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以后,“侦探小说女王”的桂冠一直被打入冷宫。现在,竞争对手有三个,那么,谁将摘取那顶桂冠昵?英国第一位荣获"侦探小说女王"称号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76年安然去世,这一消息使克里斯蒂迷们惊愕万分。然而,.由她创始的这顶"桂冠"之争日趋激烈,英国必将永远有一位"侦探小说女王"。克里斯蒂在世时,这一桂冠为她所垄  相似文献   

2.
<正>"像香奈儿5号的那缕香气,这位世界著名美女走了过来。"英国《独立报》这样描绘她的出场。在万千影迷心中,她是高贵的伊莎贝拉王妃,她是优雅的安娜·卡列尼娜,她既是纯情的芳芳,又是狂野的路易十四的情人。她就是"法兰西玫瑰"——苏菲·玛索。在对她的各种赞誉中,法国影坛的"玛丽·安娜"这一称呼最能彰显她在欧洲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当然,世界影迷赋予她的这份荣宠她亦受之无愧,因为她用其独有的美丽与倔强为我们演绎了浪漫的玫瑰人生。  相似文献   

3.
正读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不会忘记朱丽叶不愿嫁给帕里斯伯爵,为逃避这不幸的婚姻,她求助于劳伦斯神父。好心的神父便送给她一瓶"炼就的液汁",教她当晚上床以后喝下,说是之后她就会全身"都像死一样僵硬寒冷";但过了42小时,她又会"仿佛从一场酣梦中醒了过来",然后便可以让罗密欧带她出走了。只因通知罗密欧的信件被耽搁,致使  相似文献   

4.
每个年代生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之歌,也许泰勒斯威夫特的《22》最能描写时下年轻人的生活现状。斯威夫特在她22岁时写下的这首歌中唱道:"夜复一夜,我们不会入眠。"这歌词套在像她那样富裕的年轻人身上描写的是不醉不眠,而套在职场新人身上则是因为工作无法休息。凯茜麦金泰尔28岁,是一名在纽约工作的图书公关。她说:"如果不在办公室,我的智能手机也会让客户找到我。"麦金泰尔不过是20多岁大军中的一分子——自古这群  相似文献   

5.
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是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一位"70后""美女作家".然而,这两个时髦称谓只能突出她的年轻貌美,无法概括她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小生活     
正五更时,"呜呜呜、呜呜呜",报时的鸡叫了。其实,用不着鸡打鸣,他和她准时醒了,这是人的生物钟闹的,天天如此,早已习以为常。他翻了个身,说:"天快要亮了。"她一下子从床上翻起身,说:"嗯,天要亮了。"他又说:"今天是街天呀。"她顺嘴说:"是啊,是街天哩。"他和她,在靠近十字街的街口,开了一爿小吃店,卖米线、面条、饵丝和豆粉。四张小方桌,摆在小吃店里。小本经营,也就混得下三口之家的日子。幸好铺面是自家的老房子,不必交房租,钱赚到一分就是一分。每天,她都比他起得早,天还不亮吧,她就得起床,开了  相似文献   

7.
郑薇 《世界文化》2013,(1):32-34
俄罗斯白银时代"不合时宜的天才女诗人"马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一位一生都在恋爱的女人。她有毕生相携的丈夫,却从未停止过对爱情的追逐,在她的"桃色名单"上既有诗人、学者,也有公爵、红军战士、演员,每一次她都爱得炽烈,每一次她都伤得刻骨。她渴望成为"被命运选中"的诗人超脱尘世栖居高处,可对爱情的渴望又总是将她拉回尘世让她成为一个凡俗的女人,于是她总在矛盾:成为诗人就意味着永久的孤独,沦为俗世女人则将永远丧失"自己"。她的思索化作一串串  相似文献   

8.
正祖母做了凯莉最爱吃的烤鸡和蛤蜊蒸蛋,凯莉却似乎并没有什么食欲,她坐在餐桌前,甚至连餐具都没有动一下。"亲爱的,发生了什么事情?"祖母放下叉子问。听到祖母的问话,凯莉的嘴角快速抽动了几下,几乎要哭出来了:"我遇到了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凯莉告诉祖母,下周她要主持班会,从策划到组织到实施全部都由她来负责。这对于她来说,几乎  相似文献   

9.
痉挛     
正三把椅子,摆列在一起,形成一张特定意义上的"床"。她经常躺在上面,一边躺着,一边口中还不时嘟囔一句:"这样躺一会儿,真舒服。"伸伸腰,长吁一口气儿;慵懒,凝聚成一块蛋糕,把她甜美地裹住。她说这话的时候,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个人,爱理不理;偶或,也会有人抬起头,瞟她一眼,表情黯淡,有一种习惯了的冷漠。其实,又何止一会儿?她经常一躺就是半上午,或者半下午。躺在那儿,她并不睡着,她只是在享受那份"舒服";木  相似文献   

10.
印度大诗圣、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身于一个豪华富贵的大家庭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家仆看管下度过的,泰戈尔把它称为“仆人统治时期”。一个仆人甚至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他用粉笔画个圆圈,让泰戈尔坐在圆圈里,吓唬他说:“假如走出...  相似文献   

