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教科书是以青少年学生为阅读对象,它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依据,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凭借。因此,历史教科书的编纂要更多地考虑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和历史教学法的理论因素。人教社新编历史教材在体例结构上作了大胆的创新,创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几经变化。2007年,新编上海市高中历史教科书采用了通史体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新教材要在高一、高二阶段用于实现对学生基本的历史观念教育,达到公民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材的体例和编写原则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材的体例 历史教材(即教科书)的体例,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般的有关学术著作,都容易把它简单化,划分为所谓“通史体”和“史话体”两种。这也是现在历史教学研究者们的普遍观点。历史教科书的写作体例,似乎还可以考虑另外一些因素,按照汉语辞典的解释,所谓“体例”,应指“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若照此理解,那么目前的各类历史教科书(包括海内外的),早已远远超过了一般常说的“通史”格式和形式。当然也决不是“史话”体所能包含得了的。 “通史”的名称,自古有之,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就称赞郑樵的《通志》:“盖承通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史学家把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新课程采用专题式体例,这种体例吸取了古代纪事本末体裁之长,保留了章节体史书的形式,将历史的主体内容整合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避免了与初中历史的重复,变换了认识历史问题的角度,拓宽了学习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章节体历史教科书杂谈●甘肃平凉师范张怀宁我国古代的史籍体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类书丛书体、史评体、方志体等多种多样;到了近现代,又有了创新与发展,出现了章节体、史论体、史料汇编体、回忆录等新形式史籍;尤其是创编章节体新史籍,实现了史籍体裁的...  相似文献   

6.
教材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历史学科教材建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影响其具体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分析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可以促进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体例和方式的修订、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修志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方志的体例。把握好志体 ,是修好方志的关键。所谓体例 ,指著作的规定式样。例是规定的意思。“体例”一词最早出自《晋书·李重传》 ,当时主要指提纲或规划。至南北朝时“体例”一词的涵义趋向具体化 ,即指著作的体裁和凡例 ,也就是专指一类著作区别于其他著作的体裁形式。它的形成和“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相关联。我国的历史悠久 ,方志亦源远流长。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从而志书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体例。那么 ,旧方志有哪些体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  相似文献   

8.
史海永 《考试周刊》2011,(25):19-20
作者结合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探究不同时间阶段的历史教科书内容上和体例上发生的变化,认为其反映了中学历史教育时代与社会思想,并指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编辑出版发行将给今天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在早年形成了自己的中学历史教学思想。他的中学历史教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灌输新的历史观给学生,改进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创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和内容三个方面。他的这些观念影响深远,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历史"模块-专题"式课程结构的重大变革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层面体现了全新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这是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大破大立,是对传统课程设置模式与教科书编写"系统性"的挑战。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等各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出"模块-专题"体例的鲜明特点,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领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体例的争鸣。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新旧、不同版本体例、内容的特点、纰漏等方面,很少涉及将史学研究新成果及时引入教科书的问题。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一个立即普及以服务社会的问题,同样,历史学的重要成果也应该及时惠及民众,而惠及民众的最佳途径是将重要成果写进中学历史教科书。本文拟对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否反映了重要的史学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选编体献的编纂源远流长.孔子是选编体裁的开山之祖。两晋南北朝,献选编逐渐兴盛,《昭明选》是选编体裁成熟的标志。隋唐至明清,献选编步人辉煌,官编私辑并行,选编体裁趋于完善,并被史学家引入史书体例的改革和实践;大量搜罗宏富、择取精当、类型多样的高质量选编体献.为古代社会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历史化的保存、传播、学习和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也给如何为新世纪服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书浩如烟海,其外在的表述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纲目体等,学人研究也大都侧重于从文献学角度予以评析,如王锦贵《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等。与史书体裁相对的则是史书的内部体例,主要指规定和构成史书内容基本秩序的条目、凡例和特殊处理方式等,目前史学界对此有很多的学术探讨。而对实录体能否成为一种史书体裁的研究,据笔者所识,未见有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中阶段新课程使用的教科书具有体例新、容量大、学术性强、难度高、逻辑严密等特点,是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化。要使用好新历史教科书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认真研读教科书.把握教科书结构和体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苏联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苏联《教育》出版社1985年或1986年的版本)共计六本,包括古代世界史一本,中世纪史一本,世界近代史上下册,世界现代史上下册。这套教科书采用通史体例,纵向内容从原始社会讲起,直到198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国际事件,横向内容包括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教科书为32开本,共计1420余页,共有各类插图1230余幅,多为彩色。此外,还附带有历史地图60余幅。据不十分准确计算,则果译为中文,约14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进行比较,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拓展。历史教科书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但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编排体例、内容结构上各有特色。历史教学是为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是一种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以通史体例编写,以历史发生的时间为序记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貌,相比专题史体例教科书而言,更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全面整体认识。不过,对于宋明理学部分而言,通史的编写体例使相关内容散见于不同的章节,无疑为教师教学的连贯性与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课程标准单元知识整合的要求出发,立足教科书通史编写体例,以时间与空间维度对宋明理学内容加以整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宽地域两个视角展开学习,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史著体裁及其发展过程的最早研究是唐代刘知几,他的《史通》系统地考察唐以前中国史学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提出中国史著体裁分为“六家”:即尚书家,是记言体;春秋家,是编年史体的雏形;左传家,是编年史体;国语家,是国别史体;史记家,是通史纪传史体;汉书家.是断代纪传史体.刘知几认识到史学体裁是不断演进与发展的.强调“时移世异,体式不同”,留眼于变化.他认为百川归大海,这“六家”最终发展归并为编年与纪传二体。刘知几是全面考察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的第一人,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史通》是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史著体例的第一部专著。然而.鉴于时代的限制,刘知几无法全面系统总结中外历史体裁的发展情况,更无法对史著体裁提出本质性的见解。因此,对史著体裁的深化研究是当代学术界责无旁贷的任务,它有助于历史学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历史实验教科书一套6册,是根据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认真总结人民教育出版社过去50多年编写教材的经验,深入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改革创新,是这套教科书的主要特点。下面,笔者就指导思想、体例结构、知识内容三个方面,简要介绍这套教材的特点。一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实事求是地认识、叙述、评价历史,是我们编写新课标历史教科书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如对“洋务运动”的叙述和评价,在史学界是一个研究热点,争论多,分歧大。教科书用一课时、一千多字叙…  相似文献   

20.
<正>中学历史新课程教科书是按模块、专题、中外历史混合编写的,这种模块专题体例给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弊端。本来人类历史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到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地发展着的,但新课程教科书的模块体例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的横向联系,割裂了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使很多完整的历史事件呈现在不同的模块中,造成了历史事件的支离破碎,造成了知识点的分散、重复、缺失,学生学起来好比盲人摸象,弄不清事件的原委,说不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专题体例又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的纵向联系,使很多历史事件在缺乏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孤立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能孤立地一个一个地硬性接受历史知识,弄不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这种模块专题体例,又打乱了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先发生的后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