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 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这些文章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为此,我们开办了“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  相似文献   

2.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 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读后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这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旬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为此,我们开办了“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3.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 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这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为此,我们开办了“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  相似文献   

4.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这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我们开办《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文章是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回忆早年与日本专家菅沼不二男共事,并由此了解其人的故事。摘自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友谊铸春秋》,日文版题目为《为新中国作贡献的日本人》。本刊将此文分上、下篇刊出。  相似文献   

5.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我们开办《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选载杨正泉的《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系选自作者的《我与广播》一书。杨正泉,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0年,但今天读来仍觉新鲜。今年正值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特刊出此文,以作纪念。分两期刊出,请读者注意。本期刊出的是下篇。  相似文献   

6.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我们开办《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选载杨正泉的《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系选自作者的《我与广播》一书。杨正泉,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0年,但今天读来仍觉新鲜。今年正值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特刊出此文,以作纪念。分两期刊出,请读者注意。本期刊出的是上篇。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第11期部分读者反馈: 当日本读者看到《东京,“外交”和“外宣”在这里握 手》话题之后,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受日本日中友好会馆 村上立躬理事长的委托给《对外大传播》主编寄来了该学 会编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友谊铸春秋——为新中国 作出贡献的日本人》卷一和卷二。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宣期刊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外国读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外国读者的口味是怎样的?相信不少人看过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所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也读过今天的美国人库恩写的《江泽民——他改变了中国》,我们试图从他们看中国的视角中,了解外国读者的需求。最终,我们发现那些曾被中国记者忽略的细节,那些不曾被中国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出现在他们的笔端。经了解,能经常有机会与中国记者同行,并不断亲自写稿的外国专家当属中国外文局各期刊社的专家为“最”。这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专家,一次次走到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去,将自己看到的原汁原味的东西传递给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海外读者。中国外文局近几年来组织了数十次外国专家采访团,赴中国各地采访,他们采写的稿件的确有新的视角,字里行间透着对发展中的中国的一份新奇,他们又将这份新奇传达给了更多的海外读者。本刊推出这组选题,就是要使我们的外宣工作者通过“外国专家‘写’中国”了解:中外媒体人之间,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表述,同一个过程不同的角度,以此进一步探讨新时期外宣工作“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看过《珍珠港》影片的人都会记得片中的一个细节: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促使美国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4月18日,由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詹姆斯·杜利特尔率领的16架B-25轰炸机,对日本东京地区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猛烈轰炸。然而,轰炸机队在返航途中,却因为飞行员们不熟悉地形,以及油耗殆尽等原因无法降落到中国境内原定的机场……60年过去了,中国人并没有忘记“二战”时盟军对我们的帮助。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室副主任李冰说的那样,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过去的敌方,今天已不再是敌人;过去的朋友,今天仍然是朋友。那难忘的岁月和友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它不但写在历史书上,还刻在人们的心里。在美国举办的《历史的记忆》大型展览就让人们重温了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虽然这个展览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外宣案例,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此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甲子”一轮回,人生在花甲之年回首往事会有多少感悟?望着《中日关系 60年》画册那“青花”镶嵌的封面,不由使人想起了伫立在彼岸的日本岛国。这个中国的近邻, 除了留给我们刻骨铭心的历史之痛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今天“一衣带水”的称谓,除了 地理位置上的提示之外,我们还可能从这个邻居身上获得什么? “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画卷图片展”以及《中日关系60年》画册,是外宣工作者在路途上留下 的一个深刻而清晰的脚印。 