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语文被人们称之为其它各门科目的工具科目,可是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只把它作为一门高考科目,在教学中仅是为了得高分而已。这样就使我们的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去学。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灵活地运用到其它科目中去,没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作用。在此我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稍作简述。  相似文献   

2.
语文科目是教学体系当中的核心科目,没有语言基础,对于任何科目的知识点都很难理解。中职语文教学同样有着这样的重要意义,关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基于实践能力去思考中职语文教学的对策,为中职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意见,促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语文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居于各科之首。学生能否学好语文,直接关系到其它学科学习的成败。在传统的语文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角,是中心,是权威。他们的功夫就体现在讲得细、讲得全,也就是说将课文分析得透彻、详尽。学生仅带一双耳朵,听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些东西似懂非懂,云里雾里,却不知怎样去思考、探讨。如此一来,语文教学就难以避免地出现“耗时低效”的状况,即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时间用了不少,学生的成绩平平,能力也上不去。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识字教育,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认识更多的汉字,并且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学习汉字。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学生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科目的教学内容。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从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本文是笔者对识字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梁淑玲 《广西教育》2007,(12A):24-2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感到难以突破,难以出成效;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着没内容写,没话写,语言平淡,缺少真情实感,对作文没有兴趣等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我有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国学热”的兴起.给了我们教师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国学思想.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深思。“国学”究竟是什么,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我们只要抓住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内容.并把相关内容贯彻到教学中去,并以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就实现了国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回首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不禁令人沉思。课堂教学死扣章句,条分缕析的,条条框框使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成了没有感觉的容器,也没有了情感和快乐,更没有了灵活,也使“语文”这个最具灵性的学科失去了灵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改革,要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和活力。一、还学生以灵性。如果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灵性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学生,应多给他们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50):59-60
语文这门学科不仅是国内传统文化——汉语的学习科目,还是学生们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基础,唯有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掌握了不错的语言理解及语言应用能力,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如鱼得水,更好地去学习。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年龄较小,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没有基础的生活经验,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需要有效应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而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文章基于读写结合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分析读写结合策略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讲得口若悬河,唾沫横飞;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兴味索然。教师嚼的馍再好,也会使学生消化不良。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多方面地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授课气氛,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试想饥肠辘辘的阿Q怎么会有好的心情去欣赏未庄的田园风光呢?下面我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为例总结了如下几条情境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云 《考试周刊》2010,(52):64-64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石,在实际教学中却遭到学生的冷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依靠自身的魅力,利用教材的魅力,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玉 《学周刊C版》2019,(19):106-106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和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语文代表着我国的语言和文化,是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但是部分学生却对语文不够重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合理地运用赏识教育,肯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王素云 《学语文》2015,(3):40-41
语文与生活及其它相关科目联系密切,教师在教学时要力求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尽管各种电教手段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但创设教学艺术中教师情感的投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情感的语文课绝不会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作者一道去热爱,去憎恨,去感觉,用艺术去感动学生,去点燃学生,去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是所有科目学习的基础,语文所教授的 内容比如说阅读理解是学生完成其他科目学习的必要条件,所 以,教师必须对语文学习加大重视。在小学课堂中,语文的学 习内容是最基础的,当然也是比较枯燥的,也因此,情境教学被 引入了课堂。那么,对教师来说,如何在情境课堂中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就成了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在追求一种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对各种教学流派也都在进行探索和尝试.但是鉴于教师、学生、教材等因素的不同.理想化的教学一直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学生对于语文存在着一种惧怕的心理.害怕阅读.害怕写作。所以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其和儿童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发生密切的联系,这样孩子就会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不成其为池塘一样。”语文学科是流淌着情感的学科,是充盈着丰富爱的学科,离开情感和爱的语文教学,犹如鱼儿离开了水,是无生命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用爱心去浇灌课堂,用情感去浸润课堂,用真情去演绎课堂,从而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提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最熟悉的科目。可是要学好语文却很难,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欢迎的科目也是很难的。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字词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语文成为了学生头疼的科目。引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后,使原本难以说清的重、难点变得好学、好懂。教师也可以把语文教学课堂变成充满欢笑、充满智趣的学习乐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相似文献   

19.
张小燕 《甘肃教育》2014,(16):90-90
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教师把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为教学目标,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没有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必须找到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针对症结找到适当的对策,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教学目标。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不强,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必须要教师反复提醒才能把精神集中到  相似文献   

20.
纵观当前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认认字,读读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起来没有一点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点学习积极性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会有多好了。通过观察无数的教学事例,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语文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就会潜滋暗长。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之所在,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