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世纪青少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读书研讨会”8月10日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 由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册本《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是面向青少年和一般读者的大型文化普及丛书,是国内百余名专家学者献给跨世纪青少年的珍贵礼物。已被列入团中央“新世纪  相似文献   

2.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8,(6):98-102
民国时期文化史著作的出版是出版史上一座丰碑,很多著作成为经典,多次再版,20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各种类似文化史丛书问世.文化史著作从西方引入始于20世纪初,顺应了新史学发展潮流,能够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遂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著述体式推广开来.20年代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出现第一次文化热潮,是文化史著作的繁荣时期,代表性成果是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出版.抗战期间各大出版机构辗转内迁武汉、长沙、广州、重庆、桂林等地,在艰苦环境中仍有25部文化史著作问世,这些著述承担起存亡继绝的历史使命,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鼓舞斗志起到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等奖(30名)书名出版社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图集上海人民出版私若干重大决策与享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忍怨史青岛出版社“九·一八”事变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我的经济观江苏人民出版社深圳斯芬克忍之注海天出版社论竟争性市场体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孙子兵法连环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国学丛书辽宁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商务印书馆山东教育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世界美术史山东美术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散文类图书在书肆上一直畅销不衰。受了读者的鼓舞,出版界也在努力地拓展着散文类图书的新天地。在这股波澜壮阔的散文大潮内,虽然泥沙俱下,但我们仍然得承认,中间产生了相当的具有阅读、收藏与学术价值的散文文库、丛书和单行本。 就我所见,“漫说文化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中国作家随笔丛书”(知识出版社)、“百家散文书系”(百花文艺出版社)、“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等,就编选得极有眼光和特色。“漫说文化丛书”出版得较早,虽然未以“散文”命名,却是地道的散文读物,丛书的选编,借用比较文学里的“主题学”概念,以散文的主题来分类  相似文献   

5.
这套丛书讨论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作者从不同倾向、不同模式的大学典型展开研究,以某个视点来总揽全局,揭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及其与大学教育的内在关系。丛书同时展示了一批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教育史上声名显赫的高等学府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再  相似文献   

6.
研究桂林文化城的报刊与报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报刊与报人研究”形成的一个历史语境在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抗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文化中心,成为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这里文人会萃,救亡文化活动蓬勃展开,盛况空前,被誉为“文化城”而蜚声全国。桂林文化城这一段历史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国内尤其是广西学界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对桂林抗战文化进行研究,但比较大规模地开展研究工作是在1978年以后。先后有《抗战时期桂林文化运动资料丛书》《、桂林文化城大全》《、桂林文化城…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全方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举国上下充满了生气与活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文化史研究也随之热闹起来,很快达到了时代的峰巅,从而使人们开阔了视野,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但在此后,这股热潮却慢慢地冷却了下来,由峰巅向低谷徐徐滑落。此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研究太强调“宏观”了,以致使人们似乎只看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表层,而不能真正体味到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何况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区域的文化又呈现为千姿百态的景观呢!有鉴于这一实际情况,辽宁教育出版社在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策划并出版“中国地域文化丛书”。这套丛书,按地域文化特征,将中国的古代文化分为二十多个  相似文献   

8.
精心筹谋种稻成米──“自画青春”丛书策划实施琐谈赵萌,徐莉萍著名少儿教育专家、报告文学作家孙云晓曾说:这套丛书值得中学生的父母和教师一读,“因为这是形象的少男少女心理学和社会学。”“在评论深圳女中学生郁秀的《花季·雨季》时,我认为其更大的价值是非文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文库”即将出版一套以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为宗旨的大型丛书《中国农村文库》即将出版。《中国农村文库》是以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知识青年、乡镇企业职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普及性百科全书,拟选书目300种,由20家出版社联合出版。丛书将尽力满足我国广大农村在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需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促进农村安定团结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服务。丛书主编为徐惟诚,副主编为伍杰、许川、冯国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少年时代的故事”连环画丛书出版最近,江西美术出版社向广大少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刚刚荣获“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的我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久、蜚声海内外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独家隆重推出了一套由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主编,国内百余名专家教授鼎力襄助,融思想性、知识性、系统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史知识普及读物——《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相似文献   

