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地理方向除了东、西、南、北外,“阴”和“阳”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了:阴者,山之北、水之南也,如华山之北叫华阴。汉水之南日汉阴;阳者,山之南、水之北也,如衡山之南称衡阳,汝河之北谓汝阳。但是,人们对“左”“右”“表”“内”这些表地理方位的名词所指示的方向却不甚明了,给阅读文言作品带来很大的不便,更成为中学生解析文言练习的一大障碍。笔者不揣浅陋,试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和左右都是指方位的。东西南北的次序中外的提法不同。英国的次序先“北”后“南”,然后才“东”和“西”,中国是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尤其是南北,自古是先“南”后“北”。至于东与西的座位在古代却就是南北向也是很有讲究的。  相似文献   

3.
在 谈到 方 位 时 ,中 国 人的 习 惯 是 先说 横 的 方 向— — —“ 东 西 ”,再 说 纵 的 方 向— —“ 南 北 ”。 例 如 :“ 这 个 城 —东 西 三 里 ,南 北 五 里 。 ”当 我 们 说 到“ 四 面 八 方 ”中 的“ 四 面 ”时 ,说 方 位 的 顺 序 也 总 是 说“ 东 西 南 北 ”,而 不说“ 北 南西 东 ”。 涉 及到 这 四 个 方位 中 的 两 个方 位 连 说时, 也 按 这 一 顺 序 。 例 如 :“ 大 江 南 北 ”、“ 一 桥 飞 架 南北”。 若说“ 北南 ”,就 不合 汉 语的 习惯 。 但 西 方 人 似 乎 总…  相似文献   

4.
“东南西北”原本不表示地理方位。“东”,日在木中.表旭日初升之意;“南”,外框是木字变形,意思是草木承受南面充足的阳光而枝繁叶茂;“西”,鸟在巢上,意思是鸟儿归巢栖息;“北”,本义是两人相背。后来,才借用东南西北分别表示四个地理方位。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地理方位是用东、南、西、北表示。在古代则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代表方位。青龙是东方之神,代表东方。如谚语有“左青龙,右白  相似文献   

6.
方向的奥秘     
<正>“方向”是“位置与方向(一)”中的核心词语。在生活中,方向可以代表人生的理想、追求的目标;在数学中,方向的意思是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方向的意义东、西、南、北方位不同,意义有别。“东”(繁体为“东”),日在木中,旭日初升,所以旭日初升的地方就是东方;“南”字的外框是木字的变形,即草木承受南面充足的阳光,枝叶就长得繁茂,  相似文献   

7.
王聚元 《学语文》2005,(4):48-48,47
在人们心目中,尤其在古人心目中,方位词从来就不仅仅是空问概念,而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东”“西”“南”“北”“中”无不如此。本文说的是“南”与“北”。  相似文献   

8.
清人顾祖禹在回答阎若璩提出的有关历史地理的问题时说:"凡地理,言‘南’可与东通,言‘北’可与西通……余自是触处洞然。"可是"南"、"北"为什么可与东、西相通呢?阎若璩没有进一步问,即便问,估计顾祖禹也不一定能回答上来。何新先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也不得要领。其实,北半球回归线以北的人类主要族群都曾使用过一种依照面对日出方向朝阳者的体位确定四方的方式及其确定的A、B两种类型四方概念。其中,B种类型四方概念恰好以"南"(即今之东)为四方之首,连称则为"南"(=东)、"西"(=南)、"北"(=西)、"东"(=北),故"南"、"北"可与东、西通。  相似文献   

9.
汉英方位词既有表示地理方位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为了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减少交流过程中因社会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本文将比较"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方位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东”的本意学界有表“日出方向”和作“橐”义两说.考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关文献,表明自先秦“东”表方位及相关义项形成,历经两汉三国“东”与“西”及其他方位名词连用表虚指义,魏晋至清与其他词连用时义项虽有很大改变,但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以“东”表“日出方向”的方位义为源头的词义系统;现代汉语演变、引申及出现的新兴用法也源于该义项,并无“东”与“橐”义相关的用例.  相似文献   

12.
【案例】这是一堂关于“东、西、南、北”的教学片段。围绕“东、南、西、北会不会随着我们的转动发生变化”,孩子们分成了两派。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究竟会不会随着我们的转动发生变化呢?下面,就请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个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写诗词用"南窗、北窗、西窗"皆可,如古诗有"醒来不知天早晚,西窗夕阳已无多"。唯独不能用"东窗",因为东窗是指秦桧谋害岳飞时,与王氏在东窗下密谋,"东窗事发"指密谋败露。所以一些方位词绝不能滥用。西施是越国的美女,她姓施,被安上了"西"这个方位,由此庄子造出来这样一个典故,说"西施捧心而颦,邻人效之,人皆弃而走",正由于"西"这个方位,人们又造出一个"东施",就是东施效颦和西颦东  相似文献   

14.
怎么做能更有效地建立“东、南、西、北”模型,发展空间观念呢?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利用生活经验找到了教室中的东、南、西、北面,还用指南针进行了验证。(在教室的四面墙上贴上“东”“南”“西”“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  相似文献   

15.
李欣 《初中生之友》2011,(28):38-38
<正>东、西、南、北这几个方位词,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碰到。比如河北、湖南、刮东风、夕阳西下等等。汉语中的东、西、南、北并不只是表示方向,它们还有其他的含义。我们常用"东西"这个词来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而这个词义的产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南北朝以前,"东西"都只指东方与西方,而没有表示事物的意思,如《孟子》"人性无分于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这里的东西就指东边和西边。由于东、西方向的相对,所以一东一西,可  相似文献   

16.
1.太阳从东方升起。误:The sun rises from the east.正: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析:在“东、西、南、北”等方位的名词前面习惯上用介词in,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地理方位用东、西、南、北表示,在古代则有特殊的表示法。  相似文献   

18.
一、有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问题 (一)教材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一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空间与图形”内容标准中规定,“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  相似文献   

19.
(学生分成四组,分布于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引入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南通市要建“奥林匹克广场”啦!这个现代化的体育活动中心就建在我们学校的正南方向。你们知道哪个方向是南  相似文献   

20.
联海钩沉     
方位联是巧妙地将南北东西、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方位名词嵌在对联内,这种联在对联中属于趣联的范畴,在组字技巧上称为方位格。如 左氏笔,右军书,前汉史,后唐演义; 东坡赋,西游记,南华经,北山移文。 这副联的方位名词是“左、右、前、后”和“东、西、南、北”,且都以古代史籍、名著、名篇为词组,组合得相当巧妙,读起来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