11.
一个12岁的女孩问妈妈:"为什么在屋里走动时,总像怕踩地雷似的?"妈妈笑了,说:"楼下不是也住着一户人家吗?"女孩虽然明白妈妈的意思,但她还是觉得在自己的家里该轻松地生活。妈妈挺认真,她接着说,"咱们家的地板是楼下张爷爷家的天棚,走路声音大了,爷爷奶奶受不了。"女孩撅着小嘴:"那为什么咱家楼上那家不这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女人为家人摊了薄饼,还多摊了一张给某个饥饿的路人吃。她把那张饼放在窗台上,便于路人拿走。每天都会有一个驼背的人经过并拿走饼。这个人不但不表示感谢,反而总是嘟哝着这样的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样的情形日复一日持续着。每天驼背人都来,拿起薄饼就嘟哝这句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个女人很生气,她自语道":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每天还押着韵说这样的话,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西湖游记     
正西湖,不是浙江省杭州的那个西湖。它是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坝的一个湖。但我不知它为什么叫西湖,也不需要去翻史查证,只知她是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邓川坝西边,当地白族群众一直叫她西湖的一个有9平方公里的小湖。这湖其实远在宋朝时,白族渔民就"连芜为畦,植柳为岸,结庐其上,打港相同,曲折成趣"了,可见这西湖的历史不是一天两天了。  相似文献   

14.
正离家出走后,安娜贝尔·莱尔德为自己取名为珀涅罗珀·泰勒,并且真的做到了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之妻珀涅罗珀一样忠贞不渝——"我承诺过永远都属于他。他可以打破他的誓言,但我不会打破我的。"此后的二十余年里,她以一种近乎隐士的方式,独自将女儿养大。尽管她那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有时也为她的精神努力而骄傲,认为"她妈妈精神上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看不见的艺术",但她向女儿隐瞒其亲生父亲身份,  相似文献   

15.
完美随心     
<正>"你又开始小题大做了!"母亲唠叨着,"你以为这是戴安娜王妃的婚礼哪!""我只是想为凯茜办一个完美的婚礼,"我有点生气了,"她可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女孩儿,而且从小就为这一天做准备了。""但是你不可能事事称心,"母亲咕哝着,"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计划的那样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墨菲定律。""也许吧,但我们可以尽力而为呀。"我回答道,然后继续一遍一遍地核查婚礼计划单上的细节。27岁的凯茜是我三个孩子中第一个结婚的,我许诺给她挑一个"良辰吉日"成婚——但愿真的有这种日子。这个愿望可能跟我的经历有点关系吧。我的婚礼堪称完美,除了婚纱那皱巴巴的拖裾——等到发现的时候,已  相似文献   

16.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4,(12):95-101
正第一次亲密接触2014年8月,中元节过后第二天,我终于和李彩凤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写下这段话,我在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作为弥渡人,李彩凤是我心目中的能人、名人,一直都有想认识了解她的渴望。最早见到她是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之窗·小河淌水的地方》这一档栏目上,当时我还在上初中,相信大多人也都是通过这个节目知道而且记住了这个唱调子的"老妈妈",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她一路把山歌唱到了省城,唱到了北京,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渡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调子客"。偶尔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温斯娣"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也许还不如她的另一个称谓"郭夫人"为人所知,因为其夫郭士立是当时有名的汉学家、来华的德国传教士;而她在中国所做的许多事迹的披露,主要借助于她的有名的学生容闳的回忆,这样我们才知道,玛丽·温斯娣(Mary Wanstall,1799—1849)这名普通的英国女子,在晚清时期不经意的作为,竟然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三个"第一"。  相似文献   

18.
正绝不放弃"野兽!你们这是想要谋杀我的儿子!"2019年5月20日早间,法国新闻广播电台传出了撕心裂肺的声音。这是一位照顾了植物人儿子10年并坚信其有一天会奇迹般醒过来的母亲,在主治医师决定对她儿子放弃"延命治疗"时发出的哀嚎。理论上说,如果放弃延命治疗,这位母亲的儿子将在3至7天死亡。所谓"延命治疗",就是当生命走向末路,不得不  相似文献   

19.
<正>好莱坞童星、英特尔科学天才奖、哈佛大学资优生、金球奖影后、奥斯卡影后、精通多国语言、心理学研究助理、环保达人——每个词都可以单独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写就一种灿烂的人生,而这些词竟汇集到一个人身上——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她以奥斯卡影后的身份为人熟知,同时又是一位地道的"科学宅女";她被誉为好莱坞"第二个奥黛丽·赫本",但一些人却坚持认为"她的头脑要远远超越她的美貌"。  相似文献   

20.
王晓丹 《世界文化》2014,(12):27-30
<正>写在前面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现代行为艺术家(performance)。她戏称自己是"行为艺术的老奶奶",而大家尊称她"行为艺术之母"。这个用生命诠释着艺术的女人生于1946年的南斯拉夫。她四海为家,先后旅居于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一位标准的"国际公民"。她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活跃在行为艺术的舞台上,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做出了很多令人难忘的和超越常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