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他抓大鱼咱抓小虾”我问一个通讯员:“都说在基层作业余通讯员工作难,可你连年获奖,日子过得挺潇洒,其中有什么诀窍?”他淡淡一笑:“当基层通讯员也难也不难,只要不跟专职记者比,他抓大鱼咱抓小虾,各走各的路,谁有谁的优势嘛!”此言朴实,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0记者与通讯员相比,记者固然有其采访范围大、典型选择余地多、上级精神知晓快等优势,但也有其对采访对象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在基层朋友少,了解情况不够细致、准确等劣势i而记者的劣势恰恰是通讯员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通讯员要跟…  相似文献   

2.
常听一些基层通讯员感叹:“在基层,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哪有什么新闻啊!”这真是身在宝山不识宝,错把优势当劣势了。和那些国家通讯社和省以上报纸的记者相比,我们基层通讯员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身在基层,在于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产生新闻的主要源泉,无数取之不竭、写之不尽的新闻素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联系群众,是记者和通讯员必须  相似文献   

3.
基础通讯员与专业记者相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势劣势是相对的。笔者认为,只要掌握好“三多”——多一点全局意识,多一点“巧挖”和“勤跑”的功夫,多一点平时积累,土生土长的基层通讯员完全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基层“地利”、与广大一线职工贴得较近的“人和”等条件,抓到更多更好的新闻。多一点全局意识在基层的通讯员,要想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4.
常听基层通讯员诉苦:现在通讯员的稿子上报难。这是实话。但是,困难面前,我们能畏缩不前吗?能辍笔不写吗?我想,每个有志气的通讯员,都不会甘心的。仔细想一想:我们基层通讯员除了具有熟悉、了解第一线的生产情况,熟悉人员的优势外,剩下的都是劣势。如缺乏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使之在新闻的时效性上无法与记者竞争;远离报社,难以掌握编辑意图;工作事务繁忙,不能像记者那样专业……通讯员要克服这些劣势,变劣势为优势,我认为只有一个渠道:研究报纸。通过研究报纸去掌握、了解编辑部的动态;通过研究版面去分析、琢磨近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基层通讯员每与报社记者相比,总是自渐不如。有的觉得“人家有典型题材可写,咱只能‘拍点常规镜头’”,有的感到“俺这些‘上记者’唱不了‘大戏’,只能小打小闹地哼两句‘地方戏’,没有‘唱’头。”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也能“拍”好“高难镜头”,“地方戏”也能成为“拿手戏”。因为,基层通讯员长期泡在基层,有的甚至终生就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生活、工作。基层,就是他们的“一方土地”,地界熟,历史清、现状明。即使埋得再深的“金刚石”,他们也有机会把它挖出来,探准确“地灯戏”大有“唱”头。那么,基层通讯员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地方戏”“唱”成“拿手戏”呢?笔者认为,除了“拍好”“常规镜头”外,还要重点“拍”好如下“镜头”: “瞬间镜头”。对基层的突发事件,报社记者往往鞭长莫及。即使闻讯起来,也可能要时过境迁,晚了三春而基层通讯员则很有可能首先听到、看到、甚至还能亲身经历到。因此,他们就可捷足先登,现场拍下那些“瞬  相似文献   

6.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新闻单位所采用的稿件,大多出自于通讯员之手。这些土记者、业余记者为党的新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些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误区。 跳出小圈圈 一些通讯员认为,“游击队”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作为通讯员来讲,自身也有记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身边的事特别熟悉,时效性占有先机。要说劣势,那就是通讯员采写的一些稿件,有狭隘的地方观念,片面地从局部  相似文献   

7.
县市报的记者相较上级大报,优势在基层,劣势也在基层。优势在于记者与基层群众贴得更近,劣势在于常常处于基层往往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怨身在此山中”。今年初,我们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率浙江县市报之先,策划开展了“记者蹲点村社区”活动,让记者在走基层中走出新意、走出新作。  相似文献   

8.
基层通讯员队伍中有一大部分是农民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文章写的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因而被称为“土记者”。 我做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业余时间写稿已有7个年头。一直把自己当作“土记者”来看待,每年写稿近200篇,在市级以上用稿100多篇,稿件命中率达98%。别人总认为我和报社编辑有关系,发的是“关系稿”。其实,我写稿不离“土记者”身份,每篇稿件具有二种“土味”。一是文章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土记者”的通讯员,同专业记者比起来,在采写新闻稿件上有明显的劣势。但是,也有专业记者比不上的优势。 我是地地道道的西安灞桥人,在此地工作了几十年。因此,对这块土地上的山水草木,我就比一般外来记者熟。这便是我写家乡新闻报道的一个优势。在平时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说起那个乡镇那个村组,我明明白白,就不需多问。最近,我在采写区上发挥水利设施抗旱保秋的稿件时,区水电局干部介绍打的机井、修的渠道、埋的管道,大多是我平时耳闻目睹过的。所以,采访十分顺当,稿件写出寄  相似文献   

