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学者喻国明在《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一文中指出:更本质地看,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合目的性地控制作用。传媒影响力是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任何一类媒介(或一个媒介机构)的影响力,都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广电媒介的传播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什么叫“传媒影响力”?按照现有的社会理解,所谓影响力(Influence)是指“文化活动者以一种所喜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①其实,更本质地看,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合目的性的控制作用。传媒影响力是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因此,其影响力的发生势必建立在收受者关注、接触的基础上,因此,传媒影响力从内涵上看,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引起合目的的变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  相似文献   

3.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使媒体在某些方面超越竞争对手,或在某些方面让竞争对手无法模仿和抄袭,为媒体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社会地位的能力,它们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喻国明等人提出的“影响力”。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合目的性的控制作用。而传媒影响力从内涵上来看,就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和“引起合目的性的变化”(认知、情感受、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功部分构成。①本次研究将《华西都市报》的《汽车周刊》作为个…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报纸的发行是出售"注意力"的话,那么,报纸的生产经营就要靠"影响力"了.在西方,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一定是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要把"注意力"有效地转化成"影响力",首先需要我们对"影响力"进行一下界定.在文化领域里,"影响力"指的是"文化活动者以一种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因此,在本质上"影响力"是一种控制力,即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方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作用.顾名思义,媒体影响力就是通过传播新闻信息而实现的一种影响力.传媒影响力的本质就是它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一家媒体的影响力参照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发行量、主动阅读率、传阅率.发行量通常由发行量稽核机构来认证.主动阅读率是指主动购买、订阅报纸的读者人数在整体读报人群中的比重.传阅率指的是印刷媒体平均每期被传阅的次数.而具体到我国媒介生存环境和媒介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公信力、权威性、接触率、可信度、指导性、贴近性等等.  相似文献   

5.
报纸靠什么提升影响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耀华  周志懿 《传媒》2005,(6):50-52
当前国内报业市场,报纸"影响力"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专业人士衡量报纸生存状态的标准.报纸的"影响力"是指报纸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控制力,即报纸对受众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从根本上认识报纸影响力的决定力量、形成过程及怎样使影响力转化成有效生产力是当前报人首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周志懿 《今传媒》2005,(6):39-41
当前国内报业市场,报纸影响力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专业人士衡量报纸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准。报纸的影响力实际上是指报纸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控制力,即报纸对受众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从根本上认识报纸影响力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7.
江石岩 《新闻世界》2009,(10):62-63
在文化领域里,“影响力”指的是“文化活动者以一种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因此,在本质“影响力”是一种控制力,即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方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报业市场,报纸“影响力”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专业人士衡量报纸生存状态的标准。报纸的“影响力”实际上是指报纸以一种自己的传播方式感染受众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引导力,即报纸对受众的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决策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从根本上认识报纸影响力的决定力量、形成过程及怎样驾驭使影响力转化成有效生产力是当前报人首当其冲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媒体的影响力,是其通过信息传播影响受众的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的能力。影响力是一家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影响力大了,才能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不断将自身做大做强。对一张地市报来说,其影响力大小更是至关重要,这涉及到这张报纸能否更好地履行其使命,发挥党报应有的作用。试想,如果一家地市报在当地没有任何影响,群众一点都不重视其存在,那这张报纸还谈什么引导舆论的作用?要成为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更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0.
论文缩微     
怎样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周志懿在《今传媒》杂志2005年第6期上撰文说,当前国内报业市场,报纸影响力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专业人士衡量报纸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准。报纸的影响力实际上是指报纸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控制力,即报纸对受众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从根本上认识报纸影响力的决定力量、形成过程及怎样驾驭使影响力转化成有效生产力是当前报人面临的首当其冲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江坪 《新闻实践》2009,(4):62-62
媒体与受众交流,新闻网站比其他媒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面广、及时、频繁、影响力大.以发帖和回帖为主要形式的网上交流论坛,是这种交流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12.
媒体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媒体。所谓媒体影响力,就是媒体通过传播新闻信息而实现的一种影响力。传媒影响力的本质就是它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发行量、主动阅读率和传阅率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一家媒体的影响力参照的三个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3.
题材选择--发出自己的声音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在由政治宣传逐渐向新闻本体回归后,其价值诉求发生了两大转变,一是信息提供,构建受众获知信息的传播渠道;二是意见表达,构建一种公共的话语平台.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环境的瞭望者,其最基本的使命与责任就是传递信息,实现新闻的第一个价值诉求.然而,一个有能力的媒体绝不会仅仅满足于此,它应在环境瞭望过程中对于所发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意见表达,建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代表受众意愿的公共话语空间,所以,新闻的第二个价值诉求应成为媒体追求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张玉琳  毛蜀  张昊  陶东  邹迎芬  陈敏 《编辑学报》2010,22(6):527-529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它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凸显出强大的宣传效应.在这种形势下,各种期刊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以争取网络受众,提高期刊影响力.<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从增加期刊网站的产品体验、增强期刊网站的可信度、意见领袖管理、负面口碑管理等方面实施品牌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辰目 《传媒》2006,(10):1-1
新闻网站(我们这里主要指媒体网站)的出现最初是由技术引发的.网络这种新锐载体,以它的链接方式、海量信息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的本能和虚拟世界的特性逐步地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6.
袁波 《新闻世界》2011,(9):131-132
近10年来,我国新闻网站飞速发展,但与商业网站相比,新闻网站的建设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网站互动性的不足。本文分析了“互动性”的内涵,增强人们关于互联网传播机制的认知和理解,使新闻网站真正成为网民和社会之间的信息桥梁,实现网站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更好交流。  相似文献   

17.
所谓"电视传媒的倾向性",是指"电视传媒在报道和评述新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基本倾向"①.众所周知,电视媒体报道是公众了解有关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其议题选择、表达形式等方面会给受众提供认知框架;媒体所拥有的话语权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受众的思想.如果传播媒介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影响他们对有关事物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李鸥 《记者摇篮》2004,(4):24-24,55
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媒体网站新闻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闻信息量及阅读空间,它一方面通过内容安排、结构选择等方式,使新闻报道达到了“最佳状态”,便于读者获得全方位认识.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新闻;另一方面.读者的意见或态度可及时反馈给传播者,读者与传播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从而使新闻的全方位传播效果.在网络传  相似文献   

19.
电视媒体影响力是指通过电视媒体所传播的大量信息被受众接收并接受,从而改变受众态度和行为,产生对传播主体有利的力量.现阶段,随着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已有所改变,这种改变既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3,(23):29-32
随着对媒体作用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媒体专业人员认为媒体"影响力"比"注意力"更适用于全面概括媒体的市场价值。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媒体影响力由媒体所吸引的受众注意以及媒体对受众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两部分构成;提出广告主对媒体的选择不仅只关心媒体所能到达的受众数量,更注意媒体影响和改变受众态度/行为的能力;而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根源在于对媒体内容制作的投入以及对媒体公信力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