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媒介产品是大众传播媒介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工具生产出的产品,它借助媒介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和交换,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因而具有了商品属性。媒介产品的市场交换过程即是消费过程的体现,受众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媒介产品的生产,而媒介产品具有引导受众消费的功能,所以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媒介应当依托受众进行媒介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对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媒介产品应归依为公共产品的范畴。具体到各种媒体 ,广播电视是纯公共产品 ,而报纸、杂志、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是准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媒介由于自身的特性 ,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 ,这就是政府对媒介产品严格管制的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家电下乡,特别是媒介产品及相关服务的下乡,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媒介信息素质的提高。媒介产品及相关服务的价格水准影响着媒介普及的进程。媒介产品及相关服务的价格壁垒是信息时代的"闭关锁国",容易造成新的"知沟"。拆除媒介产品及相关服务的价格壁垒,可以解放社会公众对信息产业的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4.
周梅 《中国广播》2006,(2):61-62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人们信息消费和精神文化需求呈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多适应广大消费者需求的媒介产品应运而生,中国广播业也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广播媒体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广播的栏目和节目,广播产品质量好坏,决定着受众的收听率,决定  相似文献   

5.
肖娜 《新闻知识》2007,(3):73-74
受众接受分析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它是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受众对媒介产品的解读、理解、意义生产及感受上。其实,媒介或其产品的成功无疑就是受众对其的接受。那么,受众如何理解并生产媒介产品的意义,什么促使其这样理解,理解又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就应该成为媒介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武梦娣 《青年记者》2017,(27):47-48
媒介产品是指媒介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能满足媒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过去,媒介产品特指新闻媒介产品.但是,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新媒介不断出现,也随之出现了适应新媒介传播特性的新型媒介产品.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介,其所布局的传媒市场的产品就是新型媒介产品的代表.媒介产品资本运营是媒介资本运营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媒介产品的制作和销售获取利润.长期以来,媒介产品运营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产品本身的制作上,对于媒介产品资本运作中的思维却鲜有关注.三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对媒介产品市场的关注已经如火如荼,它们在投资布局中所体现的观念和思维代表着当代媒介产品资本运营的方向和趋势,研究其背后的逻辑有助于我们理清最前沿的媒介产品运营理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传媒产业的发展,媒介产品的属性也发生变化。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介产品兼具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属性,即媒介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媒介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相似文献   

8.
胡泳 《新闻界》2020,(2):12-17
世界上的产品和服务共有三类:搜寻品、体验品与信用品。在媒介产品中,娱乐产品更多体现为体验品,而新闻产品除了体验品属性,更多体现为信用品。将媒介产品作为体验品来提供,就是将焦点从生产者和交易的角度转移到用户和使用环境的角度,因此,也就是从交换价值转移到使用价值。而将媒介产品作为信用品来提供,则需要专业性的新闻文化与品牌声誉机制相互增强。  相似文献   

9.
傅珊珊 《中国广播》2011,(12):73-75
本文借鉴营销管理理论中有关产品层次分析方法,提出广播节目应注重开发核心产品,满足听众核心需求,为听众创造长期价值,提高听众的忠诚度,进而影响听众更快地进行媒介选择。  相似文献   

10.
陶喜红 《新闻界》2008,(2):37-39
本文对媒介产品附加值的内涵、构成、特性及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媒介产品附加值具有双重性、系统性、可变性等特性;提高媒介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优化媒介产业结构,提高媒介竞争力和受众忠诚度。  相似文献   

11.
《辽沈晚报》今年提出"以用户为导向,以专业为核心"的办报新理念,就是用专业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人们常讲的"共鸣",就是要求产品与用户要达到心理契合。有人说新闻是"事学",而文学  相似文献   

12.
所谓媒介[1]生产,是指媒介生产者运用媒介生产资料,将其生产劳动加于生产对象之上,形成适合于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媒介产品的过程。编辑者无疑是生产者之一。可编辑究竟如何参与媒介生产,  相似文献   

13.
浅议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位企业家这样说过:“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具有杰出才干和献身精神的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而如何吸引和选拔能干的员工并激发他们的献身精神,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①媒介的人力资源,是指在媒介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人的力量,也就是人在媒介活动中运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媒介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媒介对人力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利用、开发和调配的过程和方法。②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提高媒体以及其文化信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是,囿于我国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语境的限制,作为整体的媒体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许多矛盾和问题突显出来,如何提高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如何增益人力资本在媒体运作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媒介产品家族创新的行为理念,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媒介产品家族创新的三种行为模式,从而促使我国媒介组织依照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媒介产品家族创新的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15.
杨洪 《声屏世界》2003,(10):40-41
我国电视媒介的电视节目衍生产品开发滞后电视节目衍生产品就是从电视节目中派生出来的产品。在当前,电视节目衍生产品随处可见,如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组根据《新闻调查》节目编辑而成的书籍《调查中国》;《东方时空》栏目组根据《东方时空》的采访经历而汇编成册的书籍《焦点外的时空》;还有凤凰卫视和现代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凤凰卫视栏目一主持人介绍丛书《现代·凤凰丛书》等等,这些由电视节目派生而来的产品就叫电视节目衍生产品。目前,我国电视媒介在电视节目衍生产品(以下简称电视衍生品)开发中取得辉煌成绩的还不多,常见的也就是几本…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积极结合技术和内容优势拓展传播渠道,运用移动客户端实现"变革"。传统媒体做客户端,核心竞争力当然在于内容。传统媒体必须摒弃"做媒体"的新闻人思路,向"做产品"的互联网思维转变。因此,基于产品的角度,本文对成都电视台的《看度》进行分析,并对媒介融合问题进行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推动传媒形式产品层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传媒核心产品层更新日益乏力、新媒体形态的冲击以及信息消费形式的变化,形式产品层日益成为传媒产品更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本文在分析传媒形式产品层更新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媒介形态融合为传媒形式产品层更新提供了重要手段,并概述了我国媒介形态融合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媒介定位概念缘自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媒介以其特色和价值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的受众,这就叫市场“定位”。“定位”是报刊经营管理者对读者心智所下的工夫,是报刊媒体所要寻找的市场空隙,也就是读者心智中的空隙。因此,报刊社要想成功运作自己的媒介产品,就必须时刻监视媒介市场环境,精确判断受众观念和态度的变化、竞争对手变化、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等,不断修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媒介公信力     
所谓媒介公信力.就是新闻媒介在受众中形成威望而赢得受众的信任和景仰.包括媒介的信用、信息的可靠性和受众的信赖程度。(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媒介公信力评价是公众通过社会体验所形成的.对于媒介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认同基础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近年来已经成为学界的显性话题。而这一显性话题中的显性话语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推动媒介融合。本文以"媒介理论"(media theory)为主体框架,并结合媒介社会建构论,从媒介技术属性发展与融合的视角对当下的媒介融合实践进行反思,并指出媒介融合应当以一种双向思维为指导,兼容并蓄新旧媒介的技术属性从而更为全面地满足受众对于媒介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