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西藏科技》2005,(7):63-63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农业中化肥氮当季作物利用35%,NH3挥失11%,反硝化损失34%,淋失2%,经济损失5%,另有13%未能明确其去向。提高氮肥利用率主要采取”平均适宜施氮量法”,大面积施氮量可控制在150-180kg/hm^2;减少氮肥损失、提高利用率的施用原则:(1)尽量避免土壤中矿质氮的过量积累;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水土资源和养分的高效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之一,由离子束生物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型控缓释化肥——控失型复合肥2008年秋季试验示范在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平原的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四省9个地市顺利实施。5月5日至7日项目组对河南、山东和安徽三省4个试验示范现场进行了考察,发现小麦控失型控缓释化肥全部基施和减量基施均较习惯施肥生长旺盛、增产趋势明显,丰收在望。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9,(3):1-2
我国化肥对粮食的平均贡献率为46.43%,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化肥利用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氮肥为例,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率约为60%,70-80年代为50%~40%,到90年代则下降到35%-32%。相当于全年浪费标准煤2673万吨,天然气45.5亿立方米,油168万吨,电158亿度。这些浪费的数量分别占2004年全国总产量的14.1%、13.3%、0.96%和0.72%。  相似文献   

4.
全球粮食单产的50%,总产的1/3来自化学肥料的贡献,化肥在保证人类生存和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化肥的低利用率和不合理施肥造成了愈来愈严重地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5.
水稻优质高产精确施肥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优质高产精确施肥研究表明:此项技术可解决水稻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利用率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水稻650kg目标产量,精确施肥可用19.5kg/亩纯氮,N:P2O5:K2O:=1:0.4:0.6-0.8,且氮肥利用率最高。控氮增磷增钾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成穗率,促进生长和抗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9,4(2):153-154
要解决我国化肥紧缺,增产固然重要,节约同样不可忽视.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损失,是缓解当前化肥不足的出路之一.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很多,除了改善施肥技术之外,研制长效化肥就是一条重要途径.长效化肥是一种养分溶解释放缓慢、肥效期较长、氮素损失少、养分利用率高的新型化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省工、省肥等多种效益.长效化肥有3种类型:一是改变化肥的物理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促主垄控副垄的栽培模式,主垄为垄距136cm大垄,行间覆膜,副垄为垄距68cm小垄,主垄高肥、增密,亩施化肥商品量25kg,播种密度米间粒数31粒,副垄低密、低肥化控控高,亩施化肥商品量12kg,播种密度米间粒数16粒。副垄在初花期喷施15%多效唑,每亩用量35g,使植株矮化。主垄植株粗壮繁茂,田间垄型呈两垄高一垄低的高低垄形态,使田间植株叶片受光面积增加20%左右。较常规大垄行间腹膜栽培亩增产32.5kg,增产率为1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业要持续稳产高产,肥料是一个关键问题。据有关资料分析,农作物增产的诸因素中,种子的作用约占30%,水利的作用约占20%,肥料的作用约占50%。由此可见,肥料对于农业生产的至关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生产,一方面是化肥供应量不足,另方面又由于长期偏施化肥,产生了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品质变劣、肥料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9.
化肥利用率是指肥料中有效成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程度。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就等于增加了化肥施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化肥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但是近几年随着化肥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化肥的增产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发现化肥不那么“灵”了。因此,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化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科普画廊     
化肥污染不可忽视化肥施用不合理或用量过大,是导致水质和土壤污染的原因之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目前,我国氮肥的利用率一般为25-40%,其余部分都流失到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中。如果饮用水中的硝态氮含量超过40PPm,对人体就有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途径输入的养分和植株带出的养分,计算了我国烤烟生产体系中氮.磷、钾3种大量元素的输入输出量及其平衡状况.并对烤烟生产中的养分利用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2003年养分平衡结果为例.我国烤烟生产中年投入的纯养分总量分别为氮137万吨(其中化肥氮115万吨)、磷109万吨(其中化肥磷108万吨).钾26.0万吨(其中化肥钾25.9万吨)化肥氮、磷、钾养分的投入量分别占烤烟生产中养分投入总量的834%、99.2%和99.4%烟株(包括根茎叶)带出的氮、磷、钾养分量为7.3万吨,0.8万吨和7.2万吨.分别占氮、磷.钾养分投入总量的52.8%、76%和27.7%;烤烟生产中投入的氮、磷.钾化肥养分占全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养分投入量的比例分别为0.5%、1.5%和5.9%.  相似文献   

12.
到2000年,我国粮食生产必须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1000亿斤,否则将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改良化肥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尿素是我国化肥的一个主要品种。但是,我国施用的尿素,其氮素利用率只有35%-40%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化肥在农业生产投入中占的比重最大,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由于化肥肥效持续时间短、容易损失,大量施用后,普遍出现利用率不高,损耗严重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已成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课题。已经提出的办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培育吸肥能力强的作物品种;二是改进化肥生产工艺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涂层缓控释肥技术是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所的一项专利技术,是对氮、磷、钾分别进行涂层后。然后根椐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当地地力基础进行配比不同含量的作物专用肥。肥料经过涂层后,可以起到控氮缓释、促磷增效、防钾淋失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在我县施用棉花涂层一次肥(也称涂  相似文献   

15.
化学肥料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施用到农田后,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化肥用量过大,使用化肥不当,或施用化肥后作物利用率不高,导致化肥大量流失,都会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6.
李兴 《百科知识》2007,(1X):27-28
化学肥料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施用到农田后,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化肥用量过大,使用化肥不当,或施用化肥后作物利用率不高,导致化肥大量流失,都会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07,(11):2-3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用生物合成表面活性剂和壳聚糖酶,成功开发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多项新技术,申请了12项发明专利。近期该院将生物合成表面活性剂、选择性水处理剂、氮肥控失剂及控失复合肥生产技术,分别转让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尽快实现产业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稻田偏碱的土壤环境特点和稻田化肥施用量多、施肥方法不当等导致化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育秧取土难、稻壳等有机废弃物任意堆放和燃烧、资源浪费严重等农村现实问题,东北农业大学金正勋教授主持了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新合村环保型水稻高效生产新技术集成及示范”(编号:2008GA670013)。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氮、磷化肥施用面积比例分别达到87%和66%,大部分作物氮使用量超过了100kg/hm^2,磷肥超过80kg/hm^2。相对而言,钾肥施用水平略低,施肥面积比例仅43%,大部分农户很少使用钾肥。中国氮、磷肥用量较高与有机肥施用较少有关系。由于作物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作物群体变化对化肥消费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已经下降到63%,粮食作物化肥消费比重已经下降到46%,而经济作物(尤其是果菜)已经成为化肥消费的主体。从种植结构弹性系数来看,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大,化肥消费总量对其面积变化的弹性要大于经济作物,但不同化肥品种对不同作物面积变化的弹性有一定差异。未来粮食作物面积会保持稳定,而高耗肥的经济作物面积会继续增长,因此全国化肥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施用水平较低的钾肥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东区聚驱在开采过程中,以其非均衡性为主线,不断优化注聚方案,提高聚驱阶段的采收率。本文通过分析东区聚驱后续水驱阶段仍存在的不均衡矛盾:即高含水井逐渐增多、井区间压力差异较大、油井利用率较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时调整开发思路,以提高区块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对高压井区采取控水措施,挖掘聚驱后剩余油,延长后续水驱经济有效期,达到"五控",即控液,控水,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控制产量递减,控制成本增加,减少无效循环,进一步提高聚驱采收率。二是通过低效井治理,提高油井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