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东周数百年,天子势微,礼崩乐坏,统治者的"合法性"出现危机的局面;面对一个现有的非贵族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以及如何在一个非贵族的官僚体制中解决君权的无限膨胀和肆无忌惮?董仲舒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的精华熔为一炉,将儒家之道神秘化、宗教化,形成一种可以自圆其说、可以深入灵魂、可以又辩证又统一的大一统的意识形态。最终完成了儒家对于皇权官僚体制的双向制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金瓶梅》中的选官制度,它为正史补充了许多丰富的活生生的资料,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它反映了明中后期专官制度的腐败,官僚素质低下;官僚之间结党拉派,导致官僚体制进一步腐败;调节机制失灵,导致国家机器运转失录等等,这些注定了明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晚清地方官僚体制历史演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代地方官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官僚体制逐渐被新的制度因素所替代。从咸丰朝初年至宣统年间,在原有地方正式职官体制之外,各省逐步形成了以督抚个人为中心的新生地方官僚体系,造成地方政府的机构组成与人事管理制度皆发生体制变革。这一地方官僚体系担当起了主管地方新政事务的责任,代行了近代地方政府的诸多职能,同时也为民国初年各省自治运动与地方军阀的兴起提供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理论创新、理念创新、战略创新、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5.
尽管帝制时代的主流文化传统向来否定女性参与政治的正当性,但女主政治却一直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家事"—"国事"在政治概念上的模糊性、女主作为"天下小君"的地位设定、皇位继承制度的内在缺陷、意识形态对于"孝道"的推崇、"官僚君主制"的特殊政治体制,均是从不同层面上赋予了女主政治合法性的资源。但从本质上而言,女主政治并无终极意义上的合法性,而是具备了"过渡性""、不稳定性"和"个人性"的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对官僚制理论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官僚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为处于官僚化不足阶段,而官僚制理论对于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体制模式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由于传统官僚制的许多观念依然在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体制模式之中有所渗透,导致现有模式在运行中出现诸多问题,笔者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通过对理性官僚制的借鉴和超越,提出了对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决策体制模式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封建官僚体制下,官吏并不是世袭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西汉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发展,选官、考课、退休等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导致官僚阶层社会地位发生变化.考课结果的优劣会决定官员的迁降;退休后官员会由官变民;如若犯罪则会免官甚至受刑.官僚阶层的流动性保证了统治阶层的质量,促进了西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斯·韦伯在总结传统官僚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性官僚制。由于理性官僚制创立于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中表现出了许多不适应性。理性官僚制强调的是非人格化的管理模式及工具理性。在工具理性遇到困境时,只有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出发,从官僚体制内组织成员价值范式的转变上来革新官僚制。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各国因为官僚制弊端的充分暴露而高呼"摒弃官僚制"的时候,中国却恰恰需要为官僚化的不足补课,因为我国行政体制目前最缺乏的是法制、效率、专业化和理性精神。在分析理性官僚制的特点和当前中国行政环境的基础,认为建立现代理性官僚体制才是中国行政改革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朱明王朝开创的明清第三帝国以落后的财政思想着眼于经济发展,僵化的体制和思想意识形态管理全国民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变化考虑不足,导致制度发生负作用。张居正改革以财政赋税为中心,并重政治改革,企图重建新的财政管理体系,提高官僚系统的运作效率,与世界市场白银化接轨。张居正改革身死名败,是传统中国在长达千年中形成的制度和文化思想的碰撞与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