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拉斯闻香     
谁都知道,世界上最好的香水是法国的。而法国的这些名牌香水,绝大部分是来自于一个叫做格拉斯的小镇。格拉斯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岸与阿尔卑斯山脉南部交界的山麓中,是个典型的山镇。这里气候温暖,雨水量大,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阳光充足,非常适宜各种花卉的生长。镇外的丘陵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花圃,茉莉、玫瑰、金合欢、紫罗兰,漫山遍野都是花的海洋。小镇傍山而建,陡峭的台阶像一条条蜿蜒的带子,把小镇那些散落的塔式建筑和窄窄的石板路串在一起。每天清晨,打麦子的广场上都有繁忙的鲜花和蔬菜交易,蜂涌而至的游客也被淹没在当地人忙碌而快活的讨价还价声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香水     
翠子 《世界文化》2001,(3):16-17
虽然巴黎被称为是世界香水之都,但最早使用香水的地区却是阿拉伯半岛。大多数人都认为居住在德国的意大利人尚马利法利纳是香水的发明人,因为他在1709年调配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清香水,也就是有名的“古龙水”,香水才真正地降临到人间。而根据史料,包括古埃及法老时代的象形文字记载,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熟知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香水。当时人们使用香水已经非常普遍,一是用来香体,二是用来延缓皮肤的衰老。还有就是人们把各种香水勾兑在一起,充作防腐剂,来保存尸体。蒸馏器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从而香水最早的使用是在…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小博物馆不计其数,2007年7月29日,又一座新的博物馆——香博利世界文字博物馆在法国文化历史古城费基阿克落成。费基阿克是法国埃及学之父让-弗朗索瓦·香博利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当代的法国和巴黎,那仍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向往之地。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法国有着香榭丽舍的衣香曼影,街道上弥漫着的咖啡气息,浪漫的爱情;那里有无数华贵的奢侈品,高贵典雅的时装,奇丽的香水,精致的美味佳肴。法国,巴黎,犹如一个不老的女神,穿越时空的磨砺,历久弥新,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迷人的气质,令人沉醉和迷恋,使人难以忘怀。一百多年来,世界经历了很多变化,法国和巴黎也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际化妆品市场可谓热点不断,它完善了人们的化妆技巧、增强了人们的美容意识。新的一年标志着新一轮时尚的开始,处于时尚浪尖的化妆品更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小容量,大风行时下化妆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巧玲珑的彩妆品、香水、保养品大行其道,彩妆品中指甲油算是极明显的例子,有的小包装仅够使用一次。小容量的淡香水也特别好卖,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有3.5毫升的香水包装,实在迷你,收藏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而可以循环使用的袋式外包装,则是香水世家的首次创举。新科技的彩妆新鲜感对消费者具有较…  相似文献   

6.
假如没有香水,我们每天的生活就会失去很多难以言传的情趣。我们不能拒绝香水,是因为香水给我们制造了一条审美文化的标准——香水已经成为一种带有历史意味的消费文化。当我们试图用如同香水一样飘逸的文笔,来描述香水文化时,始终感觉到我们正在呼吸着香水的芬芳,仿佛快乐的时光激荡着我们的身心。  相似文献   

7.
香水史话     
自远古以来,虽然人们一直使用香料,但是香水这个词最早开始出现在法国,而不是现代才有的。古代亚述人不仅把芳香油及油膏涂在身上和头发上,而且还涂在衣服和头饰上。波斯人甚至留着胡子来涂上香料。这种做法盛行于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拜占廷。古罗马甚至出现一所教授制作油膏技术的香料制造学院。香料在中世纪仍很盛行,它是那么富有吸引力,以致每当举行庆祝活动时,连骡子身上都使用香料和油膏。17世纪初期,第一家香水厂出现在佛罗伦萨。该  相似文献   

8.
一今年8月,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再次成为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焦点,原因是在他新近出版的自传《剥洋葱》中,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公开承认,自己年轻的时候曾参加过纳粹的武装党卫军。武装党卫军这个名字,总是让我们想起残忍和杀戮。突然之间,这个名字和君特·格拉斯联系在一起了,这让每一位熟悉和喜爱格拉斯的读者都大跌眼镜。写过《铁皮鼓》、《猫与鼠》、《狗年月》这些文学杰作的君特·格拉斯,怎么可能是纳粹呢?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为其辩护者有之,但质疑谴责之声更甚,很多人指责格拉斯故意隐瞒真相,欺骗公众,…  相似文献   

9.
香水的历史     
要知道香水的历史,首先必须了解香料的历史。在东方,人们认为香料发祥于帕米尔高原;而在西方,则认为公元前二十至十八世纪的古埃及为香料发祥地。古代的香料基本上都是固态的,如白檀、肉桂、丁香等香树;乳香、甘松、没药等树脂以及麝香、海狸香等动物分泌物。焚烧香料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这样做是为了把供物奉献给神明。  相似文献   

