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元的《赶车传》插图作于1960年,对于这样一个特定年代的文学插图作品,它不仅仅是艺术家艺术道路上的一个创作体现,而且与当时的历史、文学背景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对于这样一部跨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文学插图作品,又将艺术家一生的创作风格联系起来。故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分析,可贴近艺术家的视点体会一个艺术家创作道路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八十年代兴盛的微型小学,在纷繁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象一株小花,在繁花似锦的文学原野上开始了它生机勃勃的迷人生命。其迷人之处中,值得提及的应是作家空白意识的增强,空白技巧的不断丰富。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思维的多元化,极大地改变了读者的审美心理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他们的想象力更趋丰富,参与能力参与欲望更强,那种情节连贯,立意显豁,说教性的作品与他们的审美需求和阅读期待格格不入,他们需要的是那些含蓄深远情趣隽永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是西南联大作家群中书写“云南题材”散文作品数量较多的作家,叙事内容主要分为回忆西南联大生活、重现西南联大师生风貌以及描绘云南文化风物三个方面。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作家的该类型散文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地理空间建构和人文地理空间表现,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学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徘徊于纯粹论与工具论之间,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对文艺纯粹论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入的了解,更由于中国文学史没有文学自主的现实经验,使得他面对西方文学自主论的论说时,会觉得非常有道理,回到中国的现实时,又会觉得文学工具论更合时宜;其次、艺术家与革命家的双重身份;第三、争夺文坛话语权的实用主义考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艺术接受角度,阐述现代陶艺创作是一个艺术家及作品与艺术接受主体对话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接受主体呼唤艺术家创作更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社会的艺术发展,追求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  相似文献   

6.
《纳细西双》是一部描写十二个月份中傣族社会生活情况及居住区自然变化规律的民间文学作品。作品以育人的目的贯穿全文,采用文学话语与音乐为一体的文学表现手法,对人们进行生产知识、生活常识教育,逼真地描绘傣族地区的自然景物,成为傣族文学创作的范本。它是一部形式与内容、审美与教育完美融合的民间文学佳作。  相似文献   

7.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富有独创性地灵活使用英语语言,从而如实且立体地呈现出某一具体时代及社会生活风貌的作品。英语以其丰富的表达功能和多样性的文体风格而著称,其别具一格的语言魅力在各个时代英美文学作家的作品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翻译富有乐律性的语调和丰富多彩的语汇语言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时期,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部大型声乐作品,主题是抗战、爱国,它的词作者是诗人光未然。本文试图从作品形式的多样与和谐、情感的真挚与丰富、语言的通俗与形象三个方面浅谈《黄河大合唱》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不会鉴赏绘画作品,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的绘画作品更是难以理解。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分类;把握不同类别绘画作品的鉴赏要点;通过作品背景、艺术家人生经历、历史背景、政治背景等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内涵,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让艺术真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元散曲是元代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以俗为尚、俗中见雅的风格倾向非常具有时代特点.而其中很多作品都有诙谐的成分,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充满谐趣的风貌.这种谐趣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体现了元代人对待生命、生活以及社会的丰富思考及由此孕育的独特生命智慧,达到了雅俗兼陈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1.
如果稍稍留意,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含有道德因素,叙事性作品较直接和明显,抒情性作品则间接和含蓄。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调整与他人的关系,离不开自我内心的独省。可见道德在人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反映的结果,道德当然就会无可阻挡地闯进文学之园,对文学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作家群"对黄河的文学书写与文化表达,是我们深入挖掘、 阐释黄河文化价值所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之一.黄河是李准生活与创作的情感地理,作家对黄河浓重的"恋地情结",表明黄河流域是哺育文学艺术家的一个重要摇篮.《黄河东流去》以郑州花园口决堤事件为叙事起点,其"黄河"意象饱含着中原大地的沉重苦难,是...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主潮是现代主义文学,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文化运动的文学思潮,对世界各国的文学发展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近五年来,中学语文改革的力度加大,争议不断。在这些改革步骤中,编者标志性地将西方现代主义的作品纳入到语文课本中,引起了各方面的好评,也有一些疑惑之声:于中学生而言,究竟有没有必要学习这些不同于经典现实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究竟能否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是否过于缺乏美感(例如卡夫卡的作品),是否仅仅表现了一个不安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1899—1972)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也是第一个摘取这一世界文学桂冠的日本作家。他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开辟了将日本的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结合的道路,创造出具有日本美和民族个性的作品,从而使川端文学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瑞典文学院称他“不仅属于日本文坛,同时也属于世界文坛”。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这本散文集全以叙事为主,讲述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再到去日本留学的经历,其文学意义很大。这部作品是在其面对他人攻讦以及被当时政府通缉的情形下完成的,反映出了他当时的一些内心想法,对当时社会的现状的批判。同时,整个《朝花夕拾》的内容中,大多都是关于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些生活及社会环境介绍,抛开文学价值来看,这本散文集还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研究价值,其笔下的那个时代的描写、当地的民情、民俗,对现在来说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文学作品的风格、情节及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等方面对文学独创进行论述,指出文学独创是每一篇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作品获得艺术生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饥饿艺术家》被称之为"最精湛的作品之一,并且无疑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列"。这篇写于二十世纪之初的作品洋溢着20世纪60年代风行一时的"黑色幽默"风格,蕴含了"黑色幽默"两大基础因子——"荒诞"与"黑暗",彰显出了卡夫卡作为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开创性贡献和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创作中,不管是器乐作品还是声乐作品,都需要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作品的内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形象,作者创造音乐形象,正象诗人用文字、画家用线条色彩创造艺术形象一样,有他自己特有的表情达意的表现手法,音乐创作就是作者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但它和其他文艺形式相比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有一些种类的文艺如文学、戏剧、美术等等,它们的艺术形象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而音乐的表现手段是依一定规律来运用的声音,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也不能象文学那样用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来自变革的巨大冲击,都面临着痛苦的抉择和存亡的考验,文学当不例外.因此正确地把握文学的特质,充分发挥文学特有的魅力,应是保持文学生命力的明智的举措.一、审美感情的抒写对展示文学的魅有重要作用有着欣赏经验的读者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身不由己地进入了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之中,自然而然与形象同欢共苦.文学作品有如此魅力诱惑读者毫无保留地奉献宝贵的感情,就因为作家在作品中通过形象传达的是感情的信息,是感情的洪流裹挟着读者飘游.这也因为文学是一种反映人的生活整体的艺术,是人学,其描绘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实质上就是一种感情的抒发.现实生活中,人有着喜怒哀乐的表现,七情六欲的发泄,酸甜苦辣的品味.文学写人就离不开人的感情的描写,少不了人的感情世界的游历.人是感情动物,文学写人当无法避开人的感情领域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