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本人在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教学要想真正实现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口斤、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必须以生活为基础,采用生活化的策略,让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成为口语交际的“实习场”,使口语交际教学与现实生活保持高度的同构关系。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教学要以学生亲历的或熟知的生活为素材,并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口语交际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Et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此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灵活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多种情况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口语交际”提出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新中国成立以来,“听说”在我国历次颁布的小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均占有一定地位,但实际教学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让学生喜欢上口语交际课,确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罗秀娟 《新课程研究》2009,(7):101-101,10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不仅包括“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等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强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采用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渭茹 《甘肃教育》2011,(18):34-34
口语交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情感交流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的“口语交际”区别于“听说训练”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它的交际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张继椿 《考试周刊》2013,(99):44-4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中,语文功能有了新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过去,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口语训练.而忽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交际功能尤为突出。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交际功能。口语交际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下面我就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怎样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小学生如何进行口语交际?如何在口语交际中提升能力?在教学实际中,笔者常常把“课本、课堂、社会”当作口语交际的好场所,想方设法创造一切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几年来,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要在课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听说能力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能力不同点在于它的双向互动的“交流”及特有的交际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需能力,应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听说”到“口语交际,”中学语文教学都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从观念、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提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曾明确提出,"要实施训练小学生的口语基本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倾听与说话、沟通情感、表达应对和待人处事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和谐地与人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和人际社会交往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是小学基础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口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地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贯彻、正确实施语文口语化交际教学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口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地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贯彻、正确实施语文口语化交际教学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20.
周晓彦 《湖北教育》2007,(12):33-3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昕、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