10.
香水小议     
东方人与西方人选用香水的习惯不尽相同,这与他们在生理上存在的差异有关:东方人体味较淡较轻,而西方人则较浓。所以西方人制出的香水一般味道浓郁,使人感受强烈,以掩盖人体本身的味道。另外,东西方人的心理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素来崇尚自然平和的东方人无意利用香水来强化个人形象,他们更愿接受一种与世无争、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偏爱清幽淡雅香味的香水;而个性鲜明、喜爱表现的西方人却认为,利用香水是向他人展现自我的最直接的方式,所以西方人不仅普遍使用香水,而且使用的香水芳香各异。当然东西方人在香水的使用上正在设法…  相似文献   

11.
外媒导读     
《世界文化》2014,(5):56-56
近日,匹兹堡地区中学的一名14岁的学生苏维尔.麦坎达尼(Suvir Mirchandani)为美国政府节俭持家建言献策。他试图通过降低打印墨水的使用量来为政府省钱。苏维尔说:“同体积的墨水要比法国香水贵上两倍。”他将注意力定位在a、t、e、o、r等字母上,比较了四种不同的字体(Garamond,Times New Roman,Century Gothic and Comic Sans),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国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拥有高度繁荣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法国支柱型产业之一。法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得益于多方面原因,而政府的主导力量、政策的完备与完善、传统与现代创意的紧密结合,无疑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法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文化例外"与"文化多样性"谈到法国文化产业发展,就必须先从法国的"文化例外"政策谈起。"文化例外"这个词最早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法国人敏锐地意识到国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冈特·格拉斯(1927—)的作品被译成英文、土耳其文、西班牙文和希伯来文等十几种文字,尤其是以小人物的眼光观察纳粹的不朽名著《铁皮鼓》更为众人所称颂。格拉斯接连取得的文学成就——七部小说,六个剧本,数卷诗集和文章,使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多次候选人。然而,他的读者中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而今,在《铁皮鼓》出版二十五周年之际,格拉斯的另一才能的结晶——八十幅蚀刻画,四十三幅平版画,九十六幅绘画和二十七件雕塑作品,在达姆施塔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他最新出版的回忆录《剥洋葱》中将一个隐藏了60年的秘密第一次公之于天下:17岁时参加过纳粹武装党卫军,这在德国、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顿时引起一片哗然。现年78岁的君特·格拉斯,生于但泽市,即今天波兰的格但斯克。父亲是德国商人,  相似文献   

15.
德国作家京特·格拉斯又献新作西石编译1959年,随着处女作《铁皮鼓》的问世,32岁的京特·格拉斯(GunterGrass)一鸣惊人。37年来这部非同寻常的作品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环;其印数已达400多万册,被翻译成20余种文字,书中的主人公、鼓手奥斯卡...  相似文献   

16.
已发表的作品在生前被编纂出版的作家可谓凤毛麟角,京特·格拉斯就是这些罕见的例外之一。新出版的他的全集分为10卷共计6488页,除了这位60岁的作家的著名小说外,还包括他的诗歌和戏剧。这些作品都备有完整的注释,对作者独特的表现风格和新创造出的词汇也作了解释。格拉斯先生不仅以小说驰名,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插图画家,铜  相似文献   

17.
<正>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一级酒庄各具特点。这一期我们介绍的法国国宝级酒庄——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被世界公认为"葡萄酒艺术"博物馆。木桐酒庄又被亚洲葡萄酒界称为"武当王"酒庄,最初是因为粤语地区的音译而形成的习惯性称谓。近20年来,由于法国红酒在中国的销售量逐年攀升,人们开始对法国高级红酒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红酒爱好者更喜欢"木桐"这个名字,因为"木桐"就是梧桐树。中国有句名言:"没有梧桐树,  相似文献   

18.
冈特·格拉斯在他的小说《铁鼓皮》初版时年仅30岁,这部关于小人物奥斯卡·马策拉特的小说取得巨大成功,20年后被福尔克尔·施勒恩多夫改编为电影,使引起争议的奥斯卡更加驰名。然而,尽管格拉斯一直在努力拼博,却再也没有创作出象《铁皮鼓》那样成功的作品。尽管他的其它作品如《非人的岁月》和《比目鱼》等都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远非《铁皮鼓》那么为人们所喜爱。有时他  相似文献   

19.
<正>经紧张激烈的角逐,法国一年一度的各项文学奖已尘埃落定,各有得主。在法国众多的文学奖中,最重要的有六个奖项,即"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  相似文献   

20.
<正>"二战"之后,美国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逐渐取代欧洲占据了国际版图的主导地位,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诩为欧洲文化代表的法国,一直位居世界文化强国之列。当霸道的"山姆大叔"遇到傲娇的"高卢雄鸡",一场两个强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大战就此拉开。"美国发现法国令人难以忍受的自命不凡;而我们又发现美国令人难以忍受的滥施霸权。"这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对法美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