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细读 《童年的发现》是一个很值得品读玩味的文本。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自己童年的发现,并因这个发现情不自禁笑出声来而受到了惩罚,然后具体叙述这个发现的过程及受惩罚的原因。文童语言幽默诙谐而富有哲理,费奥多罗夫的发现在他看来,是“如此简单明了”;而存我们看来,显得如此稚嫩与可笑,但细细品读之后,却又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发现     
我的童年充满阳光,充满欢声笑语。在童年生活的点滴中,有一件事最使我感到自豪,那就是我发现了我们身边的“天气预报员”——蜘蛛。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无意间发现屋檐下蜘蛛忙碌的身影,心想:哼,你这丑陋的小东西,影响我家环境,看我不除掉你!可仔细一看,我发现它竟然在自己的网边织了第二个网,于是心中不免产生  相似文献   

3.
【作文欢乐行】童年是美好的。人们在童年时代,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当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把自己在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的发现写下来。【下笔闯迷宫】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可见"发现"是多么重要。在大自然里,在生活中,有多少美好等着我们去发现啊!只有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上不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生活中不缺少阳光,而是缺少善于发现阳光的心情;万物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童年的发现》,感受发现的力量。课文讲了什么这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首先,  相似文献   

5.
"2011版课标"中指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应尽量在教学中体现这一思想。看过《社戏》《童年的朋友》《月迹》的同学会知道,这几篇中都有一个老人的形象,她们的角色分别是外祖母和奶奶(祖母)。在教学时,我就启发学生们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读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这篇文章,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起了那个被学校开除、满嘴脏话、又吸烟又喝酒的浪荡少年。他的快乐、苦闷与孤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他的那些令师长和其他成年人看来十分古怪甚至荒谬的行为,究竟是出于什么缘由。而费奥多罗夫的这篇《童年的发现》,同样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有着丰富的内心和令人惊异的想象力,他那属于童年的发现让读者由此窥见了处在人生特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发现。主动而有主见的发现,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境界。"自主发现"就是主动而有主见地发现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营养价值。培养自主发现能力的路径主要有:引发意向,让学生乐于发现;依据文本,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对话文本,让学生体验过程;关注结果,让学生学有发现。  相似文献   

8.
儿童天生好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发现是儿童成长的心理特征.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出“独特发现”,提升言意兼得的境界.目前的阅读教学却盛行以教师的发现去捆绑学生自主发现的做法,扼杀了学生阅读的“独特发现”.“独特发现”是适应儿童成长的诉求和彰显文本价值的需要,要以“发现言语内容和形式的意蕴,发现文本理解与运用的营养,发现文本的缺憾和解读的不足”为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孙璇 《成才之路》2014,(26):17-17
正童年,是每一个人"梦中的真""真中的梦";童年,饱含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认识与新奇感、对生活的感情与沉淀。谁没有值得留恋、值得玩味、值得思索的童年?按理说,每个孩子笔下的童年都应该饱满有趣、异彩纷呈,可现实也许不尽如人意。学生平时的练笔中,虚情假意者居多,真情流露者偏少;老生常谈者居多,独特体验者偏少。如何提炼有关"童年"的素材,写好"回忆童年"类作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生活,并"真诚"作文。其实,我们平时的书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理解、发现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在不断发现中形成阅读感知和体悟。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搭建互动平台、拓宽信息渠道、创新课堂评价等途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以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一个创作文本常常会留有很多空白。文本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为读者提供了解释和想象的自由。因此,作为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条件,读者首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创作空白。本文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角度,规划出如下几种创作空白类型。  相似文献   

12.
当专家学者发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后.各类型文本解读的思想、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当然是大好事!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读过许多文本解读的文章、书籍,总觉得有所欠缺。缺少什么呢?许久没有明确答案。  相似文献   

13.
文本是我们主要的教学缘起和载体,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普遍有一个不良习惯,就是过于热衷搬运别人的教学设计模式,但在深入解读文本上的时间却十分吝啬,最常见的就是做教学参考书的附庸,很少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一、发现:文本美不胜收 融注了作者审美意识和情趣的文本也是美不胜收的,能不能发现文本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关键在于读者的慧眼。在发现阶段,南于学生生活经验、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差别,所发现的文本中的闪光点必然异彩纷呈,同样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在这个环节,每个学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即使是语文程度较差的学生也会有一份成就感。同时,他们也会为从文本中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东西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 《童年的发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新编选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9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堂上,作者因想起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而当众受到惩罚。文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有这样的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走进文本,进入作家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文本细读可指导学生去发现寻常之处的精彩,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称谓,一个一跳而过的标点。一、细节不起眼,却关乎情文本细读,应把目光聚焦于那些能表现情感、体现主题的细节,去寻找发现极具教学价值的细微之处,特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每一篇课文(文本),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的“这一个”.文本的“这一个”,往往就是我们教学的“这一个”.而抓住“这一个”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概括起来,发现文本独特的“这一个”的方法主要有:于自身的文体特点中发现,于同类文的比较中发现,于课后习题中发现.  相似文献   

18.
《师道》2016,(4):23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阳光姐姐最美童诗"征文比赛邀请您:带着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童年,用一颗灵动快乐的心去想象童年,将童年抒写成最美的诗句,一起吟诵、歌咏童年!一、主办单位广东教育杂志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伍美珍儿童文学工作室二、参赛对象广东省1 ̄6年级小学生三、比赛时间2016年6月—2017年3月四、参赛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教师如何善于发现文本隐藏的想象空间,挖掘文本加以想象补白?我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紧扣文章的关键词想象补白;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想象补白;凭借文章中的省略号想象补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问构成了一种相互间的对话交流.这种交流是以文本与学生的视野差异性作为先决条件的.由于语言文字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学生被唤起的意象与文本的意象不一致,因此形成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张力.适度的张力足阅读的审美价值之源,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与文本问张力的不断发现与消除,本文试着从阅读张力的定义,张力的发现及消除的策略这三方面稍加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