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次听马超老师的课总是被他的课堂所感动,音乐似乎更钟爱他,同样的音乐同样的课堂,在他的音乐课堂上总能够让你心灵震撼,让你为他的音乐感动,为他的智慧而感动……听马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的课让我们看到"理想中的音乐课堂"。一、理性的课堂马老师这节课选自人音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中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马老师这节课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突出系统性,尤其难得的是凸显了教师"用教材"的教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6页至67页"一分能干什么"。教材与学情分析"一分能干什么"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及其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我最近观摩的一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中的"教学事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课中,教师出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x+y=35,2x+4y=94烅烄烆,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求解。这让许多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我们都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的学习内容,"下移"给六年级学生,是否是"揠苗助长"?这样的教学,是否"越位"了呢?  相似文献   

4.
魏芳 《江苏教育》2012,(16):53-54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09页的"回顾与整理",第109~110页的第1~7题。【教学过程】师:(课前贴好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圆"这一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师:课前,同学们在学习单上画了一个圆,并进行了自主整理。(课件出示"学习单")  相似文献   

5.
一次,听低年级的一节拼音课。当老师讲到j、q、x和ü相拼的规则时,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摘帽。j、q、x,j、q、x,你——们——好!"同学们读  相似文献   

6.
星期一下午第二节课,数学思维方法课,我和学生共同探讨一道"聪明题"的解法。聪明题是:学校田径组原来女生人数占÷,后来又有6名女生参加进来,这样女生人数就占田径组总人数的丢。现在田径组有女生多少人?学生高俊逸首先到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他的方程解法:解:设田径组原有x人。1/3x+6=(x+6)×4/9x=30(30+6)×4/9=16(人)  相似文献   

7.
"百分数的意义"是节经典的老课,很多数学名师都用过这节课展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后起新秀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因此,有关这一内容的课例可谓异彩纷呈。俞老师以数系的扩充、数感的培养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本质,看似"粗糙"的背后,蕴含着他对这节概念课教学独特而深刻的思考。一、类比邻近概念,沟通新旧联系  相似文献   

8.
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的"单位复习"一课,本节课是朱老师为了实践他的教学理念("有的事情你不教他长大是会知道的,有的事情你不教也许他一辈子也不懂";"数学就是一种模型,更要强调数学结构";"结构要沟通,类型也要沟通",这三句话是朱老师在课后向听课教师指出自己在本节课中所渗  相似文献   

9.
杨峰 《中小学电教》2009,(7):152-153
<正>曾经有一学校的老师向我诉苦:学生当着他的面就问:"老师这节课能玩游戏吗?"老师说:"不行。"孩子回了一句:"那这节课有什么意思?"……这样的现象不是少数,只是没有几位老师愿意像他这般袒  相似文献   

10.
正公开课作秀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在人们的印象里,一谈起公开课理应是十全十美的,否则就是一节失败的课。笔者曾请教一位省级优质课获奖的选手,他认为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而是他背后一个工作团队的功劳。简单地说,这节课不是他自己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呈现,而是一个集体的结晶,是一个"混合物"。面对这种作秀的公开课,我们必须大声说"不"并进行认真思考,让我们的课堂回归本真。一、拒绝教材搬运,提倡自主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听过这样一节有"创新意识"的课. 那节课讲屈原.老师的讲解优美极了.临下课,他动情地说道:"屈原就这样去了,他投河溅起的浪花,千百年来打湿了人们的心.有人赞美他死得其所,有人批评他自寻死路、于事无补.那么亲爱的同学,你怎么看呢?"顿时学生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 教学过程: 1.认识"放大"和"缩小". 师:(出示图1)这节课,我先请大家看一张贲老师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们县教研室开展了"送课下乡"的活动。我有幸听到了一节精彩的《数字的用处》(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2页第1课时)课。课中的一个片断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听课教师。【片断实录】教学环节:学生自主设计学号,感受编码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文[1]中例举"在一次评比课中,同几位选手课后交换意见时,就他们执教的‘反函数'这节课,问:为什么能把y=f(x)的反函数表示成y=f-1(x)的形式?为什么要把y=f(x)的反函数表示成y=f-1(x)的形式呢?"引起同行的关注. 最近,相继收到读者来信,问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洪发林 《辽宁教育》2004,(1):126-127
一、背景 "圆锥的体积"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2 45页的内容.它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有关知识以后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以实物为研究素材,试图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交流收获"来组织教学活动.下面以这节课为例,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6.
胡钰 《教学与管理》2003,(10):75-75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第七册69页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这节课是小数乘除计算的根据,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基础.为了在这节课中把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我通过对教材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探究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高效率的复习课在于选题的有效性,它能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达成,也能够使得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本文以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复习为例,就选题的策略和功能,谈一点自己教学实践.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础知识是基石例1求函数y=x+4/x的值域.分析当x>0时,4x>0,由基本不等式,得x+4/x≥4(当且仅当x=2时取等号),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 这节<自行车与物理>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教材,<物理>第一册201页,课后小实验<自行车构造>所设计的一节物理探究课.  相似文献   

19.
<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赋予了我们对本节课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优秀教师都诠释着对本节课的理解,其中不乏朱乐平教授和张齐华老师这些"大家"近乎完美的演绎。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到底该怎样来解读该课的教材呢?前段时间听完一位参加区优质课竞赛的男老师上的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纵观本节课,他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教材,真正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1~3题。[教材简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