11.
在本次图书订货会上,中国书籍出版社于1月9日、10日两天举办了四场“文化纠错丛书有奖竞猜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员驻足抢答,成为图书订货会的一大亮点。活动现场气氛活跃,观众热情高涨,踊跃参与主持人的提问。活动设计的问题多取自该社推出的“文化纠错丛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作为“文化纠错丛书”第一本的《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于2007年由中国书籍出版社推出后,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并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07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文化纠错丛书”对在学习与工作中容易发生错误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梳理,通过文化纠错来提升文化形象。因此,这个系列丛书既是对大众进行文化纠错,也是对新闻出版界以至文化界的一种鞭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文化史、文化现象、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学的研讨会相继举行。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化问题的文章数以千计,出版的文化知识丛书和专著数以百计,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今译蔚然成风。参加人数之多,涉及问题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当一种“文化热”兴起之后,需要及时做冷静的清理、总结和引导工作。对青年来说,这方面的工作更加重要。至少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第—,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优秀部分;第二,及时总结文化研究的经验,介绍文化  相似文献   

13.
弘扬民族文化的新尝试──“易学智慧丛书”研讨会纪实1997年10月10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东方国际易学研究中心、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沈阳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易学智慧丛书”、“东方哲学与文化丛书”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  相似文献   

14.
过去,每当人们谈起中华文化,多以黄河、长江文化为主体和代表,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有欠全面和公允。实际上,中华文化是多元的,由各流域文化、地域文化组成。对此,史学大师、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曾指出:“中国文化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时代的差异、地区的差异,远远超过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中国文化有地区性,不能不问地区笼统地谈中国文化”。正因为如此,近20年来,在风靡全国的“文化热”中,地域文化研究成为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以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丛书24种最为引人注目,该丛书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15.
八年甘苦,一片痴情──我与“小作家丛书”王吉亭八年前,我担任一个辅导中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期刊的责任编辑。那时,中学生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一大批青少年文学爱好者倾心于写作和投稿,我常常一天要处理多达四五十件学生来稿。每当我从大量稚嫩的习作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人看来,所谓总结与反思似乎早已是一个不再风行的话题。“中国艺术论丛书”选择这样的时间出版让我多多少少觉得有点意外。新世纪开元,还有谁真的愿意如此严肃而认真地眷顾传统吗?“丛书”与学术界的学术行进客观上形成一个时间差。然而,它却绝不滞后。事实上,较之20世纪80年代訇然中响如潮而出的寻根及传统文化反思类著作,它更平添了几分尘埃落定之后的理性、冷静与公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艺术论丛书”的出版或许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17.
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大型专著《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最近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世界文明发展的眼光,系统、全面地阐述和反映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全新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18.
漫步书林,一种种文化丛书仍然以极大的诱惑力吸引着我,虽然再没有那摩肩接踵、竞相争购的场面,虽然那历历在目的文化丛书热浪已经冷却了许多,但是,作为一种并非狭义的文化现象,它所带来的冲击和震荡,仍然四处回响着,仍然让人们去回味和思索。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辙印,探寻这种“文化丛书热”的起因。1.古老的中华是一片文化的热土,“文革”却形成了文化的“荒漠”。  相似文献   

19.
丛书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它为读者重新阐释或创新了“边缘”的概念,用“边缘”的眼光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作者们的人文理想与价值立场。书中讲述的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陌生的中国往事,尽管这些话题表面上不算新,甚至还会给人一种“玩文化”的雅皮士感。但主编人明确地将丛书的主旨定为“在边缘材料的基础上解读中国文化的真精神、探索中国民族的‘旧邦之新命’”,因此  相似文献   

20.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宣部出版局对《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这套丛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这套丛书辛勤劳作的所有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想,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一个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出版工作繁荣发展的一个很好例证。我们出版管理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多出精品。什么是我们梦想的精品呢?就是我们的图书出版以后,不但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