10.
某日收到某报社稿费,凡6篇,计58元。妻子苦笑一下说:“稿费还不及你的路费呢。”我是浙江省舟山市某报的通讯员,对采访成本是深有感触的。通讯员有单位的还好,稿子发了除稿酬外,单位亦有奖励,采访中发生的费用,单位大都能报销。而对另一类通讯员,如我——无单位的“游民”,要报销采访花费何其难哟。不仅如此,由于通讯员没记者证等“大”证件,造成了通讯员与记者在采访上的不平等。要获得一些新闻线索、采访到位,通讯员要花费比记者多几倍的精力(本单位新闻除外),更不用说世俗的偏见,编辑在同一选题上对本家记者的照顾了。现在一些基层通讯员…  相似文献   

11.
基层通讯员每与报社记者相比,总觉自惭不如。或曰:“人家有典型题材可写,咱只能‘拍点常规镜头’。”或曰:“俺这些‘土记者’唱不了‘大戏’,只能小打小闹地哼两句‘地方戏’,没有‘唱’头。”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也能“拍”好“高难镜头”,“地方戏”也能成为“拿手戏”。是的,报社记者居高临下,经多见广,优势很多,但与基层通讯员相比,也有一些不及之处。就拿对基层的接触来说吧,虽然他们也经常深入基层,但与成年累月生活在基层的同志相比,仍不免显得有些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大量闪光的题材就不一定恰恰在他们光临之际而…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靠山吃山,写新闻更要学会这一招儿。基层通讯员虽然无法和专业记者比高低,但努力找出自己的优势,将是成功的一条捷径。我在煤矿工作,就尝到了不少靠煤吃“煤”的甜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有一个《节约能源》专题节目,起初我只是做个听众,时间久了忽然发现自己周围的不少事情,就是该节目所需要的内容。于是,我就采写了我矿计划  相似文献   

13.
地方报台的小记者(包括通讯员)碰在一起,谈到新闻,常常羡慕中央报台记者的天地广阔,行动自由,信息灵通,见识广,写出的报道影响大,有分量;而自己蜗居一隅,天地狭小,遇上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纵然使尽浑身解数,“命中注定”也难抓到什么“大鱼”,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毋庸讳言,中央记者采写报道确实比地方记者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客观优势。但是,俗话说得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地方记者也并不是什么都不如中央记者,也有不少中央记者缺乏的有利条件和客观优势。如能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自身的这些优势,注意克服劣势,地方记者完全可以大有作为。那么地方记者与中央记者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地理优势。大千世界每天发生着无数的新闻,重要的、有影响的并不一定都是发生在最上层或大都市,基层的工矿企业、乡村农家、街道里弄等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地方记者在报道本地(本单位)发生的新闻时,就具有地理上的优势,离得最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报的劣势与对策金其超企业报同其他报纸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采访范围和报道内容集中,发行速度快,有一大批活跃在基层的通讯员,办报经费比较宽裕等等。但也有它的劣势,有些方面看起来是优势,同时又是劣势,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变为劣势。因此要办好企业报,除...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基层通讯员对笔者说,他平时有不少稿件被记者修改并添上名字后刊出,或者记者再深入基层加工后登载,他庆幸自己的稿件见报,但也感到很自卑,搞了这么多年的新闻报道,水平怎么没长进。我在安慰这位通讯员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也深有同感。记者不厌其烦地帮助通讯员改稿,并深入一线挖掘素材重新写稿,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但如果记者只是在通讯员稿件上稍加“润色”,形变质不变,并无出新之处,这种“熟饭炒着吃” 的做法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6.
“你每天哪有那么多的新闻好写?”有人这样问过谢德选。因为他,只是湖北襄阳县黄龙机械站的一位车间主任。“和众多业余通讯员一样,我也曾因新闻采写范围的局限而困扰过。但我不甘受困,左冲右突,总算踏出了一条通向新闻殿堂的路子。这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认清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最近,我们进行过一次自由式的笔谈。他说基层业余通讯员比起专业记者来,有不足之处,也有优势: 一、基层,这是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焊接点”,是检验一切理论是否正确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园地     
敢和记者“抢”新闻 近年来,随着新闻单位体制的改革和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新闻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处于基层的通讯员愈来愈感到“新闻稿件难写,更难发”。 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固然没有新闻记者的优势多,但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应注重发挥通讯员的自身优势。根据多年的经历.笔者简要地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敢于与新闻记者抢新闻的竞争意识。同一个新闻,记者与通讯员采写的角度不同,撰写出的稿件质量也不同。只要通讯员写作立意新、角度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稿件,编辑在选择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时,自然会对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写稿实践,我体会到,基层通讯员写稿应把住一个“小”字,即小事件、小角度、小新闻、小通讯等。因为基层通讯员不能与专业记者相比,在一个小范围内老想写重大题材的报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既没有大报的人才优势,也没有大报吸引人才的环境,县市报记者多是当地土生土长,有不少甚至是从基层通讯员中选拔的,其理论水平和业务实践与大报记者相距甚远,被人们戏称为“土八路”。如何缩小县市报与大报的差距,提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采写新闻。通讯员与记者不同,有许多不便,但通讯员要“敢”字当头,树立“敢抢”意识,我想,记者亦有“近水楼台不得月”之时。在一次乌鲁木齐地区举行的全疆大、中专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