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技能人才与高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管理是EQ能力之一,是企业高技能人才必备的软技能.高职学生正是未来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未来职场的竞争与挑战.通过问卷、网络投票和访谈对高职学生在择业、健康、学习、人际、恋爱以及网络方面的各种心理情绪状况进行质性和量化研究,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负面情绪,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职场竞争力,并探索健康的情绪管理方法,帮助高职学生培养阳光心态,增加职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陈霞芳 《幼儿教育》2013,(Z4):29-31
通过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负面情绪主要来自需要未得到满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以及成人的批评。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经验比较缺乏,因此识别、理解、表达、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培养。生气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的负面情绪之一,为了帮助小班幼儿提升应对这一负面情绪的能力,我们结合儿童情绪管理丛书中《我  相似文献   

3.
孙嫘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8):39-41,72
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情绪唤醒作用机制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引入情绪唤醒机制有助于改善学生在学习抽象知识内容时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中,要有效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引导学生注意力;注重突出形象思维优势来强化学生记忆;有意识运用负面情绪素材进行唤醒。  相似文献   

4.
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和情绪是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情绪管理理论为高职就业工作提供了全新视点,从剖析高职毕业生常见负面情绪入手,运用情绪管理理论对高职就业工作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情绪智力现状,同时为制定高职学生情绪智力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使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对18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情绪智力水平总分显著低于一般大学生;情绪智力分数与是否班干部、生源地和是否京籍学生等因素有关。提出高职学生情绪智力现状需要重视,并通过完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加强情绪智力培养等途径来提升高职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43):195-196
主体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机理的健全、智力水平的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增强。在这些因素中,情绪管理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发展层次的重要指标。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人的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人在面对各种外在事件的刺激下,自身的发展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就是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说,情绪是人的身心状态在社会事件中最具体的表现形式。情绪影响人的思维、意志、行为、生活状态等等。情绪管理能力与一个人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生理机制逐渐健全,但是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情绪管理能力还不强。很多时候,他们的情绪都存在较大的波动。由于学业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焦虑、自卑、敏感等多种负面的情绪很容易爆发。因此,探讨高职学生情绪教育的有效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这句话说明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增强调控情绪”的目标,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正面情绪,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而将负面情绪视如洪水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时期,这是情绪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需要对青少年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否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情绪教育要提高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自我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识别他人情绪和移情能力;增强他们对快乐的情绪体验,培养情绪自我激励能力;教会他们处理情绪困扰,培养调控自我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整合性心理过程,大学生的情绪虽然开始趋于成熟,但是冲动性的特点也很明显,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学习、人际关系甚至人格都会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智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辅导。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作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问题,抑郁是不容忽视的负面情绪。根据导致高职学生情绪抑郁的不同原因,应采取相应的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情绪工作群体,正性情绪对工作和个人发展能起激励作用,而负性情绪对其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学生都将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负性情绪的主要表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负性情绪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消极情绪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重点课题之一。文章从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及危害,以及以往大学生消极情绪的研究状况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有关大学生消极情绪的研究情况,并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消极情绪这一现状,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校园管理、建立心理健康中心、完善学校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降低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促进其积极情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变化波动较大的时期,反应在情绪和情感方面,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性与冲动性,情感体验开放、丰富,却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导致其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和未来事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初步具有独立性的大学生如何认知情绪,并学会应对不良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呢?作为过来人的辅导员可以引导其认知情绪,并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管理、调适,从而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 work is a central aspect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hat can affect students in significant ways. Although teachers use multiple criteria for assessing student work, it is not yet known if emotions are a factor in their grading decisions as has been found in other instances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is might be the case not only comes from emotion-congruent judgment research, but also from the emerging field of teacher emotion research which is beginning to reveal that emo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various teacher cognitions and practice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initial evidence that emotions may bias the grades teachers assign to their students, such tha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fluence grade assignment in emotion-congruent ways. This research offers empirical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on emotion and cognition as well as on teacher emotion.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专业的测评工具对山西省两所高水平大学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及其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学业情绪高于消极学业情绪,结果定向情绪高于同一愉悦度下活动定向情绪;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较多的自主感与成就感,但羞愧、焦虑等情绪正困扰着相当部分学生.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总体状态较为良好,近三成学生表现出适应状态...  相似文献   

17.
The ability to search, process, extract, evaluate and integrate information for learning purposes has clearly become the basic skills of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Although this process is often taken as a cognitive process, research has shown a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 Recent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positive emotions can influence the way cognitive material is organized and processed.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emotional states prior to task engagement to their problem-solving patterns. Results revealed that students with positive emotions, compared to the negative and mixed emotion groups, were characterized as regulatory problem-solvers who were more engaged in self-regulatory activities. Students with negative emo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less variety of search activities as well as little or no regulatory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游戏环境中,探讨不同玩家的成就目标对学业情绪的影响将有助于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请36位玩家对6款电子游戏的教育性进行评价,将他们的评测分数与量表相对照,最终选择"平衡球"、"极速拯救"和"逻辑之门"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环境。随机测量300名在校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并从中选择40名被试参与后续实验,测量教育游戏过程中他们的学业情绪。研究结果显示,在三款不同类型的教育游戏中,成就目标与学业情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掌握趋近目标与积极高唤醒度情绪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消极情绪成明显的负相关;掌握回避目标与积极低唤醒度情绪存在负相关,与消极高唤醒度情绪成明显的正相关;成绩趋近目标与积极高唤醒度情绪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消极情绪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成绩回避目标与消极高唤醒度情绪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积极高唤醒度情绪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motions of 13 and 14 year‐old students related to visual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 Our aim i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students' emotions with the processes of the creation and reception of their own pictures, as well as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an art education context. The article adopts a Vygotskia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bout emo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hat refers to the biopsychological nature of emotion and its cultural determination. The need to transform emotions in art activities is stressed and the teenagers' pictures are interpreted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e data collection was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with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students' emotions are not only present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in its result, but also that they could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behaviour in art education classes. In this context, the students' pictures, acting as stimuli, may evoke their emotions.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研究高职学生的学业情绪对于高职学生和高职院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出现的情绪问题种类略有不同;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学业情绪也不尽相同,贫困生、学习困难和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相比其他同学更易产生不良学业情绪。高职学生产生不良学业情绪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学业情绪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