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由南郑调回成都,骑驴途经剑门山,身与境遇,勾起了一系列诗的联想,写下这首诗情荡漾的小诗。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诗人在那常常寝饭鞍马间。而成都则是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都市。诗人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然而,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都跟驴有不解之缘。如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相似文献   

3.
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于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在陕西汉中(当时的南郑)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八个月的戎马生活。在这里,诗人写了许多有价值的爱国诗作,足迹踏遍了汉中的山山水水,他视察军情,传递文书,有时亲自参加前线的战事,雄伟壮阔的南郑前线生活时时索绕在诗人脑际,成了他后半生创作的一个突出主题。可见汉中所经历的岁月对诗人后半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陆游在汉中生活的八个月中,曾到过今宁强、略阳、凤县、宝鸡、南郑、洋县、城固、西乡等县,那么他是否到过一水相连的安康(当时的金州)呢?史料未作任何记载,…  相似文献   

4.
诗人与骑驴     
诗人怎么会与骑驴连在一起呢?让我们还是先看看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全诗是这样的: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治所设于兴元府南郑县(今陕西汉中)的“四川宣抚使司”从戎840周年,深入研究陆游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弘扬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由中国陆游研究会、汉中市人民政府、陕西理工学院主办,汉中市陆游研究学会、汉中市博物馆、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承办的“纪念陆游从戎南郑840周年暨唐宋诗人与汉中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4月13日至15日在陕西省汉中市举行,来自日本国和国内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等12省市高等院校、社科研究单位的八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专著5部,论文57篇。  相似文献   

6.
顾城 (1 956 - 1 993)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朦胧派诗人。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 ,闪耀的雨滴”,他要写的是雨滴中闪现的世界 ,写那“遥远而清晰”的梦 ,写梦中的“天国”。他善于以一颗童真的心 ,展开奇谲的幻想 ,创造奇异的意象 ,隐曲地表现诗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想 ,因此 ,他被称为“童话诗人”。在《我总觉得》这首诗中 ,诗人以孩子的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 ,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心灵沟通的遗憾与无奈 ,是一曲发人深省的理想悲歌。这首诗由三节构成 ,每一节的前三句是写“我”理想…  相似文献   

7.
【赏析】此诗写于诗人刘克庄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奄奄一息,濒于灭亡,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一腔报国热情,  相似文献   

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一个春天,因当时诗人入永王李磷幕府,卷入了一场本不该有的政治斗争风波,被肃宗流放夜郎(今贵州省一带),诗人取道四川赴贬地,当行至白帝城时忽闻朝廷大赦的消息,惊喜交加,旋即放舟由四川白帝城东下湖北江陵。此诗就真实地抒写了诗人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五年,诗人高平写了一首献给藏族阿妈的诗,其中有一句:我们替你种下的青稞要在你们门前发芽。当时的西南军区文化部部长陈斐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历史中,有众多的人学士、诗人骚客好剑习武,颂剑诗也是层出不穷。颂剑诗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颂剑诗是学艺术领域里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陆游 ( 112 5— 12 10 ) ,字务观 ,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生活的时候民族矛盾异常复杂尖锐 ,二十岁诗人便立下“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但南宋政权偏安一隅 ,一味妥协投降。灭贼无期 ,使陆游空有报国之志而无用武之地。四十八岁那年 ,陆游赴陕西省南郑助理军务 ,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军营生活 ,其间创作了不少爱国诗歌 ,抒发了“安得扬鞭出散关 ,下令一变旌旗色”的豪情壮志 ,《秋声》即是其中之一。诗的起首两句别出机杼。“人言悲秋难为情 ,我喜枕上闻秋声。”诗人一反前人悲秋的情怀 ,直抒胸臆 ,借秋声来抒发自己的豪情。与…  相似文献   

