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字》和《穆斯林的葬礼》是两部中西方悲剧的经典,《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品,《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著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成名作,两部小说看似没有什么相关联之处,但细细看来,小说中的爱情之所以都以悲剧结局,原因之一都是因为处于宗教世俗的束缚之下.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作品中主要人物为线索,分析两部作品中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和《天路历程》是中西方两部同以宗教取材的古代神话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试图将《西游记》与《天路历程》进行比较,从中挖掘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并作一个简单地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3.
回首20世纪,《紫颜色》与《宠儿》都是轰动美国文坛的经典之作。两位同样成长于20世纪60年的黑人女作家,都分别因这两部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尽管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之间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对于两位作家及这两部作品却鲜有人进行比较。本文将在文化寻根意识、对宗教的态度,以及颜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两部小说进行相似性的比较研究,进而找到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4.
《魔戒》与《西游记》分别为西方和中国的文学巨著,前人已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过大量研究,如宗教、接受美学、翻译、交际以及主人翁分析等;也有论者从哲学和文化角度将两部作品一起分析。但至今未有作品从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视角来比较这两部作品,因此,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维度,比较分析《魔戒》和《西游记》中体现出的文化现象,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与差异根源。  相似文献   

5.
大师小传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LouisStevenson)(1850-1894),英国著名小说家,出生于苏格兰城市爱丁堡。史蒂文森是19世纪英国文坛新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史蒂文森的小说,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主要作品有:《化身博士》《金银岛》《新天方夜谭》《诱拐》《黑箭》《错箱》《海岛夜谈》等。  相似文献   

6.
刘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琵琶曲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他创作的《宗教篇》主要包含了《滴水观音》、《喜庆罗汉》、《晚霞情趣》、《白马驼经》四部作品,是其系列作品中较为成熟的一部,体现了刘德海先生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和兼收并蓄的创新理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宗教篇》的创作特点,让更多的琵琶曲演奏者能够对刘德海先生的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在演奏实践中运用《宗教篇》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7.
《金银岛》是罗伯特·史蒂文森流传甚广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出色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文章借助叙事学视角研究的方法,从吉姆少年叙述、吉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双重视角、大夫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与视角越界三个方面对作品的叙事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吴丽 《文教资料》2007,(27):16-17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两部杰作。由于两部作品有很多的相似性,批评界曾从多个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本论文尝试从体裁特征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的表达方式与主题深度,对《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者多认为乔叟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者,其作品具有反宗教的性质.本文尝试从艺术、思想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与《圣经》的关系,以阐述《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圣经》典故、原型及思想,说明乔叟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及其对基督教因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读过邓刚《迷人的海》,①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②这两部作品无论在叙述方式、结构、人物塑造,还是在背景描绘上,都有某种共同点.不能不说《迷人的海》是受《老人与海》的影响的.但两位作家,却通过两部结构、人物、背景相似的作品,表达了作家各自不同的人生哲学和作品独特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柯记》与《人生如梦》这两部剧都是以梦幻来演绎人生,汤显祖和卡尔德隆虽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却都在梦幻中阐释了他们的宗教主张,试图在宗教的世界里探寻人生的意义。他们的作品里暗含着他们自身的宗教体验,从"灵魂永存"到他们"理想"中的宗教世界,以及"顿悟",这一过程都在他们的"梦中"一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一经问世即风靡全球,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然而极少有深究<荆棘鸟>和<飘>这两部经典之作内在的相似性.本文从两部作品表现出的宗教意识的淡化、女性意识的成长和移民本土化意识强化三个方面分析了<荆棘鸟>何以被冠名为澳大利亚的<飘>,表达了两位女作家在宗教、性别和移民问题上的思考,使读者摆脱浪漫爱情小说的框架,从而对这两部作品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萨顶顶的《万物生》以别具一格的魅力打动了无数听众,其歌曲旋律独特而又带有神秘之感,歌词更是极具特色。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西方诗坛上的著名长诗《荒原》。T·S艾略特所著的这部作品不仅艺术表现手法新颖独特,更是有着完整的意象体系和丰富的象征意蕴。跨越时空,两部作品在宗教及自然生态方面表现出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0,(33):17-18
本文立足于《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两部小说文本。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宗教和性格两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爱情悲剧成因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15.
《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寓言故事。本文侧重探析作品的成因及作家的宗教情怀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浓郁的基督教文化特色。《天路历程》作为一部内涵十分丰富的宗教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坚守信仰及灵魂拯救的思想,成为人类心灵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两位著名英国女作家,分别于1813年和1847年先后出版了各自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和《简.爱》。这两部小说近两百年来一直为人喜爱、畅销不衰,不能说与这两部作品的开篇技巧毫无干系。文学评论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这两部传世作品的开篇艺术作一些比较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国犹太作家辛西亚奥齐克的短篇《披肩》与华裔美国华文文学家严歌苓的《白蛇》。分别从宗教与神话两个角度表达了两个族裔在美国主流文化背景下,相似而又不尽相同的身份认同。通过在女性主义框架下,对这两篇作品作对比性分析,两部作品象征着两个民族的两种不同文化的并同,不同的民族经历,对不同民族身份的认同,共性的相似就生动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然而哈代在书中对宗教和社会所持的复杂而尖锐的态度让它出版时大受冷遇。本文旨在探究其宗教方面的原因。除了简要介绍托马斯.哈代和《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书中人物的详细分析发掘哈代身上深刻的基督教烙印和明显的反基督教倾向。  相似文献   

1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别是马克.吐温和塞林格的代表作。试从这两部作品的主题、叙事风格、人物的典型意义、创作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揭示两部作品各自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使读者能更好地品读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反叛走向超越——《金瓶梅》、《十日谈》主题对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封建主流文化的反叛和解构是《金瓶梅》和《十日谈》两部文学作品共同的主导思想。两部书的作者在介入这个基本主题时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相异处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具体说来 ,在批判的视角上 ,《金瓶梅》从礼教社会中被压抑最深的妇女入手 ,《十日谈》则从宗教社会中被扭曲最厉害的僧侣入手 ,两部书的作者都以一种超前的意识和民间的立场来建立自己作品的价值中枢 ,从更深层的文化底蕴看 ,《金瓶梅》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内省意识 ,《十日谈》则表现出一种开放的胸襟和外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