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从《诗经》与儒、释、道;《诗经》与政治文化;《诗经》与农耕文化;《诗经》与宗法文化;《诗经》与伦理文化;《诗经》与婚丧文化;《诗经》追求自由的倾向等七个方面阐释了"诗经文化"。《诗经》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文化的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诗经》研究的贡献之一是开创了综合性文化型的研究方法与学派。他继承清代朴学的考据方法 ,而益以近代的科学方法 ,运用多学科知识 ,不仅对文字词义作了新的训诂 ,而且对诗的意旨进行了文化的阐释和体贴入微的把握。他特别注意对隐语的象征意义及其原始的文化内涵的考索。贡献之二是强调让《诗经》回归于诗学本位 ,将语言训诂、文化阐释与审美鉴赏融合为一体。他主张既要用“诗经时代”的眼光去读《诗经》 ,又要用“诗”的眼光去读《诗经》。闻一多的《诗经》研究 ,不但全面地提高了当时学术界《诗经》研究的水平 ,并开辟了一条文化阐释与艺术审美结合的研究新路 ,它已成为当代的热点之一 ,为后世学者所遵循。  相似文献   

3.
陈楠 《广西教育》2010,(18):67-6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一部文化典籍,它形成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但事实上,《诗经》中相当一部分诗歌有更久远的历史源头,这种情况在十五国风中最为明显。各地的土乐当中应当有一部分诗歌是上古歌谣的遗留。它们经过人们的口耳相传与损益变形,到了周代社会逐渐定型而被收录在诗集中,因而它们传达出了更早的社会生活信息。《诗经》中为数众多的燕飨诗,即充分表现了上古礼制习俗。  相似文献   

4.
《诗经》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学、历史、政治、宗教和哲学内容外,从《诗经》中衍生出来的众多成语,也渗透着先民们的生活、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体现着周人的文化精神。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因此,《诗经》成语成为保存中国传统礼俗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关羽秉烛达旦读《春秋》的故事有其文化渊源,而"秉烛达旦"则促成了关公文化中"秉烛读《春秋》形象"的生成。这一形象已经成为关公文化的文化符号,此文化符号涵容了"关公文化"的深厚积淀,可以在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在《诗经》中有多处是被用于祭祀、祝寿,与当时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结合诗歌文本对这些用玉祭祀、祝寿意象进行了解读,以期展示周人祭玉的礼俗观念,探析祭祀祝寿之玉意象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而说明它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诗经》时期传统文化习俗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男女之情喻君臣关系"在春秋以前就已经约定俗成,在《周易》和《诗经》中均有体现。从古人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宗法制度下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主文谲谏的讽谏方式和诗贵含蓄等方面对这一模式的形成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殷周时期,特别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虽有少数叙事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我国早期文化形态中的理性精神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的大量的怨刺诗主要从三方面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反映了产生这些诗歌的时代——上自西周建国前后,下迄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本文拟单就其中反映的我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问题进行探讨。从《诗经》里的诗歌看,我国周王朝的先代原是很尊重妇女的。《大雅·思齐》这首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诗经》的编纂与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诗》与史、与政教的关系,在前人的著述中不下百十种。《诗》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保存了用人生活的各个画面,成为后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诗经》时代就定格在周朝这个历史阶段。《诗经》时代的婚姻既有对夏商蛮荒习俗的继承,又有秩序伦理的倡导和实践,形成了自由与禁限、平等与差异(性别歧视)、特殊与一般(特权)的婚姻特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诗经》成语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如汉语审美文化、农耕文化、礼乐文化、婚恋文化和祥瑞文化等,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诗经学对《诗经》的文化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诗经学忽视“诗本义”而却以解经为主流,故一直受到学术界非议。本文借助哲学文化人类学原理,对传统诗经学对《诗经》的文化还原进行了审视。笔者认为“诗本义”让位于《诗经》的文化解读根源于《诗经》的文化本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诗经》的文化解读主要体现在历史、礼仪、伦理等三个层面。《诗经》的解读过程其实就是历代学人对中华文化的参与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诗经》在日本流传,产生了大量研究著述,《诗经》和这些著述一起,给学者精神层面以深远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现象。可以把它们用"诗经现象"这个词来概括,其内涵涉及到文学、思想和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其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对今天我们解读《诗经》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从远古社会的鸟图腾崇拜、农耕社会的生殖崇拜和婚恋风俗、上古社会的政治讽刺几个方面分析,阐释《诗经》成语中的动植物文化。  相似文献   

16.
把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引入到长期处于文化学研究学科前沿的文化生态学研究之中,就形成了文化生态系统理论。《诗经》文化体系由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关的不同人群等方面的内容有机组合而成,其各种组成要素又因不同的空间层次形成发达的文化子系统;《诗经》的传承和发展是在文化同化和文化异化的力量推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两种模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诗经》中的《螽斯》、《桃夭》、《芣苢》、《鱼丽》四篇作品中,都反映出一定的生殖崇拜文化。通过对这四篇作品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出《诗经》中包含的生殖崇拜文化的体系,认为社会生产力和宗法制是形成生殖崇拜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缘起 第一次和学生读《诗经》是在2003年的下半年。当时,一周上两节《诗经》网络课,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才完成学习内容。为什么想到去读《诗经》呢?这还得从2000年我利用纸制品做的四个专题说起。  相似文献   

19.
论《诗经》爱情诗的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潮 《现代语文》2006,(5):15-1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社会状况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情景。《诗经》收录了305篇诗歌,其中有很多反映社会民俗的诗,而爱情诗尤多,包含了丰富的民俗事项。《诗经》所包括的地区为黄河流域以及汉水流域,若以现在的省份来说,西起陕西,东至山东,南至湖北,北至河北。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诗经》跨越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其爱情诗展现了周王朝不同地区丰富的奇异多样的民俗画卷。  相似文献   

20.
从《诗经》看上古婚俗李荣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305篇歌谣,展示了我国上古氏族社会、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生活与礼俗。但历代儒生解读《诗经》却只注重对历史社会和政治教化意义的阐发,而对《诗经》作为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