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美、英等国一再强调,对伊朗的所有政策选项都在桌面上,包括战争。但外交辞令是一回事,实际政策又是另一回事。与伊朗开战不是一个好选择,尤其是在美国大选年2012年伊始,伊朗和西方的关系已经剑拔弩张。2012年也是美伊两国大选年。伊朗将在3月份举行议会大选。这是自2009年总统大选引发大规模骚乱之后的第一次全国选举。2月11日,伊朗伊斯兰政权将迎来自己的第33个生日。过去33年,伊朗一  相似文献   

2.
在伊朗议会大选中,与总统内贾德同一阵营的保守派赢得了胜利。伊朗内政部3月1613宣布,在已清点的选票中,保守派至少获得了290个席位中的163席。  相似文献   

3.
新闻榜     
内贾德:伊朗大选中的“黑马”6月25日结束的伊朗第二轮总统大选结果出人意料:保守派候选人、德黑兰市长、49岁的内贾德以高支持率击败了前总统、70岁的拉夫桑贾尼——原先被认为胜算几率很大的温和保守派候选人。内贾德是伊朗保守派代表人物,忠于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在担任德黑兰市长期间,他就规定各大建筑物必须有男女分开使用的电动扶梯。在对外政策上,他强调在处理伊美关系以及与欧盟谈判伊朗核计划时,采取强硬的立场。内贾德在第一轮选举时就表现出色,之所以最终胜出,被普遍认为是他的经济政策给伊朗下层民众带来希望,其强硬的外交政策也刚好吻合了伊朗民众的民族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岁末年初,伊朗街头政治狼烟又起。2009年12月27日,6月大选中落败的反对派组织示威游行,在德黑兰与警方发生暴力冲突。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至少8人丧生,300多人被捕。死者中包括前总理穆萨维的侄子阿里·穆萨维。3天后,支持政府的伊朗民众在全国主要城市举行大规模集会,谴责反对派及支持者,声势浩大。  相似文献   

5.
张星 《视听纵横》2009,(5):69-70
“一百四十个字符意味着什么?”最近,伊朗爆发选举引发的危机以来,这个问题成了世界媒体热衷探讨的话题。140个字符是风靡世界的社交网站Twitter对用户发布信息的长度限制。在英语中,140个字符大概能说清两三句不太复杂的话,就是这网络上源源不断发出的两三句话,将伊朗大选后的动荡烈度越煽越旺。  相似文献   

6.
伊朗大选引发的抗议活动还在首都德黑兰继续。动荡局势并没有对老城伊斯法罕产生太大影响,但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贝扎伊老先生这些天却寝食难安。64岁的他是文化人,会英语。外国旅行团每每到此,当地政府总要请他担任导游。  相似文献   

7.
报业大王默多克与英国大选□李英鹏小林1997年3月17日,英国首相梅杰宣布5月1日举行全国大选。第二天,曾在1992年的大选中为梅杰摇旗呐喊的《太阳报》就在头版以醒目的标题《〈太阳报〉支持布莱尔》,宣布了它在本次大选中的选择。文中写道:“梅杰是个正人...  相似文献   

8.
"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新浪微博的广告语一下子道出了微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受关注的地位。从汶川大地震到迈克尔·杰克逊猝死,从美国国会公开议员收入到伊朗大选国内抗议活动,这些事件在全球内的快速报道无一不闪动着微博的影子。完全可以说,微博走在了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的前面,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媒体的巨人正在倒下,原因值得关注,但不必惊慌."①虽然三,年前<经济学人>就做此断语并对传统媒体加以宽慰,但2009年6月,当伊朗在大选之后的骚乱消息经Twitter传遍世界时,曾被视为突发事件报道象征的CNN,却在密切关注着绯闻女王希尔顿的私生活.  相似文献   

10.
读报三题     
五里 《新闻三昧》2004,(4):20-20
翻开5月16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版看到一幅大照片“大选角力普京胜”(新华社/路透),报道了大选中稳获胜券的普京在大选还未结束时,5月14日参观了俄罗斯拳击队,并与两届奥运会冠军得主奥列格、塞托夫在角力,联想到大选也是一场角力,故标题一语双关地点明“大选角力普京胜”,很令人玩味。  相似文献   

