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只要中华民族在,中华人文精神就有延续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文化精神也有衰落的可能。为什么中国文化得以长期延续?这就不能不谈及文化中国。中华文化与文化中国有密切的关联。文化中国的资源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独特的文化观以及中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明等遗产,其本质内容无疑在于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文明理念及其赖以传承的心理基础。所谓心理基础,指的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抱有坚定而积极的认同信念。所谓认同,就是共同崇尚和热爱中华文化,也包括研究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所谓中华文化,包括中国原创性的文化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产生的文化,其中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不是僵死的名物制度和封存于博物馆中的文明,而是指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命。  相似文献   

2.
<正> 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合流的源头之一,是中原文化和西北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汇源典型,是中原主体民族和各少数民族融合的产物。作为文化融合的源头,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中华民族和版图形成的原始雏形。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是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不断发展进步的根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民族的根脉,保护我们国家的根基,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国家大事。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旨在号召全社会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正>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其文化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展的一种信念,是其民族前进的一个基本的精神动力。张岂之先生最近谈到:"中国今日正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时刻。民族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反映了历史变化后民族整体的提升。"(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北京日报》2013年11月11日)张先生从文化的角度谈民族复兴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谈建立文化自信的  相似文献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以记载人类前行足迹的历史资料、文化经典、文学作品和中华文化人格为载体,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党的十六大报告号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结合理工科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华人的百年梦想和不懈追求。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是文化复兴。世界环境文化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复兴带来了重大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文化,就是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奋斗,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摘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释“龙”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这首歌唱出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也唱出了中华民族与龙的历史渊源。"龙"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审美创造,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标志,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的象征。本文从"龙"字的形体演变进行分析,再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湛风 《华夏文化》2008,(2):57-61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纪念人文初祖黄帝,建设民族精神家因”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1~4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港澳台和大陆共六十余名学者围绕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联结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丰富内涵、中华文化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及精神家园建设、大学教育与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现摘要刊发研讨会上部分专家的发言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国人的生活中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谈民族精神不能不谈民族问题 ,特别是关于中华民族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2 0世纪 80年代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 )一书中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他说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 ,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学者们认为 ,费先生的这个观点对解决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 ,而且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阐述了从自在的民族实体向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文化是民族的标志,它反映着民族的内在特质和精神;没有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创新,就没有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我国的文化复兴总体上应体现在:  相似文献   

13.
《华夏文化》2013,(4):1-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它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内在特质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而应“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纯朴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馆必须为之努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继承、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我们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五千年来,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我们说的炎黄文化,就是以炎帝、黄帝为象征,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从我的认识来说,世界上没有一...  相似文献   

17.
从云南的历史碑刻看儒家文化在边疆的传承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份,它不但构成了中华民族思想意识的主体,而且在中华民族思想上所起的凝聚作用,成为历史上维系中华民族数千年统一的重要纽带。即使在边疆民族地区,儒家文化的这种作用也丝毫无逊于内地。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接着说:“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牢不可破的精神力量。深入研究中华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中华文化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20.
原《中华文化》发刊词远古以来,以黄河、长江为中心,蕃衍生息着众多的民族,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又经历了周秦汉唐数千年的经济开发,文化陶冶,形成了中华民族。它屹立于东方,拥有众多的人口,创造了华夏文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以刚健、坚定的步伐为人类文明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