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的价值     
陈秀丽 《高中生》2011,(18):62-63
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站在纽约的一个地铁站门口,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但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年轻艺人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2.
诚信的价值     
陈秀丽 《高中生》2011,(6):62-63
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站在纽约的一个地铁站门口,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但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年轻艺人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3.
凡华 《教师博览》2009,(12):25-25
在繁华的纽约,一个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衣着落魄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可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艺人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4.
在繁华的纽约,曾经发生这样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但琴声优美动听,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人在年轻艺人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5.
在繁华的巴黎,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小提琴。不时会有一些人在他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第二天黄昏,年轻的艺人又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地铁门口,把他的礼帽摘下来很优雅地放在地上。和以往不同的是,他还从包里拿出一张  相似文献   

6.
在繁华的纽约,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 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但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的放慢了脚步,并在年轻艺人面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础教育》2005,(4):35-35
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但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时不时地会有一些人在年轻艺人跟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8.
在繁华的纽约,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星期五的傍晚,一个贫穷的年轻艺人仍然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站门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虽然人们都急急忙忙地赶着回家过周末,但还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的放慢了脚步,并在年轻艺人面前的礼帽里放一些钱。  相似文献   

9.
文章之法,重在求奇,求奇则能出妙笔。请看下面同样内容的3个片断:1.一群人在听艺人弹琴,听着听着,大伙儿纷纷离去,只有一人还站在原地不动。艺人深情地对那人说:“您才是知音哪!”“不,我在等您坐着的那凳子。”2.一群人在听艺人弹琴,听着听着,一妇人泣不成声。艺人停下琴,来到妇人面前:“是我的琴声把您感动了吧?”“您的琴声让我想起不在的丈夫。”“您丈夫是做什么的?”“他是弹棉花的。”3.一艺人手持一把大刀对一路人吼道:“是听我琴声,还是挨一刀?随你挑!”路人无奈地选择了听琴,听着,听着,路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您给我一刀吧…  相似文献   

10.
娱乐界     
艺人在舞台上   闭眼型   很多艺人在舞台上唱歌像睡着了一样,眼睛始终睁不开,如果前面忽然跑出一头老虎他也会看不见,第一个就会落入虎口。这种人都是极富激情的人,唱得忘乎所以,于是当面前的观众是空气。   指挥型   很多艺人都喜欢在舞台上用一根手指到处指,被他指到的观众会狂喊一气。从远处看,舞台上的这位明星就像一位交通警察。   跪地不起型   有一种艺人喜欢跪在舞台上,大概真的把观众当成了上帝,当然了,艺人也的确是靠上帝来给他们钱花,供他们养家糊口的 !不过这些艺人往往在舞台上当臣子,一到了台下就…  相似文献   

11.
“艺人,艺人,异于常人”,这句话一语道破“艺人”的作为行径。有人藉此赞扬一位艺人必定要有18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在银幕上活灵活现;但是也有人以此讽喻艺人,认为他们的个性脾气或生活作息,都与一般人有极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民间     
凌鹰  李泽云 《教师博览》2006,(12):24-25
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民间和乡野的声音:我第一次见到那个打渔鼓的老艺人和他横抱在怀里的渔鼓筒,就在一座村庄里。那应该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一个老艺人和他的儿子来到了我的老家晓塘冲。那时候的晓塘冲还是一个到处都可以看到枣子树和竹林的村庄,枣子刚刚成熟,不管白天黑夜都有许多画眉鸟在枣树枝头上跳来跳去,一边慢条斯理地啄食着树上鲜红的枣子,一边逍遥自在地欢叫着。这样的村庄,这样的季节,似乎更适合渔鼓这样的民间声音的存在。于是,那个老艺人就带着他的儿子来到了这片枣园。老艺人姓陈,是个盲人,来到我们村子的时候都七十多岁了。老艺人…  相似文献   

13.
掌声     
正吃得了多少苦,赢得了多少掌声。表演艺人喜欢掌声,是以有名句如"谢谢各位的掌声"。观众假如觉得表演节目精彩,要实时以掌声奖励,艺人放下一颗心,表演得以持续。少了那宝贵的掌声,艺人必定没精打采,寂寞万分。对于一些人,掌声是最现实的酬劳,收下可观费用后,尽责办事,水准一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掌声是好评如潮,议论纷纷,不然的话,爱热闹的他们就憔悴了。利与名,都是人生中最佳掌声。埋头死做,些微的荣誉都没有,谁肯长期黑压压地挨这种苦呢?  相似文献   

14.
街头艺人     
在一些城市繁华的街头,会有些街头艺人在那里献艺乞讨。那些唱流行歌曲的艺人,大多下肢残疾,他们或坐在地上,或双腿盘在一个弹子轮车上,拿着话筒,通过一只自带的音箱,把自己的声音传出去。这群人大多有个好嗓子。什么歌流行他们马上就会唱,而且大多唱得像模像样。只是有的头发蓬乱,衣裳不洁,让人产生不起美感来。  相似文献   

15.
最近很多香港艺人都喜欢去台湾发展,甚至有的新人一开始就从台湾发迹。这个现象不难理解,近年香港电影同唱片市场日渐萎缩, 市道不景;相反台湾市场就大得多。加上珠玉在前,之前有不少成功例子摆在眼前,所以难怪一些在香港没什么生存空间的艺人,一窝蜂地走去台湾,还有艺人乐不思蜀,完全不打算回香港发展啦!反正在台湾受欢迎就行啦!  相似文献   

16.
木偶戏     
筱敏 《大中专文苑》2008,(10):58-59
乡间的木偶戏比较简陋,便是城里百姓,所需的也差不很多。几个艺人,三两挑子,有时甚或一个人也就够了。重要的是挑子里挑的并非寻常的菽谷粪肥,也并非日用百货,却是用帘子遮实了的一些什么,有一个奇异的世界走来了,有一些新鲜的故事要开演。  相似文献   

17.
林嗣环的《口技》以寥寥三百余字,绘声绘色地记述了清代顺治年间京城里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人高超精湛的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在盛赞口技表演者的同时,不能不为作者侧面烘托的表现技巧所称道。文章紧扣篇首语“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多侧面地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擅长的技能。先从口技艺人的表演空间看。文章开头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交代了口技艺人施展本领的场所是临时设置的“八尺屏障”之中,再除去“一桌、一椅”的位置,可利用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而在这极有限的空间里,口…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阅读》2007,(12):56
这是一把破旧的小提琴,到处都是刮痕,拍卖师认为实在不值得他费神。但出于职业的原因,只好把它抓在手上,高声喊道:“朋友们,这是一把特别的小提琴,现在拍卖开始了,有谁要先开个价?”“十块,十块钱我买下来送给街头乞讨艺人。”一位艺人充满揶榆地举起手。  相似文献   

19.
反粉丝     
帅呆了 《初中生》2011,(3):35-35
发源地是韩国。一些人为被自己讨厌的艺人成立“反歌迷会/反影迷会”,成立网站,散播不利于该艺人的言论。网上谩骂算小儿科,他们甚至去艺人的经纪公司进行骚扰。惊人的是,韩国绝大多数艺人都有自己的“反粉丝”。  相似文献   

20.
蜈蚣镖     
逸远的生意一向不好。说到这汴梁城的草编艺人,少也有一百人吧。大家挑个担儿往街上一摆,你要他现编个物件,大多三下五除二就编好了。那些个青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