11.
李立 《新闻界》2004,(6):23-24,41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关注。它不仅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选举,还因为大选中的两党差异以及大选结果对美国和世界未来局势的影响超过近代所有美国大选而被称为是“最重要的选举”。此次美国总统大选同时又是一次与以往完全不同,十分错综复杂的大选,这种复杂性因各种各样的传播宣传活动得以加强。因此在选举结果出来之后,人们纷纷从各个角度对大选予以解读。而解读常常围绕着一个中心:布什何以成功连任?  相似文献   

12.
"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新浪微博的广告语一下子道出了微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受关注的地位.从汶川大地震到迈克尔-杰克逊猝死,从美国国会公开议员收入到伊朗大选国内抗议活动,这些事件在全球内的快速报道无一不闪动着微博的影子.完全可以说,微博走在了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的前面,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布什成功连任,美国是否会通过武力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受访者担心,美国有可能陷入一场新的针对宿敌伊朗的战争。而英国《观察家报》报道说,美国军方的鹰派正在研究旨在消除伊朗核威胁的各种方案,其中包括“赌博方式”,即通过发动空袭行动,对伊朗核设施、领导层以及政治和安全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推翻伊朗现政权。  相似文献   

14.
伊朗核问题的日益升级使得美国与伊朗关系剑拔弩张。目前,外交斡旋的大门仍然敞开,但是,军事对抗的阴云已经笼罩在伊朗的上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甚至英国保守党影子财政大臣莱特温也认为,除非发生奇迹,保守党才可能赢得大选。工党最终能在大选中获得多少席位,将影响工党的执政能力,这是到目前为止工党不敢掉以轻心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华黎明 《传媒》2016,(17):92-92
伊朗剧变引人注目,无数的学者在探索这场发生在38年前的、颠覆了中东地缘政治的革命背后的原因和审视伊朗革命者创立的独一无二的、政教合一的政权模式。
  我40年的外交生涯几乎都与伊朗有关,在伊朗工作和生活了10年,亲历了伊斯兰革命的全过程和两伊战争结束后拉夫·桑贾尼领导伊朗的重建时期。作为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外交官,我的主要工作是观察和分析当地的形势。伊朗的形势千变万化,对从事调查研究的工作者极富挑战性。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没有今天的网络和新媒体,使馆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传统媒体,我每天要浏览和阅读当地七八份报纸,跟踪电视和广播的新闻。我对伊朗的大众传媒和社会变迁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17.
"信誉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所以,不应该单一地责备中国的文学界。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无法做干净的事情。唯一能做的,是大家都努力来打扫。"2012年,不会是世界末日,但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俄罗斯和美国的大选,朝鲜面临关键的一年,叙利亚局势的动荡,伊朗和西方的冲突……经济上,欧元区债务危机还将持续,中国有可能出现地方债务违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7,(11):12-12
联合国安理会3月2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747号决议,决定扩大对伊朗的制裁。新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伊朗出口武器、冻结与伊朗核项目及导弹项目有关的人员及公司的财产。  相似文献   

19.
10月13日,上任两个月的伊朗外长穆塔基出访中国。在穆塔基出访中国前一天,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恢复同欧盟英法德三国就伊朗核问题进行的谈判。声明同时强调,伊朗并不打算放弃敏感的核燃料循环技术。  相似文献   

20.
四年前的美国大选争议此番短暂重现。北京时间2004年11月4日凌晨。布什宣布获胜,克里致电认输。俄亥俄州,一如2000年的佛罗里达,成为进入白宫的钥匙—布什的四年白宫续约,最终由俄亥俄州的20张选票决定。这是一场漫长的美国大选,这不仅仅是指时间。更是指人们的心理。这是一场针对布什的大选,人们因为支持布什而选择了布什,又因为反对布什而选择了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