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5.12"汶川地震后,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的抗震规范中关于中小学校舍部分做了相应的修改,并要求对已有的校舍进行全面的抗震安全鉴定。文章对北京市某小学校舍进行了抗震鉴定与加固,结合现行抗震鉴定标准阐述了抗震鉴定的基本流程以及采用抗震加固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用的中小学校舍多是按老规范进行设计,多采用砌体结构,未做考虑抗震,年代过长便会出现承载力不足的现象,我们需对校舍的原结构按照新规范实施全面检测与抗震鉴定,若鉴定不符合抗震要求,就必须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校舍安全.  相似文献   

3.
单跨框架是一种抗震严重不利体系,缺乏冗余约束,易发生整体倒塌。单跨框架结构大量存在于中小学建筑中,汶川大地震后中小学建筑已提高到乙类设防,根据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11-2010)规定重点设防类的框架结构不得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否则需进行加固。针对单跨框架的震害特征,探讨了该类结构的各种加固方法,本文结合一个工程案例进行了不同加固方法的比较,提出了提高单跨框架抗震能力的加固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广西区中小学校舍安全检查的结果,简要分析了抗震设防地区各砌体结构教学楼或宿舍楼较普遍的缺陷及存在隐患,并提出了一些加固方法,供维修加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抗震设防、抗震性能欠佳的建筑物,为了能够确保这些建筑安全使用并发挥其应有的建筑功能,要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技术方法,对优于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的隔震加固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指出隔震加固方法更加适合现代建筑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校舍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科技广场》2009,(10):62-63
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石,校舍是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舍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能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学校舍的现状、存在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地震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毁灭性、突发性、难以预测等特点,我国早期的一些建筑功能单一、抗震能力弱,因此,对现有建筑进行科学的抗震能力鉴定并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砖混结构校舍受震害影响较重,从抗震构造措施及抗震设计计算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抗震加固分析讨论。按照砖混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简单易行的砖混结构校舍抗震构造措施的补足方法,为类似工程的加固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校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其质量和安全管理都与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通过研究我国中小学校舍存在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的问题,建立校舍质量安全与管理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该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本文从砖混结构的抗震加固角度出发。首先对砖混结构中的混凝土、砖砌体和木结构检测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再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分析,利用底部剪应力法计算建筑的抗剪承载力,对于抗剪强度低于设计值的墙体进行加固设计,并对加固后的墙体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实例分析表明,加固后的墙体其抗剪承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抵抗地震水平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对经济建设、人民安危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从抗震设防标准、房屋选址、房屋结构、房屋施工、房屋装修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房屋抗震能力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设计施工,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分析了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管理方面的和技术方面的,并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几年我国各地地震频发,特别是四川的汶川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活、经济、环境造成极大损失,对于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我国十分重视,针对工程抗震鉴定的过程和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震作用的影响,建筑物特别是砌体结构的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保证继续使用,应该对受损房屋进行鉴定评估、加固维修。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高寒冷风侵环境下的长春市木构建筑为研究方向,对加固后的古建筑柱架层进行地震模拟实验并分析其所具备力学特性。首先,针对未加固的木构古建筑模拟不同地震强度实行振动台实验,将木结构中各耗能构件受力性能及在不同地震强度下需要的耗散能量作为基础,构建木构古建筑耗能构件地震等级破坏测评模型,并可反映未加固的古建筑实际地震灾害等级;其次,对古建筑进行碳纤维加固同时进行振动台实验,根据加固后的木结构力学性能可获得古建筑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特殊受力性能及建筑柱架层的位移值和加速度响应值,并获知在以上两个参数增大过程中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变小,表明加固后柱架层榫节点耗能起到明显减震作用。实验证明,对木构古建筑加固后实现了抗震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后,震区公路桥梁破坏严重,产生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桥梁震害,为公路桥梁灾后施工重建工程带来了阻碍,文章在分析钢筋混凝土桥梁震害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对汶川地震中部分桥梁加固方案选择及施工工艺进行分析,以规范受灾后钢筋混凝土桥梁加固施工工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并节约成本,迅速完成灾后交通的恢复和畅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当日气象情况、雷达回波实况及雷击现场勘察情况综合分析,分析事故的原因并对农村中小学校舍防雷现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属地震多发国家,需要考虑抗震设防的地域辽阔。本文对现代抗震思路内容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思路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具体了抗震措施以此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使得预制板的抗震性能及其加固问题再次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本文探讨了预制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对已有的多种预制板加固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采用角钢板托加固预制板的方法。理论分析了角钢板托加固的优点,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建筑结构鉴定及加固的意义、设计原则及抗震加固技术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结构鉴定和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