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写信陵君大宴宾客招待侯赢时,侯赢对信陵君说“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人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信陵君听后“于是罢酒”,结束了宴会。侯赢考虑到主宾关系,加之又是宴会场所,话说得非常委婉,其言外之意是:对你的礼遇的真诚,我经过考察,已得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如何理解侯赢在信陵君为迎他而摆的酒席宴上的一段肺腑之言,尤其是“今公子故过之”一句,是能否准确把握信陵君及侯赢二人思想性格的一个关键。多年来,教材将此句中的“故”释为“特意”,将该句翻译为“现在公子特意地(同我,即信陵君)去访问朋友”。笔者认为这种训释和翻译曲解了侯赢话中的本意,是欠准确的,“特意”之说难以令人信服。文章阐述几点理由。  相似文献   

3.
侯赢是《史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魏国的一个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守门者。信陵君屈尊求贤,亲自驾车虚左迎接他于大庭广众之中,遍赞宾客,酒酣,到侯生前,举杯为他祝寿。侯赢受信陵君的知遇之恩,为了报答,在赵国危急求救时,为信陵君出了"窃符救赵"之计。当"窃符"完成,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侯生突然主动提出"自刭"之说,使读者费  相似文献   

4.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段话: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故过之”,课本释为“特意地逾越常礼,即指向侯生遍赞宾客”。这个注释是违背文意的。  相似文献   

5.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其主题是歌颂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侯赢的“士为知己者死”。而这个主题又是通过“窃符救赵”这个中心事件来表现的。信陵君最终却秦存赵,是与侯赢的谋划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侯赢,也是司马迁精心描写、倾心歌颂的人物,不可忽视。尤其当信陵君危难之时,侯赢分析了局势,献窃符矫夺晋鄙兵之良策,荐朱亥助他成功,一切安排停当之后,即出人意料之对信陵君说:“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以送公子。”此处真是惊心动魄,令人咋舌!侯赢为什么一定要用死来送信陵富呢?这种死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按照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三册)的看法,即侯赢的死,“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风尚。”似乎也解释的通。战国时期的确不乏先例:晋国豫让漆身吞炭为智伯死;荆轲图穷匕首见刺秦  相似文献   

7.
《信陵君窃符救赵》:“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对此《教参》译为:“在这时,魏国的将军、相国、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公子开宴。”《教参》认为“宾客”指的是“将相宗室”,泛指信陵君家中的客人,误矣。其一,“将相宗室宾客”说的是三个方...  相似文献   

8.
《魏公子列传》是传记文学的名篇 ,称得上是司马迁的得意之作。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 :“能以富贵下贫贱 ,贤能诎于不肖 ,唯信陵君为能行之 ,作《魏公子列传》。”明代芳坤也说 :“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 ,故本传示太史公得意文。”所以 ,太史公对信陵君礼贤下士美德的描写可谓苦心经营 ,既有正面描写 ,更多的是侧面烘托。然而 ,课本中对“会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 !”一句的注释似乎有悖太史公初哀 !这句的课本注释是 :“今天我侯赢为么子尽力也够了。”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对这问的翻译是 :“今天侯赢 (我 )为么子 (打算 )…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语文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侯赢与公子诀别时说:“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目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待公子至晋鄙军之日,侯生果以自杀之举兑现了他的诺言。很多学生对此不解:“送行的方式有多种,侯生却为何选择自杀的方式?这岂不是太不珍爱自己的生命了吗?”其实,侯生的自杀之举,是他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这里略作概述,以解疑窦。  相似文献   

10.
朱祖日 《文教资料》2006,(18):96-97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的《语文》文言注释基本上准确透彻,但个别注释依然需要斟酌探讨。今胪举《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若干注释的考辨,以就正于方家。一、侯生摄敝衣冠。课文注释:摄:整理。按,此注值得商榷。信陵君邀请侯赢赴宴,侯赢“欲以观公子”,故意傲慢自高以试探信陵君的气度胸襟。将“摄敝衣冠”训作整理一下穿戴,犹如琵琶女的“整顿衣裳起敛容”,是一种郑重其事的态度,恰好与课文的意蕴相反。二、微察公子。课文注释:微察:暗暗地观察。按:这个注释大概属于郢书燕说的现象。微察解释成暗暗地观察,大致上正确,但注释的人和读者不一…  相似文献   

