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太空电梯"从月球到火星甚至更远,人类到底能够到达宇宙的何处?目前,无论人类将要奔向太空的哪个地方,都少不了运载火箭的帮助。当然,这需要花费庞大资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未来的太空运输交通系统中,运载火箭或将被一种更节能且更安全的技术所替代,它  相似文献   

2.
陈良学 《寻根》2010,(3):104-111
1983年3月10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载文称:"中国为发明造纸所做的探索,可以同美国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相提并论";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7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上,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乐章,向世人展示了千古不朽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还有别的地方,你可以骑一匹七十五年前的旋转木马、仔细观察一辆二百八十吨重的蒸汽火车头、观赏美国唯一的一头大熊猫嬉戏吗?或者在别处,你能对着第一次给人类装上了翅膀的基蒂霍克飞机以及几十年后又将人类送往月球的阿波罗11号的指挥舱而赞叹不止吗?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岁末,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201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份5年发布一次的重要文件,不但总结了过去的成绩,还勾勒了中国太空探索的未来。地球孕育了世间万物,也催生了人类文明。然而,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浩瀚太空的向往:从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到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的科学幻想,从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用羽毛和蜡制成双翼飞向太阳的故事,到敦煌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一直渴望挣脱地心引力,探  相似文献   

5.
<正>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对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完美演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登月梦想。这无疑成为中国太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对月球软着陆技术的国家。但因其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无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竟有一些网友发言将之视为无用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锂电池三杰":斯坦利·惠廷汉姆、约翰·古迪纳夫、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研究开发方面的卓越贡献。评奖委员会称,他们为人类带来"前所未见的强大电池",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如果没有他们发明的锂电池,"就不会有今天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7.
海里埃塔·拉克丝:缔造“永生”传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过去几十年里,她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研究,包括疫苗、药物、原子弹和太空探索等领域的研究,她在医学和生物学上的贡献价值数十亿美元。但在女科学家名录上找不到她,相关研究论文也没有她的署名,更多时候她只用化名"海拉"(Hela)出现。是的,作为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工具的"海拉细胞",就来自这位女士所患子宫颈癌取下的组织样本。当她离世后,其癌细胞却在实验室里不断分裂、生长,直至今天仍在继续,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例可以无限复制的"永  相似文献   

8.
正《老鼠宇航员》(Mousetronaut)和《老鼠宇航员去火星》(Mousetronaut Goes to Mars)由美国前宇航员马克·凯利撰写,它们与其他太空主题的科学类儿童读物一起被装进轨道ATK公司所属的"天鹅座"号货运飞船。在完成加压货舱测试后,"天鹅座"号货运飞船于2015年12月3日使用阿特拉斯V型运载火箭从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场升空,将大约4吨的货物送往国际空间站。按照计划,  相似文献   

9.
颜红 《世界文化》2013,(5):11-15
53岁的莎拉·布莱曼已在去年通过了相关的体能和医学检测,即将在2015年底搭乘"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为期10天的太空之旅。届时,她将成为俄罗斯送上国际空间站的第八位私人乘客,也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正提到科幻,如果我们只想到男性、宇宙飞船、太空战争······那就太过狭隘了。两百年前,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为我们打开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大门,两百年后,又一位女性作家将科幻带到主流文学的殿堂——她就是被称为"左手科幻、右手奇幻"的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Le Guin,1929—  相似文献   

11.
<正>1.Alien(外星人/异形):任何不来自地球的人。2.Android(仿生人):拥有似人类外形,有时足以乱真的机器人。3.Ansible(安赛波):一种超距瞬时通信技术。4.Beam(传送):依靠专用装置的短距离物质传送。5.Blaster(爆能枪):未来的标准能量武器。6.Credit(信用点):未来的标准货币。7.Cryostasis(冰冻休眠):将人冰冻保存,等待漫长的太空旅行或者文明重建完成。  相似文献   

