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是感叹:语文难教,难就难在作文;作文难教,难就难在评改。不少学校规定作文要精批细改。而事实上,教师煞费苦心、一字一句修改的作文,学生拿到后看一眼分数就往书包里一塞,教师再苦再累也没有价值。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习作评改应该走人性化之路,可以从五个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 ,师生都有“难”的同感 ,为了写好作文 ,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 ,备尝艰辛。教师们有的主张多写多练 ,熟能生巧 ;有的主张作文指导生动活泼 ,让学生愉快作文……联系作文教学实践 ,学习新课标 ,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巧安排内容 ,巧把握时机 ,巧评价 ,学生就会很快地走上作文这条“道” ,而且会越走越宽广。一、作文内容“巧”安排“课标”指出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每册课本在积累运用中 ,均安排了作文训练内容 ,教师首先要不为课本至上 ,课本…  相似文献   

3.
陈灵爱 《考试周刊》2011,(14):64-64
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作文难,作文难,批改作文心就寒。"前者反映了学生对习作的厌烦心理,后者则反映了老师对学生习作的埋怨情绪。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不容乐观的心态应该改变。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师难,学生怕。难就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能力;怕就怕无话可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习作并不被看好。要让学生冲破作文的“牢笼”,先要从解难开始。  相似文献   

5.
目前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难教的,学生习作"难"字当头,特别是刚开学初入习作之门的低年级学生,更是感觉无"路"可走,一但学生感觉无"路"可走,"难"字当头,那么就会失去了习作的兴趣和欲望。老师们也力图改变这一现状。但是要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是很难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积累就存储不了丰富的语言词句,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生动流畅的表达;没有积累,就不能在大脑有效存储自然景象、人文景观和人生的历练,就不能积累丰富的体验和习作素材,以致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没有积累,就不能真正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一句话,没有积累就等于没有"路"让学生走进习作的殿堂。那么怎样促使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抓好积累,有"路"可走呢?  相似文献   

6.
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教师感到习作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不是东拼西凑就是抄袭。我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打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就会解决作文的“难”了。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更有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习作教学之所以这般不容乐观,最主要的症结有二:一是积累太少,语言贫乏;二是脱离生活,内容空洞。那么,如何改变目前习作教学之现状?唯有让其走生活化之路,即实现阅读生活化,习作生活化,舍此,别无它途。  相似文献   

8.
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教师感到习作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不是东拼西凑就是抄袭.我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打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就会解决作文的"难"了.  相似文献   

9.
梁希 《四川教育》2014,(11):25-26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教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如何在语文课上走读写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找到唾手可得的写作素材?石景章老师连续执教的《爬山虎的脚》和一节快速作文课,其“阅读课是抓手,习作课是目的”的创新教学方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难一直以来是小学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通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家长参与等手段,来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难的问题。多年习作教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模式重构有助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习作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拿起笔,不知道写什么,一谈到要写作文,唉声叹气。如果晚上有写作文的作业,更是痛苦得不得了。真应了那句"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词无论怎样排列组合,都戏剧性地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为什么作文会这么难呢?《新课标》的修订稿中提出习作教学应"找准学生缺什么"。从广义而言,学生的认知发展,缺少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的,学生并不缺少习作的素材,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12.
"作文难,作文难,一看作文就心烦。"这道出了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无耐情感。为了扭转这种情绪,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采用一种新的"习作方式"——"师生接力日记"。这一习作方式,改变了"个人日记"的形式,在小组内每天由一名学生来写日记,进行接力传递,最后由老师写一篇日记,打印后贴在教室的板报栏里。学生日记  相似文献   

13.
换一种方式评作文谢守琴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令师生头疼的任务。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怎样才能既让教师从繁琐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以另辟蹊径,即换一种方式来评作文。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注重写作指导,而轻视习作评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评改习作,教师们的"放手"已成定局;而努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则势在必行。教师应以"趣"字当头,从"趣读""趣改""趣评"三方面入手,抛砖引玉,由扶到放,切实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认为作文难写,这似乎是普遍现象。习作时,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假、大、空现象严重,而且缺乏个性。要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张扬个性,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习作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拿起笔,不知道写什么,一谈到要写作文,唉声叹气.如果晚上有写作文的作业,更是痛苦得不得了.真应了那句"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词无论怎样排列组合,都戏剧性地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为什么作文会这么难呢? 《新课标》的修订稿中提出习作教学应"找准学生缺什么".从广义而言,学生的认知发展,缺少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的,学生并不缺少习作的素材,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此以往困惑师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老师一边抱怨学生习作的平淡,又一边向学生搜肠刮肚地出示老掉牙的命题;一边指责学生的习作缺少创意,又一边向学生铺天盖地地传授各种习作规则……翻阅一篇篇习作,打开一本本作文选,无不似相识,都罩上了厚重的尘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作文难教,学生习作难字当头,需要教师积极进行探寻和尝试,尽可能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以读导写,读写共生”能够较好地处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立足精读课文,学习写法;依托习作例文,提炼中心;构思单元习作,循序渐进;课堂交流点评,总结提升”四个策略进行习作单元教学,以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层台阶。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注意积累作文素材,以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通过教与练、扶与放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习作,将改变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逐步养成勤于动笔、快乐习作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20.
潘琴燕 《教师》2012,(12):82-83
"作文难"几乎成了小学师生感到非常棘手的难题,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经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