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熠葆  韩伟 《职教论坛》2003,(10):50-50
高职机制专业的《机械加工技术》是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及《量具设计》等四门专业课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专业课,本门课程包括了除金属切削机床外的所有传统机械加工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学生应有基本专业技能的必备知识。在目前90学时的教学中、要想达到使学生能编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工艺、设计相应夹具及专用的刀具、量具。除理论教学外,必需在2周的课程实训环节上针对高职生源的实际,冲破传统课程设计的模式与束缚,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此,我们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高职机制专业的《机械加工技术》是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及《量具设计》等四门专业课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一门专业课。课程涵盖了除金属切削机床外的所有传统机械加工的专业知识,是学生的必备知识。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受教育人数骤增,使高职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进一步加大。若要在目前90学时的教学中,使学生能编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工艺,设计相应夹具及专用的刀具、量具,除理论教学外,必需在2周的课程实训环节上,冲破课程设计的模式与束缚,针…  相似文献   

3.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为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新开发的“机械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编制、实施一般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使用、调试、维护一般机床、工艺装备的能力;具有设计简单工艺装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具有查阅、收集、使用各种技术资料的能力。 一、课程体系 《机械制造技术》有机地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4门传统的专业课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培…  相似文献   

4.
《机械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是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学》三门课程于一体,应用型较强,与实践联系紧密,内容较为抽象。根据几年的教学,以这门课程与实践教学结合为例,谈一下对这门课程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为适应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开发的“机械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达到培养学员编制、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完成所需夹具的设计、制造和调试,合理选用和正确使用常用机床、刀具的能力。一、课程内容与框架“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学习机械加工技术的综合课程。它是将原“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综合所形成的。它克服了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重复和…  相似文献   

6.
一、课程介绍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国家示范性专业机电一体化(灌装生产线)的一门核心主干专业技能课,也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能课。它综合了机械制造原《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工艺学》等几门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制专业的两门重要专业课,现在一般是分两本教材单独讲解,且经常是同步进行,这就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会出现知识衔接不当、内容重复等问题,主讲教师往往只注意本门课的内容,忽视了相互衔接。请此原因,就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弊病。主要表现在:第一、知识的衔接问题。工艺和夹具教材中经常涉及对方理论,然而对方可能还未讲到。例如:夹具课讲到利用尺寸链计算定位误差时,工艺课可能还未讲到什么是尺寸链,这就会给学习带来障碍。第二、课时问题。由于工艺和夹具教材中有的内容是重复或相近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整合原机械制造技术类《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等四门课程的思路,阐述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结构组成与内容特色。  相似文献   

9.
许红丹 《考试周刊》2010,(30):211-211
为了使高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能一定程度上掌握机床、刀具、夹具、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机床夹具》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本文从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入手,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介绍了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及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研究有关制造技术、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由原来机械制造专业的四大主干课程: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等部分内容精练组合而成,内容丰富、知识面宽。作为训练制造工程师的必备专业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了解各种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大致结构,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  相似文献   

12.
《机制工艺》与《夹具》是中专机制专业两门专业课程,两门课程各有为时一周的课程设计。过去在我校,这两门课程由两位教师讲授,课程设计也是分开独立进行,每门课程设计的课题范围较窄,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脱节,难达到预期效果。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将两门课的课程设计进行综合的教学方法,两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在同一学期内结束,然后一起进行课程设计,合计时间两周。今就这方面问题作简单阐述,供商榷。一、课程设计课题及内容的确定: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综合教学的关键是选择和确定设计课题。指导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工…  相似文献   

13.
《机械零件加工》课程涉及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公差、切削机床、刀具、夹具、加工工艺、装配等内容,实践性强,学生学习有难度。本文结合《机械零件加工》课程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设计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机械制造技术》是机制专业的传统专业课《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的综合,内容繁多,篇幅庞大,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要教好《机械制造技术》课,除了要有厚实的机械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技术外,还必须在教学上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措施,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并熟练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机械工业部中专机制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中《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传动》、《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加工基础》、《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九门必修课教材已于1996年5月份由机械工业出版社陆续出版.《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习题册》、《液压传动习题册》、《金属切削机床习题册》、《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册》、《机床夹具设计习题册》、《机床夹具图册》等辅助教材将于1997年5月份开始由机械工业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机床夹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很多同学分配到工厂去后都将从事夹具设计方面的工作。让同学们掌握夹具设计的知识与能力.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且夹具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同学们常感到比较难学,教师们也觉得比较难讲。为了提高《机床夹具设计》课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多采用实物,模型进行教学。在讲授《机床夹具设计》这门课程之前,尽管同学  相似文献   

17.
张华 《考试周刊》2012,(69):130-131
《机床电气控制》是我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选择、使用和维护机床电气控制设备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重点论述如何在《机床电气控制》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校已有两届《数控机床加工技术》专业的中专毕业生。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我们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上仍存在某些不足。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虽然较好,但综合运用各门课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强。如《数控编程》这门课,学生编制的程序语法正确,但语义并不十分正确。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数控机床的机、电基本概念不甚清楚,当机床不能执行学生编制的程序或机床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只能采用关闭或重新启动计算机、给机床断电或急停等解决方法;用数控原理、电气电路和编程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高职机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针对的职业岗位之一是数控工艺设计与编程,现开设的专业课有《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制工艺与夹具》、《数控原理与编程》、《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等,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为以上专业课较少介绍数控工艺工装的内容,且数控工艺工装与普通机制工艺工装有许多不同之处。因而学生不能正确进行数控加工艺工装的设计,更不可能编制出  相似文献   

20.
邓先宝 《考试周刊》2011,(90):157-158
《纺织技术》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针织行业工艺与技术的发展及企业的岗位需求转化为学习情景,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制定一体化项目教学设计、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开展了《针织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