12.
<正>1.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8)类型:科幻/悬疑/冒险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英国在很多科幻影迷心中,上映时由于艰深晦涩而反响寥寥的《2001太空漫游》(以下简称《2001》)现在已成为科幻影史上不可撼动的巅峰之作。这部1968年出产的科幻电影被影迷们誉为"最硬的科幻电影",认为"此部之后的科幻电影都在倒退","只有库布里克真正尊重观众的智商"。  相似文献   

13.
太空音乐古今谈林集报载,意大利一位女音乐家兼天体物理学家首次把从太空中探测到的天体电波编制成令人着迷的太空音乐。这是音乐与天文学结缘的又一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其实,这种新奇的太空音乐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早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即"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二十四节气"是在汉武帝时代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布的新历法《太初历》中完整亮相的。落下闳是使用他研究制作的"赤道式浑仪"测定二十八宿的赤道距度,并与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这是落下闳的突出贡献。由他"运算转历"负责历法计算。他是制定《太初历》的代表人物。落下闳的贡献,用现代物理学的语言说,就是将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将太阳运行的周期与月球的相位变化协调起来。落下闳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最大的独特贡献正在于此。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八宿联系起来建构的系统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系统。浑天说、《太初历》是既有系统观测,又有逻辑体系。浑天说与《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一项经典成果。  相似文献   

15.
流云 《世界文化》2005,(12):47-47
世界最早在南极洲发现月球陨石的人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地质学家威廉·卡斯特等人。1983年,由卡斯特带领的探险队在南极阿兰岗考察时,发现了一块呈浅绿色的月球陨石,该陨石体积约1立方英寸,重1盎司(约合30克)。这块陨石的矿物和化学成分与航天员从月球表面带回来的岩石完全相同。地球化学家罗伯特·富德里说,这块岩石很可能是在月球与彗星相撞时,飞离月球表面而陨落到地球的。世界最早在科学文献中记载玻璃陨星的人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1844年达尔文首次在科学文献中记载了澳大利亚的玻璃陨星,并认为其是火山喷发的黑曜岩,这…  相似文献   

16.
外媒导读     
俄罗斯塔斯社在国际空间站开设记者站 2021 年11 月, 俄罗斯塔斯社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签订协约, 在国际空间站开设记者站, 从而成为全球首个在国际空间站设立常驻机构的媒体.12 月8 日, 塔斯社首位太空记者、俄罗斯宇航员亚历山大· 米苏尔金与日本富商前泽友作及其助理,乘坐俄罗斯"联盟MS -20 号"飞船进入太...  相似文献   

17.
<正>冷战结束10年后的2000年,美国与俄罗斯一致同意削减军用钚,向"裁核"迈出了一大步,美国也决定将裁减的钚作为核燃料和平利用。然而,如今特朗普试图再次用钚来制造核武。人类裁核梦想的实现举步维艰……美国再次成为核武"核心"  相似文献   

18.
说月     
月,无论在古人还是在今人眼里,都是被赏玩的对象,喜时可以,悲时可以.凄美的"嫦娥奔月"传诵千古,实际凹凸不平毫无生物迹象的月球成了美丽凄凉的广寒官,更有美丽绝伦的嫦娥在轻舒广袖,还有玉兔捣药,吴刚伐桂,那桂树枝叶婆娑.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诺奖评审委员会认为石黑一雄通过"极富情感震撼力的作品揭露出我们与世界的模糊表象关系下掩藏的暗域"。所谓的"暗域",在石黑一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人类的记忆、创伤与忏悔。纵观石黑一雄目前已出版的主要文学作品(七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大多围绕着主人公对早年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20.
宇宙殖民地     
奥尼尔教授向普林斯顿大学一年级的几个学习物理的学生提出了人类到太空居住的问题。学生们进行了精密的分析,把自己所作的答辩交上来后,可以从中看出,宇宙殖民地问题似乎是一个科学上切实可行的命题。从此,曾经申请要当一名宇航员的杰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