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徐莹 《湖北档案》2005,(10):22-23
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是一个明国家发展的必然。诚信往往被很多人划入道德的范畴,认为这是个人品德的问题.其实不然。“信为人之本”,经过了几百上千年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诚信已经从简单的道德品质转化为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是否合理合法合规的作为与不作为了。  相似文献   

2.
宋建文 《大观周刊》2012,(31):332-332
“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诚信,既诚实,又守信。诚信何为贵?在于诚生信。信,指信念、相信、依信;信,出信仰、信心、信任;信,是亲和力、凝聚力、感染力、战斗力、胜利力。达此目的,靠于诚信,取于诚信,源于诚信。所以说,诚信是“宝”,正如《礼记.儒行》中指出:“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中,“诚信”是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词汇。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曾对大会代表和委员发言的常用词做过统计,诚信一词排名第四。谈到诚信,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企业之间的诚信,政府的诚信.以及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诚信问题,很少有人谈及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诚信问题。其实,广播电视诚信的问题已经确确实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令人不能不认真地对待。  相似文献   

4.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石。当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诚信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成为建立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要求。图书馆事业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推进自身的诚信服务建设,建立诚信服务制度,以规范行业服务为突破口,以建设完善的诚信制度为核心,以建立图书馆行业整体诚信服务体系为重点,倡导重诺守信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5.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公民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大学学生必须要具有的基本的道德品质。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毒”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誉”越来越成为人的一种重要资本。社会呼唤诚信,大学生自己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在未来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决定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探索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对“诚信”概念的当代含义及特,慕的考察。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的探究,试图寻找一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防范虚假新闻重在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谷平 《新闻记者》2005,(12):11-13
不久前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建设诚信社会中,建设诚信的媒体、建设诚信的新闻界是题中应有之义。建设诚信的媒体、建设诚信的新闻界.就要防范杜绝虚假新闻,这内靠自律,加强媒体的责任意识:外靠机制,建立防范假新闻的规章制度,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社会》2002,(2):I001-I001
也曾有过诚信的历史,那是诸子百家谈经论道的时代,“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童臾无欺”便是他们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民无信不立”等诚信信条的浓缩.也是历史长河历经千年,带给现代人的一份精神遗产。但今天,当我们不再欣赏先人们的长袍子马褂而尽情地用现代文明装扮自己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对《河北科技图苑》暨《河北图苑》杂志20年来坚持“诚信”的品格进行了赞颂:一赞《图苑》“诚信”,是它“重承诺,不使作者失望”;二赞《图苑》“诚信”,是它“重质量,赢得读者青睐”;三赞《图苑》“诚信”,是它“重品牌,在图情刊林撑起一片天”。  相似文献   

9.
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与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把“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为重要内容,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诚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社会诚信,既要靠道德教育的力量,也要运用制度和法律手段,来固化道德教育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是建立和固化社会诚信的有效手段。一个人的信用如何.不能靠个人的情感因素及自我道德的认知.而是要靠他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客观的历史的记录来证明.在这方面档案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个人信用档案的普遍建立和开发使用,既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现代经济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闻媒体提升公信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生 《视听纵横》2009,(3):118-119
“狼来了”是一个著名的寓言,其核心寓意在于“诚信”。对于一个面对公众的新闻媒体,诚信也就已意味着“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孟洪  大汉 《出版参考》2007,(7):21-21
1949年10月1日这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举国欢庆.华夏沸腾。这是一个中国人都会铭记的重要时刻.尤其是对一个人似乎更加难忘.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此时此刻.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根据高考阅卷,今年考生在作文上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偏离题意 偏离题意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审题不清,诚信的含义是诚实、守信用,有的考生把“诚信”等同于“诚实”,审题不全面。还的考生把诚信理解成为“诚实+自信”或“诚实+信仰”;有的考生把“诚信”拔高为“忠诚”。二是转移话题。这种作文开头尚能扣住话题,但越说越离开话题,直到完全转移话题。 例如有一个考生是这样展开论述的:诚信很重要──诚信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培养好大批人才──人才很重要,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三是另起…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中的诚信度问题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但一道官方色彩的“护身符”可能会给人们另外一种思路。9月4日.中国网宣布开通电子商务网站“中国供应商”(www.china.cn).该网站是由商务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指导,定位于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服务平台,商务部CNBCS企业诚信认证体系将与中国供应商网合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窗》2013,(2):1-1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的中国梦”更是为青年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在各行各业当好生力军,是践行“中国梦”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诚信是企业立足市场、赢得市场的重要的无形资产。作为企业重要基石的诚信档案,在建立企业诚信机制中是不可缺少的。本在对全国“诚信单位”、“湖南省公众购物首选市场”——长沙友谊阿波罗商业集团的信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商贸企业流通特点。试图对诚信档案在商贸流通企业的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建立诚信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中国的很多领域内出现了“实名制”呼声。人们的初衷是.通过实名制.让贪官现形,让票贩子绝迹.让网络犯罪者露出真面目.让失信者守信——实名制,背负着太多人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和对诚信的渴求——因此甚至出现了一些盲目迷信“实名制”的人和部门.他们对自已顿域莫须有地担忧因而提出了“实名制”.仿佛.“实名制”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而说到底.实名制仅仅不过是一个技术手段。它可以治标.不能治本。也许,对它的期待越多。失望也会越多。  相似文献   

17.
王雄与南台     
南台 《编辑之友》1997,(6):63-63
王雄与南台,是二而一.一而二。“二而一”,是从“人”的角度讲,王雄与南台是一个人。王雄是学名,南台是笔名。“一而二”,是从“职业”的角度讲,王雄当编辑,南台搞创作,一个人干着两种行当。  相似文献   

18.
鄢海鹏 《大观周刊》2012,(24):74-75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诚信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很大关注与重视。作为社会经济推动力量的会计,诚信则更备受关注。正如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所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是作为会计的最基本要求,是会计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人无信不立,这是中国人的祖训。“诚信”乃“诚实守信”,即“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荀子认为:“诚信生神,夸诞生惑。”可见诚信是一种人格操守,是个体立身之本,是社会运行之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社会在发展,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更要呼唤诚信,可以说诚信是持续繁荣的基石。目睹当前社会种种之怪现象,中国高层做出决策,重建市场“信用”刻不容缓。建立信用档案,是我国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用建设的需要,是信用文化的客观要求。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是加强…  相似文献   

20.
“天地之间是个人”.关键在“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就必须贯彻李瑞环早在十八年前提出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对于落实这“三人”原则,瑞环深刻切实地加以了阐述,他说:“尊重人.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理解人.就是要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和个性,承认人们不同的性格、爱好和兴趣。关心人,就是要对人满腔热情,诚恳忠厚.为人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