人文要素在孩子心中“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经验,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近日仙居县第一小学举行了《胜在起跑线上》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市县教科所与仙居全县40多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胜在起跑线上》教材是作为幼小衔接课程用的,分情商基础、语文基础、数学基础三部分,可以帮助孩子从心理、习惯、学习策略及基本知识上做好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准备。教材于2008年6月正式出版,并已使用两年。  相似文献   

7.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或者说‘我不会’。”。其实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呢?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是家长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进台州市十二五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台州市践行式德育优秀科研成果的辐射作用,6月17日台州市小学生道德细节实践教科研成果推广会在仙居县下各镇中心小学举行。台州市与所属各县(市、区)教科所(室)、仙居县少工委的负责同志和来自全台州各学校从事小  相似文献   

9.
在家长学校讨论会上,不少家长对当今的孩子表现出诸多的困惑,有的说自己的孩子性格孤僻、自私;有的说孩子任性、不听话,你说向东,他偏往西,整天气得父母哭笑不得;还有的说孩子又馋又懒,一点活不干;也有的说孩子经常说谎,真拿他没办法!说来说去,家长们共同哀叹:  相似文献   

10.
25年前,在我国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子,一位大学教授来任教.不久,就有一个传说在村子里流传,说这个教授能掐会算,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因为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将来我能成为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将来我能成为音乐家等等.不久,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孩子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孩子们真的成了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不要在人前夸孩子,也不要在人前说孩子不好。夸孩子容易使他骄傲;说孩子不好,容易伤害他的自尊心。——冰心  相似文献   

12.
曾看过一篇《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说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语言游戏     
捉迷藏(3岁以上) 目的:使孩子学会使用介词:在、上、下、里、外、旁,并能说完整的短句。 玩法:孩子闭上眼睛,家长躲起来让孩子找。如:妈妈躲在大橱旁边,爸爸躲在桌子下面,妈妈躲在大门外面,爸爸躲在厨房里面。等孩子找到后,让孩子说清楚父母所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善良的心     
一天,我从河边走过,看见几个人站在河边,他们在看水里一个漩涡。一个孩子指着漩涡问道:“那是什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另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孩子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孩子说:“那是河水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说:“那是水里的星星。”又一个孩子说……显然,孩子没有大人那么理智,在孩子眼里,漩涡是他们想象的翅膀。偏偏有一个和孩子一样的大人,这是个女人,女人说:“那是一颗善良的心。女人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几个大人的白眼,还有人说:“这女人有毛病。”大人骂那女人,是因为女人不应该和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5.
画妈妈     
孩子没见过妈妈。孩子很想见到妈妈。一天,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女人扎着长辫子,从老远往孩子门口走过来。孩子见了,赶紧去屋里拿出纸和笔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学过画画,老师表扬过孩子,说孩子的画画得很好。现在,孩子见了这个女人,要把她画下来。孩子很快画好了,孩子把画拿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这个样子吗?”父亲说:“你怎么画一个长辫子妈妈呀?”孩子说:“我觉得长辫子妈妈好看。”一天,孩子又看见一个女人从门口走过,这女人短头发,孩子也把女人画了下来。画好,孩子又把画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不是这个样子?”父亲说:“…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孩子开始学说话了,虽然他只会说一声“爸”或一声“妈”,我们却觉得这声音比世界上最美的音乐还好听。于是,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了。开始我们只知教孩子说重叠的音,如“桌桌”、“椅椅”、“球球”,却没有及时教“桌子”、“椅子”、“皮球”等词,结果孩子老是“姨姨”、“果果”,而不会说“阿姨”、“苹果”。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逐步教孩子说多音词和短句,孩子也很快地学会了。有一次,偶然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地说:“追呀,追呀,大象累得满头大汗……”我朝他一看,原来孩子在看图书。  相似文献   

17.
美好的理想     
一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在河滩上玩,河里有一个大气球,鲜红的颜色,在回旋的水里打着转转。孩子看见了气球,孩子松开大人的手,往水边跑去,然后,怔征地看着气球。大人也跟了过去。孩子在大人走近时看着大人说:“我要气球。”大人说:“气球在水里,你怎么要。”孩子说:“我下去捞。”大人说:“水又深又急,你不能下去。”孩子说:“我不管,我要。”大人有些生气了,大人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再不听话我打人了。”孩子不管不顾,仍说:“我要,我就要红气球。”大人真生气了,伸手打了孩子一个巴掌,然后把孩子从河边拉开了。但孩子还想着那个红气球,…  相似文献   

18.
邹同宜 《新疆教育》2012,(23):201-201
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在语言发展方面较为不足,表现在:同伴之间缺少交流,活动课上多数幼儿不愿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讲述时不完整等。而要改变这种现状,要做的就是首先让孩子想说,只有有了说的欲望,孩子才会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一学期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班级幼儿从不愿说到想说,从不敢说到争着说,从不会说到完整讲述,整个课堂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孩子: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的父母对孩子最常说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而同时接受调查的18个省市的6000多个孩子,却表达出强烈的愿望: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专家们说,“听话”是命令式的语言。的确,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非命令的、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才能营造良好的、适宜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孩子们对“没出息”的反应最为强烈。有相当多的孩子说,父母特别爱用“笨蛋”、“废物”之类的词刺激我。专家们说,父母的这些话可…  相似文献   

20.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