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人类道德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由他律而后自律、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耻感特有的内外兼修的优势,对医学生的医德培养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提高医德教育的有效性,应始于耻感。  相似文献   

2.
就业道德意识的增强是提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基本前提.为此,强调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道德的他律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就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条件.当然,他律最终要向自律转换,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信念,进而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再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理性主义伦理学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在近代欧洲反对宗教统治的过程中具有启蒙意义和历史进步性.马克思支持与宗教他律相对立的理性主义道德自律论,以反对宗教他律;但也反对把自律绝对化,反对理念主义的他律论,在辩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长时间来,西方罪感文化承接道德自律意义,东方耻感文化则被视为他律。论文尝试消弭此一刻板印象。而自伦敦学派以降,自主性也成为核心的教育目的。论文首先检视伦敦学派对自主性的提出及近年所受的批评,企图说明理性自主观,无须放弃,但须吸纳情感、意志、认同等元素,重构后的自主概念,将更易于与耻感接轨。接着从人类学者雷德菲德大小传统之概念架构,分别从代表大传统的儒家典籍中,诠释耻感在其中扮演自律的积极意义;小传统中,面子(脸)文化,也同步加以反思。论文也从两位西方学者对羞耻的分析,即威廉斯发掘前苏格拉底的希腊传统,以及舍勒对抗来自弗洛伊德泛性的释放本能欲望说,重温耻感在现代生活的积极意义。论文暂时的结论是无论东西方,耻感或面子文化,容或有他律道德的负面意义,但其所设定的外在他人等,若经转化,将能修正西方理性自主近年受到之批评,同时能发掘出道德自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众心理与大学生道德自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下降导致的道德失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和行为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的角度入手,研究其与道德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并且探索了"他律"内化为"自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就业道德意识的增强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基本前提。为此,强调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的他律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就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条件。当然,他律最终要向自律转换,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信念,进而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7.
就业道德意识的增强是提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基本前提.为此,强调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道德的他律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就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条件.当然,他律最终要向自律转换,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信念,进而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在集团社会里,大多数人存有他律的耻意识和自律的罪意识.依据"耻意识"按照相同的规则一起行动,对集团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情的话则一定报恩."罪意识"是自己能够意识到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集团,注重自律.而森鸥外的文学作品<舞姬>体现了耻与罪意识的重要特征.从小说的主人公去德国留学经历可以清晰了解,日本人的耻意识的统一性、责任感以及报恩意识.罪意识在日本自古就有,但是自己意识到背叛了集团时,耻与罪意识在同一个人物同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注重道德教育,培养"有品德"的边防警官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对边防警官的道德培养中要立足道德培养的他律性,追求道德培养的自律性,力求道德培养从他律向自律转化。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道德素养与新时期时代要求的不适应性,迫切要求构建反映时代精神的领导者道德,具体表现为:“为民、务实、清廉”,并通过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重塑领导者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