《对外大传播》记者在办展人员归国之后,跟踪、寻访、记录了此次活动在日本的展出实况, 倾听那些亲历于其中的人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以使大家了解在政治冷淡、经济摩擦的背后, 中日两国民众对两国关系真实的看法和真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外经济报道,这是我们外宣的重要任务,也是外国读者的要求。《人民中国》的发行对象国日本,是当今世界经济大国。日本人关心中国的经济状况,他们想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中国经济信息,以便从中了解中国的经济改革举措、市场动态、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林戊荪,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文源自作者在中外著名记者爱泼斯坦逝世一周年追思会上的简短发言。文章以爱泼斯坦的四本书为例,探讨了作者视角下爱泼斯坦写作的特点和风格,给外宣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化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先生及夫人,应邀于2008年8月6日至11日来华出席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回国后,中川健造先生追忆奥运,先后接受了《读卖新闻》及日本多家媒体采访,把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日本主流媒体传递给日本民众。其中,日本《读卖新闻》从8月28日起连续3天,以上、中、下的形式刊登了中川先生的文章《文化金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亲历记》。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块文化金牌"为主题,详细描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文章说,开幕式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邀请中川健造夫妇来华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取得的外宣效果是明显的。一个有影响的日本文化人在日本主流媒体上所作的客观介绍,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真实而生动的中国,让那些没能亲临开幕式现场或者不了解中国的普通日本民众加深了对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的了解。这是我们外宣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国务院新闻办和外文局领导周密部署、相关接待单位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这种让外国人亲历亲为、顺其自然、"眼见为实"的方法,对于今后利用外力的工作不无借鉴。现将日本《读卖新闻》连载的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译载如下,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个日本友人笔下的奥运开幕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一般人都称 “外文局”,这是一家中国规模最大的外文出版 发行机构,每年以20种语言文字出版向世界出 版两千多种图书。 2004年本刊第二期“总编手记”栏目中,我 们刊登了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撰 写的《外文图书出版向对象国靠岸》一文。文 章刊登之后的三四个月中,在编辑部收到的信 息反馈和读者调查表中,此文一直高居最受读 者欢迎的文章前五名。作为从事外宣工作的记 者,我们能够理解读者的这种心情,他们迫切 地想听到外宣的声音,想知道那么多的外宣成 果走出国门之后,进入对象国取得了怎样的效 果,目前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 于是,当法兰克福书展落下帷幕之时,我 们再一次采访了黄友义——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最后一天的上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格勒博士、五洲出版社徐醒生博士,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处王丕君博士以及《对外大传播》之邀,相聚在位于国务院新闻办附近的“国新书吧”里,就西藏话题进行着热烈的交谈。小小的书吧周围摆满了书,随手拈来《中国西藏的历史地位》、《西藏的故事》、《西藏教育今昔》、《西藏妇女》、《西藏旅游手册》……一横格书架上有不少是徐醒生组织编辑的有关藏学的书籍。对谈开始的时候,窗外飘起了雪花,主持人王丕君高兴地说:“瑞雪兆丰年,这预示着2006年西藏外宣工作又将是一个丰收的年景。”的确如此,《对外大传播》“西藏之窗”栏目.自开办以来,读者的关注度一直在走高——《针对“西藏问题”上的偏见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镜头中的西藏更精彩》、《真实一定能胜于谎言——专家学者谈真实性在对外宣传西藏中的作用》等文章,读者反馈热烈,尤其是《真实一定胜于谎言》,几乎在每份“读者调查函”中都名列三甲。大家都说这么明确的观点,这么雄辩的事实使文章读起来格外感到厚重。本次座谈的主角,一个是藏族同胞来到内地成为走向世界的格勒博士,一个是内地走向高原、走向世界的徐醒生博士,他们从两个方向走来,好像是溪水奔向海洋,海洋回归陆地。于是,我们把原本一场多入座谈,分立为两篇文章,以使读者更为明晰地了解西藏外宣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请其他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感谢各地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期盼下,此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记者有幸在 “2005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听 到了中国驻日大使馆文化参赞黄星 原先生的发言,很受感动。他说: “每当我们的外交工作处于最困难 的时候,总有一个坚强的臂膀在我 们身旁,这就是国务院新闻办的同 志。”那一天,与会的外宣工作者深 切地感觉到外宣与外交之间的关系 是如此之近。《对外大传播》两次与 东京电话连线,交流中更使人感受 到作为外交官的黄星原对外宣工作 者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18.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从2006年第7期起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台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等地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感谢各地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请其他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支持下。此栏目一定会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对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湖北、新疆、重庆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本栏目中刊载。感谢各地方的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支持下,愿本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0.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湖北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感谢各地方的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支持下,愿此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