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2):144-147,163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寒旱所)是1999年6月由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整合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近4年来,寒旱所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部署,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国家开发西部的良好机遇,按照新时期办院方针的要求,立足学科的长期积累,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狠抓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已有优势,正向着建成西部大开发的科学技术与人才库、亚洲寒区旱区科研基地和国际寒区旱区研究交流中心的目标迈进。寒旱所在创新队伍建设中按照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1958年应国家开发西北地区急需,组建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开始对我国西部高山冰川和多年冻土进行考察,1962年调整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1965年与原治沙队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1978年冰川冻土部分单独建所,改称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该所是我国唯一的以高山、高原和北方寒区冰川、积雪与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05,20(2):F002-F002
赖远明,男,汉族。1983年毕业于南方冶金学院机械系。1983年至1986年在兰州铁道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1986年至2000年在兰州铁道学院任教,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6年至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职博士生,并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4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奖。  相似文献   

4.
1 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执行负责人首席科学家程国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分院院长,中国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工专业,1984—1986年任美国陆军寒区与工程实验室特聘名誉研究员。长期从事寒区旱区环境、工程与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铁路、公路和矿山冻土问题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厚层地下冰形成的重复分凝机制和冻土三维地带性规律;系统地解决了路基冻害原理、工程措施、养护方法等理论和技术问题,所著《冻土路基工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04-205,238
1 首席科学家王 涛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实验室主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国际沙漠化防治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 (IDDC)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副主任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理事长。 1988年获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5 0多篇 ,参加 4部专著的撰写 ,主要涉及沙漠的形成演变与沙漠环境、沙漠化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沙漠化及其灾害的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忠勤研究员等通过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40多年的长期观测发现,1号冰川面积在1962—2006年的40多年间面积减少了0.27 km~2,并呈加速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于1997年4月经院批准正式对国内外开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围绕“全球变化研究”,以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重点地区为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高山区)和南北极冰盖(帽)的冰芯及其它寒区介质为研究对象,监测、研究多种环境信息在雪冰中储存的过程和机理,揭示冰川过程与气候变迁的规律,重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预测未来气候环境的变化趋势,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服务。主要研究内容:冰川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例如研究冰川质、能平衡过程和冰川变…  相似文献   

8.
《西藏科技》2005,(6):57-58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即将贯通,如何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一直是科技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通过对青藏高原昆仑山至唐古拉山区域冻土环境要素在人类工程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作用下对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冻土退化是导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专家简介:南卓铜,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7年1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获本科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近年主持科技部863、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10.
1958年,中国第一条经过沙漠的铁路——包头至兰州的铁路(包兰线),在宁夏中卫地区穿越腾格里沙漠胜利通车了。此前,铁道部、林业部与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的科技人员,对铁路防沙治沙开展了不断的科学研究和试验。此后,兰州铁路局中卫固沙林场又与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今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一起与流沙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保证了包兰铁路畅通无阻,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1.
1958年,中国第一条经过沙漠的铁路——包头至兰州的铁路(包兰线),在宁夏中卫地区穿越腾格里沙漠胜利通车了。此前,铁道部、林业部与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的科技人员,对铁路防沙治沙开展了不断的科学研究和试验。此后,兰州铁路局中卫固沙林场又与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今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一起与流沙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保证了包兰铁路畅通无阻,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2.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岩等介质冻融过程及相关的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特性和模式,及其在解决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你看到的是多项重大线路工程在青藏高原等极寒地区"翻山越岭",看不到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者们将自己的青春与热情融入祖国的冻土事业。如今,新时期的青年研究者们前赴后继,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项事业当中,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穆彦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我国,近75%的国土面积会经受冻融作用,其中多年冻土分布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1/4,是世界上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冻土大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等地区的高纬度冻土不同,我国主要以高海拔多年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2,(13):106-107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近两年的连续观测研究发现,在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路基多年冻土区,地表积沙对下伏多年冻土能起到保护作用。此研究结论不仅对研究沙漠与冻土之间的关系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对探索青藏铁路及其工程建设地区的冻土保护也具有应用价值。该成果最近发表于《科学通报》上。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组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必然性 ,介绍了研究所的学术定位、主要学科方向、运行机制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组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必然性,介绍了研究所的学术定位,主要学科方向,运行机制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兰州分院是中国科学院建院最早的分院之一。1953年冬,由中国科学院和原西北局决定并经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1958年“西北分院筹委会”改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并全面开展了建所工作。目前,兰州分院在兰州、西宁两地代院管理10个独立机构,即: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兰州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项目简介项目主持单位: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项目主管:程国栋。首席科技专家:马巍、吴青柏。主要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中铁第一勘测设计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甘肃省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局等。项目围绕青藏铁路迫切需要解决的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设立7个研究课题:青藏铁路建设中冻土工程结构稳定性研究、青藏铁路沿线路基冻融病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青藏铁路气候与多…  相似文献   

19.
4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地表过程集成系统研究”启动会在兰州召开。各项目负责人就项目群的总体设计与项目论证、项目群的实施与组织管理、项目组成员的职责等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顶层设计专家组进行了报告。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丁永建研究员主持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20.
1冰川冻土学科研究的意义、面临的问题 1.1冰川冻土学科研究的意义 冰川冻土学科属于社会公益型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冰川、积雪、冻土的分布特征、性质和形成机理,冰冻圈的特征和动态变化预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反馈作用和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冰雪水资源的形成及其变化预测;冰芯和冰盖内全球变化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和生态系统研究.应用研究重点立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计划,解决寒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灾害和工程问题,研究寒区自然资源的赋存规律和开发,寒区灾害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寒区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