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玉《千忠录》演述建文帝逊国事,是清初著名的历史剧。《千忠录》的历史书写具有特色,它在采录史传的同时,也进行了增饰和虚构,所以它的历史叙事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特点。在建构历史人物时,《千忠录》并未完全化用史传形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创造出高于历史的艺术典型。在书写历史的过程中,《千忠录》浸润着“寓言性”,一是“厚人伦,美教化”的旨归,二是个人命运与遗民情结的抒发。  相似文献   

2.
邵星宇 《文教资料》2012,(12):31-33
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报还一报》是一部充满《圣经》典故的作品,《圣经》参引在剧中的使用大大超过莎士比亚的其他剧作。这部戏剧代表了人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圣经》的新时尚。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性与传统的神性之间的矛盾在莎翁剧作中普遍有所反映,而《一报还一报》则充分体现了“罪”与“宽恕”这一《圣经》观念。  相似文献   

3.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之作,而四幕话剧作品《雷雨》则是中国悲剧剧作的代表之作,两部悲剧作品都展示了所谓的"命运观"。通过两部剧作"命运观"异同的比较,可见命运观主题的承接与延展,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香囊怨》作为朱有墩情爱题材类的杂剧中最有影响的剧作,其主题思想一直被学者关注与探讨,而其中刘盼春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令人深思。她的悲剧不是作品表层展现给读者的——为了守节以及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观念造成的。她的死亡与悲剧的命运,更主要的原因是她想做一个正常人而不得的精神困境:脱离风尘之地而不得,与自己爱人相守亦不能,忠守爱情亦不可。剧作展示了刘盼春想要做一个正常人而不能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5.
在对《孔雀胆》主题的几种不同理解中,很少有人注意到郭沫若曾表明他是“企图写民族团结”。本文从“和亲”这个故事核心入手,考察了阿盖公主等“牺牲”女性形象的来源,发现阿盖的不幸遭遇是献祭仪式中“少女牺牲”原型的“再现”。前人研究认为《孔雀胆》和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存在着明显差异;但本文发现,《孔雀胆》与上述剧作存在着内在联系——它们是同一个原型意象在不同剧作中的显现。对这种联系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郭沫若是如何创作了这些历史剧。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陈母教子》自从随《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重见天日时起一直受到评论界的怀疑,对它是否为关汉卿之作的争议时常出现。该文就此争议从文献资料的可信性和剧作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上重新审视这部歧异颇多的杂剧,并对该剧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进行解读,同时横向比较它与关汉卿其他剧作风格之异同,试图辨别其是否为关汉卿的作品,兼谈一下《陈母教子》的思想性、艺术性的高低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位置》的主人公沈天涯,并非一位“真实可爱,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个道德与法纪观念淡薄的好色的登徒子,是一个熟谙“权钱交换”之道的“官场小市侩”;《位置》这部长篇小说,并非是作或编所宣扬的那种“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现实主义力作”,而是一部有着错误创作倾向的问题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曹禺的戏剧创作道路上,《北京人》是一个重要作品。但其重要性,并不如许多评论家所说,它是曹禺全部剧作的高峰;而表现在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剧作家在走过《原野》、《蜕变》那一段弯路以后(这两个戏表现了一种忽视社会矛盾的非现实主义倾向),从此又踏上现实主义的康庄大道,而且赶上了《雷雨》、《日出》的思想艺术水平。这样,  相似文献   

10.
《离骚》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早在汉代,刘安、司马迁就称赞它“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两千多年来,它衣被词人,光照文坛.一直焕发着绚丽的光彩。但是,自古至今,对这一篇伟大的作品,从标题到内容,从语言到形式,存在着各家各派、各种不同的看法;一般读者在读它时,也往往难于把握。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其原因何在呢?固然,《离骚》将制宏伟,古语方言,加上诗人奇特的想象,为人们理解它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它、分析它,对把握住作品,也应是极其重要的方面。现在一般人都把《离骚》说成是一首直接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