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中央对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顶层设计。其内部逻辑,来源于主流媒体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早日实现中国梦以及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实际需要。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这几个概念既独立运行又互相连结,共同构成一个由顶层设计统率的概念体系。新形势下提升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需要推行“文化综合创新”,并借鉴全球的创新理论成果,做到“理论创新为要”和“思维创新为先”。  相似文献   

2.
审稿感悟     
审稿者作为“把关人”,是倡导者、调控者。在舆论生成及传播阶段,要有效地调控传媒,使“新闻”这种文化产品合理化。媒体的审稿者应实施有效调控,不论是在具体报道上把关,还是从整体上把握,都应把握好“度”,并在实践中形成媒体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融合中心化”已成为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演进的必要路径。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实践中探究新型主流媒体“融合中心化”的三重逻辑,力图在新兴舆论场中重塑主流媒体价值,从内容生产、品牌塑造、商业营销及媒体融合等多个方面破圈突围,打破藩篱壁垒,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与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5.
魏莱 《新闻窗》2008,(2):98-99
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它的出现,是大众传播媒介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媒体,网络不仅影响着公共舆论的传播方式,而且影响着公共舆论的形态。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在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络传播打破了这种格局,  相似文献   

6.
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群体规范和媒体本身的价值标准对众多信息内容做出取舍,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第三类是网民,他们通过敲击键盘和滚动鼠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传播某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周泽 《新闻记者》2004,(9):6-10
关心新闻法制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特别是“张金柱案”、“夹江打假案”。之后,很多这者都对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表示忧虑,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8.
从邮政系统、实体书店、出版社直营,到互联网技术驱动下的电商营销;从自媒体背景下个性化、社群化的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营销,到5G背景下以媒体融合为总体特征的跨界营销,少儿读物营销接触点管理呈现出以“媒介+”为根本逻辑的发展趋向。在流量时代,“媒介+”是少儿读物营销接触点管理的必然选择。然而,短暂的流量红利过后,以变动不居的媒介技术为支点展开的营销接触点管理往往因陷入本末倒置之逻辑困局而遭遇流量转化之营销瓶颈。只有紧扣少儿读物的两级营销特征,完成产品与媒介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的逻辑迭代,开展“产媒相融”,即以少儿读物本身为稳定支点,以“产品+”为根本逻辑,以“媒介+”为延展路径,产品和媒介共与为一,“产品+”和“媒介+”共生互补的接触点管理,才能在积极获取流量红利的同时,顺畅地将流量红利转化为品牌势能,打造出畅销且常销的少儿读物。  相似文献   

9.
向秀  龙科 《新闻前哨》2023,(5):46-47
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的改变、新传播理念的引入、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推动了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2023年省两会报道为例,分析探讨湖北广电紧扣“讲好故事”这一法宝,辩证处理“深”“浅”文章,在广电媒体时政新闻报道领域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的主流舆论形式,大量使用“我”、“我+”来代替区域名称已经不符合区域宣传和信息传播要求。改革、创新新闻宣传模式,需要从“我”做起,用法定称号代替“我”。这是媒体的责任,是舆论的方向,更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使得话语权逐渐转移,"大众话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从网络舆论的特性及对主流媒体的影响和出现的问题,探讨"网络舆论把关人"功能强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金兼斌  李晨晖 《编辑之友》2018,(1):69-74,80
基于对“公民编辑”概念的梳理,我们认为在当今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编辑”主要表现在自媒体平台、互联网知识社区以及个人日常知识和内容管理这三种形态上.作为自媒体平台的责任人和把关者,“公民编辑”兼具内容生产和运营者角色,并需要有自我把关意识,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在知识社区中,扮演编辑角色的媒介参与者要善用认知盈余进行协作式的知识生产与传播;而在个人知识管理层面,“公民编辑”能力主要体现在利用云服务等新技术工具进行知识和内容的有效整合和组织管理.针对“公民编辑”的概念和形态,文章还探讨了“公民编辑”素养的核心要素,以及“公民编辑”兴起对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下许多电视媒体“把关人”及各类电视从业者都自觉不自觉地把有关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收视率,当作检验自己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甚至惟一的、决定性的标尺。但盲目地追求高收视率,将会陷入“收视率迷信”,由此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引发“收视率”调查的“暗箱操作”,失去收视率调查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既然各电视媒体的“把关人”如此重视收视率,为了得到较高的收视率数据,出于利益  相似文献   

14.
谢雅玲 《新闻世界》2012,(4):104-105
近年来,伴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媒体在公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自媒体在反腐揭黑的新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就酝酿了众多的公共危机事件,其中尤以"郭美美事件"最为引人注目。本文就以此为个案,分析自媒体时代舆论危机应对的误区,探究新形势下舆论危机的特点,并藉此反思舆论危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成为了自媒体,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舆论监督。但由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信息失真,把关人缺位等问题。本文以2013年2月17日发生的“李天一案”为例,试分析其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探究该事件对我国网络舆论监督领域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社会舆论领域里,存在着媒体传播与口头传播的两个“舆论场”。正确处理“媒体舆论场”与“口头舆论场”的辩证互动关系,尽力扩大它们之间的重合度,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是我们在实现“三贴近”中应该着力破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嬗变及舆论引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梳理,发现当前学者们对于新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分析较为匮乏。通过对“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的舆论引导力分析,总结了“浙江宣传”在选题策划、内容特点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的亮点,为新型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博客编辑以近乎“透明人”的方式存在于博客的传播活动中.“自媒体”的工作平台、“作为用户”的博主、“自由多元”的博文等工作特征赋予博客编辑“海量信息的导盲犬”“多元文化的守护神”等工作职能.在具体操作中,很多博客编辑走进了“泛言论自由”“侵犯隐私权”“唯点击率”等误区.走出这些误区,博客编辑需明确博主开博动机,熟悉国家相关法律,做好“把关人”的同时,维护公共空间的单纯性,培养多元“意见领袖”,引导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新闻传媒业,不仅重构了新闻生产流程和传播模式,也使网络舆论场呈现融合性与圈层化、互动性与情感化、精准性与碎片化等特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神舟十三号”网络报道中,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三大主流央媒通过多维度的议程设置、仪式化的叙事模式、“破圈”式的传播策略建构了“航天梦”、航天强国的主流舆论场,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杨明 《中国广播》2009,(6):76-77
广播电台的直播节目是当前最常见、最广泛的节目形式,直播节目主持人处于最前沿,需要格外加强“守土”意识,把好舆论传播最关键的一关。具有良好的“把关人’意识,具备灵活的“守土”能力,才能避免直播中意外的发生.保证舆论导向正确,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