11.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某些课本作《魏公子列传》)。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发生在秦统一六国前四十年,即公元前257年。当时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之后,又以重兵围困赵都邯郸,赵国岌岌可危。赵惠文王弟平原君,与魏安厘王弟信陵君是郎舅关系,赵国又与魏国紧邻,因此赵求救于魏。魏王慑于秦之威胁,按兵不动,使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几次请求魏王出兵,并使门下宾客辩士想尽各种办法去劝说魏王出兵救赵,但终究不能说服魏王,不得已而用侯赢的计策,窃符夺兵权,完成“救邯郸存赵”之大业。  相似文献   

12.
张琳同学问:侯贏胸怀韬略,料事如神、办事周密,信陵君很需要他,但为什么他要“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呢? 七十高龄老人,为何不怡享天年,安然死去,而要“自刭”呢?这的确使人难以理解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儒家思想一直统制着人们、儒家主张“君臣有义”,“君使臣以礼”“臣呈君以忠”这是儒家学者的伦理观念,司马迁的思想基本上属儒家。在本文中,他是把信陵君与侯嬴作为君臣的典范来描写的。信陵君屈驾往请之恩、礼遇招待之情,使侯嬴铭刻在心,庆幸遇上了明主。而侯嬴故意让公子车久立于市与客谈话,这是为成就公子之名,足以看出他的良苦用心,忠诚之至。当公子欲要“北救赵而西却秦”时,他又为公子献奇谋盗兵符,又力荐朱亥随军椎杀晋鄙,让公子取而代之。这一切安排得如此周密,可谓对公子竭忠尽智。他知道年事已高,不能奔赴沙场效命,留下来魏王知情后,可能会有麻烦。当然,在战国时代,他完全可以逃到别国以延残生。试想,连公子送他的礼物都不肯受,那又怎么能去寄人篱下去讨生活呢?与其风烛残年、孤苦  相似文献   

13.
高中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课中,“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一句的注释为“今天我侯赢难为公子也够了。为,使动用法。一本作羞。”一些参考书也都是这个讲法。但是我反复阅  相似文献   

14.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嬴为信陵君最后能救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赵国间接的恩人,是他一手促成了信陵君完成“五霸之伐”,然而此人最后结局是“北乡(向)自刭”。这着实令人费解,他是不是一定要自杀呢?如果他不自杀又会有怎样的结局?侯嬴只是一个年老家贫、地位卑下的“夷门监者”,然而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举行隆重的仪式亲自去迎接他,还为他特意到肉市去拜访屠户朱亥,而侯嬴却“俾倪,故久立与客语”。这时,“从骑皆窃骂侯生”,而“公子色终不变”。到家后,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待侯生为上宾。试想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罗献中 《学语文》2004,(3):17-17
《信陵君窃符救赵》塑造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形象。在叙述信陵君宴请隐士侯生这个故事时 ,有这样几句话 :“至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遍赞宾客 ,宾客皆惊。”其中“遍赞宾客”一句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作注曰 :“(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笔者认为此注正好说反了 ,不合情理 ,应该  相似文献   

16.
众星拱月耀日光华──《信陵君窃符求赵》衬托手法的运用高成英高中语文第四册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是从古典名著《史记》中节选的。写的是魏国公子信陵君接交侯赢成为知己;通过侯赢献计,窃取兵符,解救赵国的故事。文中主要人物是信陵君。他是当时魏王的同父异母兄...  相似文献   

17.
虚伪的侯赢     
高中语课本里有一篇《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中写到一个隐士侯赢。这个侯赢在章中是以一个聪明过人的义士形象出现的,但我仔细品读,却总觉得侯赢这个人非常虚伪。  相似文献   

18.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其主题足歌颂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侯赢的"士为知己者死",而这个主题义是通过"窃符救赵"这个中心事件来表现的.信陵君最终却秦存赵.是与侯赢的谋划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赢为何自刭”这一问题,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侯赢自刭是害怕魏王追究他的责任。因为他所献的盗兵符、椎晋鄙的奇谋,都犯有欺君之罪,公子一走,魏王追究责任,侯赢难逃其咎,因而自杀是他明智的选择。这样的观点,貌似理由充分,但仍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上。依笔者愚见,“士为知己者死”这一价值取向,才是侯赢自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几条注释辨     
一、不宜有所过(《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材上注:“不宜再去访问别人。” 按教材上的这一注释,主语当是侯赢,那么与下句“今公子故过之”(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