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化忽必烈时期元日关系中高丽王朝的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高丽国对元日关系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高丽元宗一方面出于中韩长期交往的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害怕蒙古军队进入高级及日本“倭寇”入侵便反对元朝与日本交往。而其后的高丽忠烈王面对蒙元的强权政治,为了巩固王位、铲除“倭寇”,并争取更多的国家主权,却极力迎合元朝发动对日本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证元朝时期来华高丽僧人的有关情况,以揭示元朝与高丽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中,元朝与高丽之间的关系尤为特殊。元朝与高丽人员往来状况与历代相比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高丽各阶层人士大量移居元朝,元朝也有不少人入居高丽。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回顾、梳理与整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伴随元朝与高丽王国宗属关系的确立而形成的高丽贡女制度,在近百年间,促使大量丽女性流入中土,成为中外交流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社会和化现象。这些入元的高丽贡女,大部分进入了元朝皇宫。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中,她们不仅适应了元朝的生活环境,也把高丽化带入中国,并通过自身地位的改变,对元朝与高丽王国的国家关系以及两国国内的政治、化等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丽忠烈王于高丽元宗十五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娶元世祖之女,同元朝正式建立了联姻关系。忠烈王以贵为元朝驸马的身份,频繁来往于元朝与高丽之间,不仅提高了其本身的地位,在政治上为高丽赢得了尽可能多的好处,而且密切了双方的关系,为双方和平友好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试析蒙元支配对高丽王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元朝统一中国事业的结束,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高丽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随之受到元朝的干涉和控制。元朝对高丽的政治干涉、经济盘剥、军事高压,严重损害了高丽的独立自主。但另一方面,双方的人员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和增强。双方通过人员交往、通婚、杂居也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7.
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中国和朝鲜半岛上的封建王朝都处于革故鼎新时期,社会结构的解体和重新组合直接影响到国家关系的矛盾与平衡。本文仅就高丽与北元关系对明与高丽关系的影响作些探讨。历史上,朝鲜半岛和中原有着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918年,新罗贵族王建统一朝鲜半岛,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和中国的辽朝、金朝、元朝都有着政治上的藩属关系。特别在元朝,这种关系超过以往任何朝代。高丽国王是元朝征东省左丞相。自忠烈王以后,历代国王都娶元朝公主为妃,成为元朝皇帝的附马,“来往于元首都就像蒙古的地方官…  相似文献   

8.
蒙古征服朝鲜半岛后,高丽王朝被纳入元之藩属体系. 高丽通过政治联姻、贡献方物、提供军事援助等方式,缓解元朝对高丽的政治压力. 元朝对高丽进行封赐,双方宗藩关系逐渐成为定式. 元末,双方宗藩关系破裂,高丽王权得到强化,并趁机控制鸭绿江东岸的缓冲地带及占领双城、婆娑府一带女真族活动地区. 明初,高丽与辽东各方势力存在着复杂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 本文以高丽随元南征( 1354年)至恭愍王被弑(1374年)为时间段限,梳理这20年间在辽东地区高丽与元廷、明政府及辽东故元势力之间的交往事件,分析中朝关系变化对辽东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申丽君 《文教资料》2013,(27):13-14
李齐贤,字仲思,号益斋、栎翁,谥文忠,“益斋乃高丽三大文豪、韩国四大汉诗人之一”①,著有《益斋乱稿》、《栎翁稗说》,曾多次往返于高丽与元朝之间,居住时间约为26年,是在元朝居住最长久的高丽文人.因此,探讨李齐贤的中国之行对于中韩学术界来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元至元十一年,高丽忠烈王娶元世祖之女,同元朝正式建立了联姻关系。忠烈王在位期间曾同蒙古公主、世子以及所携带的高丽官员频繁如元。忠烈王的如元活动,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地位,为高丽自身发展赢得了空间,同时也改善了双方关系,推动了双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依据最近首次全文公布的《河西老索神道碑铭》,结合史籍中的相关记载,考定西夏遗民初到保定的时间,既不是在元代顺天路设置之后,亦非在张柔开始重建保州前后,当在元太宗灭金之战后和元代顺天路设置前,即元太宗六年(1234年)至十一年(1239年)之间,极有可能就在元太宗八年(1236年)。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30年代初由于林语堂等人的倡导,晚明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走上了历史舞台。鲁迅认为袁宏道提高了小说、戏曲和传奇的文学地位,在文学史上是有特定的价值和地位的,同时他还认为袁宏道是一个关心世道的文人。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使得鲁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袁宏道以及小品文的态度是不同的:五四时期的倡导,三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批评,以及同是在三十年代对小品文的希望和要求。从中我们看到鲁迅评价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更从中看到鲁迅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态度。鲁迅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我们建立了科学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卢熊生平的考察,可见卢熊的政治态度在元、张士诚、朱元璋三政权间的灵活变化;对其死因的辨析,可知卢熊的直接死因是其在工部、中书省任职期间,违规接受官没妇女而牵涉“胡惟庸案”,获罪而死,与朱元璋对苏州文人的暴虐严苛态度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晋陈郡袁準是当时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因正史无传,今综合各种史料对其名姓爵里、生平交游等进行考证。集中体现袁準思想的是其二部子书《正论》、《正书》,但宋代以后二书亡佚。今辑佚所得,共计15000余字。《正论》佚文主要围绕经学展开;《正书》佚文则保存了大量袁準的政治主张,因受唐代名臣魏征的推崇而入选《群书治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西园闻见录》是晚明学者张萱现存唯一的一部史著。关于该书的记事范围,张萱自称“自洪武以迄万历”,这一说法也为学界广泛采用,然笔者经过考察却发现该书记事范围实际延至天启年间。  相似文献   

16.
《开元升平源》是唐传奇之一,鲁迅《唐宋传奇集》录其全文,而研究者对其注意不够。卞先生对此文题材、背景、史实及其标题、作者、写作时间等作了崭新而翔实的论证。这对于全面把握其创作倾问,深刻揭示唐传奇的社会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368年明朝建立,中原政局大势已定.明朗日益强盛,北元势力渐衰,一向以事大为外交原则的高丽,于辛禑王时期,一改恭愍王时期的亲明政策,恢复与北元方面的外交.这种对明朝外交倒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受到北元势力对高丽内政的影响,另一方面归因于明朝对高丽政权的态度.辛禑十四年,高丽征辽失败恢复与明朝的外交并与北元断交.  相似文献   

18.
颜元学术思想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的理学和心学的批判,对佛家、道家“空”“无”思想的批判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延续尧、舜以至孔、孟的以崇尚“实”、“习”为核心的经世致用思想。明王朝的灭亡、清初统治者的执政风格、明末清初的士习风气对颜元学术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颜元生当斯世,熏炙期间,故有此学。  相似文献   

19.
元末明初,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中朝之间的交通路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历史文献中,基本保存了从大都到朝鲜半岛的驿站名称,但却很少看到涉及这些驿站的其他文字,中朝之间的交通路线变得非常模糊。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朝鲜学者文集中的有关诗文,对作者所经之地进行考证,从而使这个时期的中朝交通路线及其变化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