12.
陆游从戎南郑八个月,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南郑成为诗人践行人生理想之地,为此诗人写了300余首诗歌、10首词来记录南郑那段令他魂牵梦绕的生活,这些作品成为研究陆游南郑生活宝贵的文献资科。词作虽然只有十首,但却在意象、思想、文化方面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曾几是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曾经从他学诗;在南宋诗坛上,他是一个有影响的作家。他曾因力主抗金受奸相秦桧的排挤而退居农村,写了不少反映村居生活的好诗。这类诗多清俊而富于生活情趣,这种诗风给大诗人杨万里开辟了道路。《三衢道中》是代表他这种诗风的名篇。诗题中的“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县境内;“道中”就是“路上”。诗写的是初  相似文献   

14.
北宋有位大夫叫王祈(qi)。他作了一首咏竹诗,自己感觉比较满意,就决定拿给大诗人苏轼看看,希望得到诗人的一些好评。不料苏轼读完那首诗以后,指着诗上的两句:“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笑了笑,说:“你写的竹子,看来是叶子太少了吧?”  相似文献   

15.
<正>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说起陆游名字的由来,其实还有一段趣事。陆游出生的前一天晚上,风雨大作,并且他的母亲梦到了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陆游的父母以为这是上天的安排,于是,就给他起名儿陆游。一、诗歌狂人作为中国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在他六十六岁的时候,他回忆道:“此予丙戌(当时陆游四十二岁)以前诗十之一也。  相似文献   

16.
陆游 ( 1 1 2 5——— 1 2 1 0年 ) ,字务观 ,号放翁 ,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他一生写下了九千多首诗词 ,是我国古代诗人中作品最为丰富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收集在自编《剑南诗稿》中 ,共计八十五卷 ;词收集在《渭南文集》中 ,共二卷。诗人所处的时代 ,正是宋金南北对峙 ,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非常严重 ,他忧国忧民 ,一面主张打击金贵族对北方人民的奴役 ,对人民所受的灾难给予强烈的同情 ;一面怒斥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政策 ,残酷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罪行。诗人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 ,曾这样写道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  相似文献   

17.
功夫在诗外     
这句话,出自南宋的陆游,原诗是这样的:“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示子yu》/《剑南诗稿》卷七十八)这是陆游在山阴(即今之绍兴),给他儿子陆yu写的一首诗,时为公元1208年(南宋嘉定元年),他84岁,很快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因此,将这首诗视作诗人的一份文学遗嘱,也无妨。但这句诗要是诠释的话,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正宗的,陆游认为: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好坏高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短小隽永,富有哲理的精美散文。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离蜀回山阴,次年去江西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第二年江西闹灾荒,他请开义仓赈济灾民,昏聩的朝廷竟以“擅权”的罪名把他免职。陆游回到山阴。《书巢记》作于淳熙九年,诗人家居山阴时。陆游在一首诗中说:“人生百病有已时,惟有书痴不可医。”对痴书的陆游来说,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书巢是在情理之中的。文章开头说:“陆子既老且贫,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老且贫”是作者交代了自己当时的境况,“犹不置读…  相似文献   

19.
王勃(650——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十四岁应举及第。做过朝散郎、号州参军。后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六岁。他存诗不多。《关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王勃当时在长安当朝散郎。他的朋友杜少府(名字不详)到蜀州去做官(蜀州,今四川崇庆县),王勃就写了这首赠别诗。离愁别恨,自古以来是诗人骚客喜爱的主题。但表达这种主题的诗歌多落入俗套:即离不开一个愁字。梁代诗人江淹在《别赋》中就这洋形容:“是以别力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  相似文献   

20.
诗坛上竟有这样的怪事:因为一句诗而名扬千古,永垂不朽;而即使写诗数万首,文学史上却不承认他是“诗人”。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争名》和《携仙录》中,两次提出“不朽才消一句诗”,原以为是夸大其词的说法,未免片面偏颇;但翻阅一些诗话杂录后,居然证明此说符合事理。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爱雕章琢句,白居易批评他“奥博,多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