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文的结构就是形散神不散,即材料可以是分散的,但主旨或中心则很集中;散文的技法主要有叙议结合小大相形及精选细节场景.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杂记类散文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其记叙性散文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遗貌取神的疏荡流动美,其议论性散文因事生议,事议相成,识见精警,刻析入微,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前后崛起的西部散是一道独特的景致。其价值在于它既丰富和充实着新时期国内散创作的内涵。同时又在证实着同一时态背景下内地散即主流散的存在。作为创作主体,贾平凹为标志的西部散作家有许多共同创作特征,严肃真诚地创作、展示地域风情世相与民族历史化、关注人生和探讨生命、普遍追求艺术风格的浑厚大气。这些恰是构成西部散独特格调与美质的基础,同时作为创作操守与把握生活的艺术精神,也对新时期散创作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把战国以前称为前散时代,在这一时代,化对散萌生的影响是多重的,主要是神话化、卜筮化和政治化。神话化之下的散其实是追忆的虚构散,它对散的影响在于叙事和丰富的想象力;卜筮化下的卜辞和卦爻辞因语言的精练、语义的朦胧而具有诗化的色彩;政治化之下的记事散在叙事说理中有比喻、引用、排比的运用,庄重里蕴含有语言的生气。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构成前散时代散萌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学思潮的角度考察“五四”时期的“性灵”散,可见其特征:一是推崇“个人的发现”;二是强调表达的“真”;三是倡扬幽默,以闲适为格调;四是重视“笔调”与“调”的美。“五四”时期的“性灵”散思潮标志着现代散体的自觉,是一个既传统古典又具有开放性和现代性的散思潮。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散要“后采而先意境”,“诗的散”要创造诗一般的意境,其因素和条件为:化景物为情思;具有情感的主色调;主体与客体在似与不似之间。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10,(1)
攻略指南很多同学在考场上会选择写散文,因为散文对文体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形式上比较随意,符合中学生天马行空的普遍个性。然而我们也一定不要忘记,散文虽形散但神不散,无论是议  相似文献   

8.
断裂中的痛苦与困惑--20世纪散文理论批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散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一是散理论未获得独立的品格;二是散的概念模糊不清;三是没有完备的散理论体系。新世纪的散理论能否突破和跨越,关键在于明确概念,规范学科,构建新的散话语,确定现代意识的散理论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9.
重庆作家许大立在从事小说、报告学和影视学创作之余,也努力进行散创作。在当今散挣破昔日的歌颂性抒情散创作模式之后,呈现出了丰富多样而又怪异芜杂的大散创作形态。许大立散在这大散格局中,占有自己的艺术空间。许大立散应定位于知青散和记散。这种散体现了对生活的强烈干预性。许大立散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完美。  相似文献   

10.
在闽西作家中,吴浣的创作势态极佳,特别是他的书话散非常独特。章试图通过对其创作个体做详细的分析,从生活艺术多方面来窥视其散的真谛,同时为其他散创作研究提供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散文与结构     
60年代初期有论者指现,散文忌散,又有论者指出,散文贵散,要“形散神不散”,其实,散文之散,与骈文相对,而与作品结构之散无关,西方之prose和essay二词,通常译为散文,随笔等,这种文体与诗歌,小说相比,确实较为自由灵活,甚至容许“松散”,五四以来,不少人认为散文可以写得随便些,此说可能受到西方散文文体论的影响,然而,文学为艺术,文学作品重结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中国行秦至今的散文,其佳者莫不结构完善,前呼后应.“形散神不散”说至今仍然误导人。希望在辨释散文之本义与结构之重要后,“形散神不散”的误说,从此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散具有情、趣、理三融合之艺术美;这种美在张爱玲散对世俗生活的描写上,对人性的解剖上,在对家园意识的传达中都有所表现;张爱玲散艺术之美源于其议论性小品体的运用与鲜活机警的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学界历来认为张九龄散文大多是文学性不强的公文,所以占《曲江集》四分之三的张九龄散文研究非常薄弱。但笔者认为,张九龄的各类散文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就体制方面考察,其文章顺应时代文风,把散文引入骈文,使其文章含有散文的精神气势,具有骈散相间、典雅自然的审美特征,大大加速了了唐代开元年间文章骈散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冰心散对五四新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体的创新上,从对体影响最大的相互关联的体裁、语体、风格这三个要素来看,主要表现在:最大限度地将她的“爱的哲学”及其女性意识这一丰富的思想内容,比较完美地纳入到散这一体裁之中;对散语体光彩照人的创新;体裁、语体同体的其它因素完美结合形成其散的风格特色,这都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是当代坛最具艺术才华与特点的散家。他的散创作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其散表现出题材外拓,手法创新,风格独异的创变过程。他的散可分为五个审美类型,自传类、世相类、风情类、思类和化类散,显示了他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他的散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为人讲真,塑造出了一个大写的智形象,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成功地运用了感应式思维,使散作品更富有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6.
梁衡的山水散,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融合,致力于物我交融的意境美的创造,追求意蕴深厚的哲理美的抒发,当代散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人格化散,将犀利的笔触深入人的灵魂深入,深刻地解读人性中最富生命价值和精神伟力的人格构成,在当代学画廓中独树一帜,并具有开拓性意义。从山水美到人格化,梁衡散创伤的理性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7.
散创作须有学识,更须有真挚的情感,真情就是散的基础;同时,散的美也是一种善,其所以能给人以美感,正因为它善。符合善的规范,是散的前提。因此,散的情感美体现了真、善、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散研究有两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对于现代散理论的重新整理、对现代散与17年散创作的总结,以及对散作为一种体的本体论研究;二是90年代的散研究领域出现了对散体以及当时的一些创作现象的争论,这主要集中在对“散热”“大散”与“体净化”“小女人散”“化散”等诸多问题的论争上。90年代的散批评有了更加理性化、多维度的批评视角,但是也出现了命名的混乱、女性散批评的匾乏、对本细读的忽视、以及多元化批评方法的缺乏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世欲性浓郁的海派化滋养了余秋雨,使他天然地具有重视世俗社会的倾向,信同“雅俗共赏”的原则。余秋雨从接受美学出发,以开放的散观念,将戏剧与小说因素植入散写作,把深奥的学理阐释得通俗浅白、生动形象。余秋雨散所获得的世俗性成功,既显示出了严肃学锲入世俗社会的充分可能性,也昭示了世俗社会认同严肃学的巨大潜在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散由于兼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特性,加之自封其域,把学局限于诗歌、小说、剧本几种类型里这就使唤0世纪的中国古代用研究成了最为薄弱的部门。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这笔丰厚的遗产,应该以“泛学”的观念解开这个纽结,从而将中国古代散斋 貌完整地而不是偏枯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