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坐骨神经损伤原因,提出相应防治办法.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行改良Gibson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64例患者中5例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分析其术后发病情况及治疗经过,总结坐骨神经可能损伤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坐骨神经损伤并不常见,但属于较严重的并发症.针对性处置术前、术中、术后相应情况,可减少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谦  刘琨  李颂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6):137-137,183
目的:缩短术中伤口出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风险。方法: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用导针闭合插入动力髋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出血少;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83.3%。结论:导针闭合插入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评价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70~90}0,平均79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ⅢA型9例,ⅢB型6例。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术中注意保留股骨大、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块,用骨水泥固定,争取将其重新复位。由于股骨颈及股骨距骨缺损,在插入人工股骨柄之前可用试模测试。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48—72h。结果:1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6~24d,平均20d。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6—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假体松动,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无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发生,无病人死于手术并发症,12例病人髋关节功能满意。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可靠方法,其操作可行,疗效满意,可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过伸复位在简单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过伸复位.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所有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均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7,(16):112-113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ONFH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6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37例采用活血通络汤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前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NFH患者予以活血通络汤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促进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前后联合小切口手术入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6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2.89%(63/76)。结论对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软组织剥离少,手术野暴露清晰,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87·1~1988·8采用自行设计的经迷路后—小脑幕上联合入路的方法,切除大型听神经瘤4例。CT 显示肿瘤直径为5cm 者2例,4cm 者1例,3cm 者1例。肿瘤全切除者3例,次全切除者1例。保留面神经者2例。平均住院29天。后术1年随访,3例恢复了工作,1例可胜任家务劳动。手术方法全麻,健侧卧位。耳后经乳突至颞部孤形切口。颞部行低位小骨瓣开颅.乳突钻孔咬除乳突气房.在不损伤迷路和面神经的前提下.尽量削薄外耳道后骨壁,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C2-3椎体螺钉钢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方法、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例Hangman骨折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在仰卧位采取右侧颌下斜切口,在颈动脉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椎前间隙,切除C2-3椎间盘,取自体髂骨移植,枢法模带锁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费城颈托外固定6~8周.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30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本组9例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颈部活动度正常,无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结论:经颈前入路C2-3椎体螺钉钢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即时稳定性,防止假关节形成和鹅颈畸形,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不影响颈椎活动度,是一种安全、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双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方法: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结果:19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优15例,良3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4.7%.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用加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因不损伤伸肘装置且内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尽快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D VT)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健康宣教、病情观察、施行深静脉泵、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术后常规护理相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行实验组的相关护理干预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除无功能结核肾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4月为5例结核性无功能肾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肾切除。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90min,平均120min。术中失血量20~250ml平均95ml。切口一期愈合。5例随访1~18个月,平均9个月,对侧肾功能正常。结论:后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于无功能结核肾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例为2016年05月至2017年06月肱骨近端骨折60例本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选择并接受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A组),30例患者选择并接受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随访12-15个月,随访内容包含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与B组对比:A组在手术室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6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三角肌微创入路结合3D打印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其治疗效果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自70年代初在我国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以来,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人工全髋关节目前已成为临床采用的标准手术之一,但是有些病人由于对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低弱,做不适当的动作或不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而致术后发生感染、脱位及深静脉栓塞者常有发生。我们对1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入院时进行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住院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0.1-2005.12月,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76.2岁。结果:除6例失访外,余5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10个月,无一例切口感染和髋关节脱位。按Harris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平均评分87.8分。结论:对于大多数身体虚弱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 5cm出现异常行剖宫产术 ,不同子宫切口对术中大出血、子宫切口损伤等并发症、娩头困难致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对 189例活跃期宫口开大≥ 5cm出现异常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下段纵切口术中大出血率 6 .93% ,子宫切口损伤 0 .99% ,新生儿窒息 1.98% ;子宫下段横切口术中大出血率 2 0 .4 5 % ,子宫切口损伤 6 .81% ,子宫切除术一例 ,新生儿窒息 15 .91%。结论 :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5cm剖宫产手术横竖切口各有其优缺点 ,但笔者认为以子宫下段纵切口为宜。  相似文献   

16.
苗荷香 《考试周刊》2015,(19):132-133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麻醉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保证术中血压、心率的稳定性,加快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缘切口行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优点.方法:运用经腹直肌外缘切口行阑尾切除术102例.结果:手术时间10-40分钟,95例手术切口2-3 cm结论:经腹直肌外缘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切口浅、损伤小、暴露好,延长方便,术后切口疼痛轻微,恢复快,可作为常规切口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术中采用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间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样本资料均来自我院,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更加平缓;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苏醒指标明显短于常规组,但研究组低体温发生率明显更低,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更缓(P<0.05)。结论在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时,注重术中保温护理,做好患者保暖,可有效控制治疗操作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9.
高屈曲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高屈曲型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2.12~2006.3月间,对125例(213膝)患者用LPS-FLEX高屈曲型假体行TKA。其中男36例(62膝),女89例(151膝),年龄51~85岁,平均68.1岁。骨性关节炎90例(14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64膝)。所有病人均行常规髌骨置换,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术后第一天即开始康复训练,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52个月,平均34个月。2例因早期屈曲不佳(<90°)于术后6周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法松解后获得满意屈曲度,2例发生感染,其余均疗效优良。随访X线片结合临床均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骨吸收及脱位发生。HSS评分由术前30~65分,平均48分,提高至术后85~98分,平均91分。结论:LPS-FLEX高屈曲型假体在高屈曲位时仍在胫骨上保持面接触,且胫骨CAM始终在股骨SPINE的基部,从而在获得最大屈曲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系统(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HHA,对照组实施PFNA。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但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完全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骨折、骨质疏松严重、患者术前可行走、能耐受手术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风险小,下床时间和负重行走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