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伟 《福建教育》2009,(12):29-30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语言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又要关注语言形式——课文是怎么写的。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言”“意”兼得,不少专家已有过精辟的论述。笔者认为巧用图解品味文本,也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言”“意”兼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钟冰 《考试周刊》2012,(70):40-41
新课标明确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作为必修课程的两大块,其实就是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最基本的语言能力。纵观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渎、听、说三种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视,唯有“写”极容易被忽视。阅读教学中引进课堂练笔是提高学生“写”的能力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在关注语言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语言形式。即注意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正如崔峦老师说的那样: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与“质”。即“语言内容”与“思想感情”,还要关注“道”,即“成文法则”,推敲语言形式的特点。尤其是对于高年级,更应注重新课标提出“领悟语言的表达方法,揣摩作者的表达形式”等要求。在本设计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怎么言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写作的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进行?笔者认为.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用“写”的任务来驱动“读”,让学生读一篇文章不光知道写了什么,而且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  相似文献   

6.
毕玉林 《考试周刊》2012,(86):15-16
目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强调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教给学生如何从文本中“回”,即过于关注语言的内容而忘记语言形式。有专家给当下语文教学下结论为“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多以“得意”为主,也就是只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的,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要引导学生去研读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即文章的形式是怎样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感悟语言形式之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追求之一。“研究为什么这样写”其实就是对文章遣词用句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官训练是语文课基本教学任务之一,如何加强语言训练。怎样提高语言训练效率,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真正的贯彻“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落实读的训练、写的训练、听的训练、及词句训练。因此,安排语言训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究训练设计,做到要求具体、形式简练,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写不好有多种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平时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家了.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写不好,是学生的生活太单调,没有什么可写造成的.其实学生生活中不乏有趣的事,他们之所以仍然写不出来,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没跟上.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是消化生活的胃.”教材描写的生活可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语言的描写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文本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由此可见,我们要开展以习作为轴心的阅读教学,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练笔,这既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读与写的要求的落实,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目的 ,本文运用“概要”理论 ,从内容“概要” ,形式“概要”及语言“概要”分析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中国大百科全书》)。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能力,这应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先导。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语文学习的“积”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其途径主要依赖于“读”。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所以让学生大量背诵经典作品.扩大阅读量,增加语文积累,增强人文底蕴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呢?  相似文献   

13.
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用“写”的任务来驱动“读”。让学生读一篇文章不光知道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历练。  相似文献   

14.
林碧蓉 《教育》2014,(9):22-23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读中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这又是通过"写"来实现的。"读"与"写"是阅读教学两个不变的主题。教师应根据本学段的读写目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综合学生与教材、读与写、教与学的关系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中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随机课堂练笔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阅读教学需要讨论文本的内容与情感,但不能脱离文本中相关语言形式的学习,一味地通过讲深、讲透来理解文本,那只能是让学生"知道"和"懂得",却忽视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范例,借文学语,借语学文,在错综纷繁的语言现象中领会语言,提升语意理解的广度、深度、精度,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做到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16.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旗帜鲜明地号召: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从过度发掘课文的人文内涵转向重视学生的语言习得,要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方面上来.特级教师殷光黎老师曾提出:“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学习表达运用.”的确,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聚焦语言形式,学会表达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做到习得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杨琳娟 《考试周刊》2012,(68):102-102
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是对语言的认知,既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可以训练阅读者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而且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四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当下中学生作文写作语言困境的思索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文章的语言运用很重要,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学生作文没有丰富的词语,恰当的表达,就不可能达到课标中关于“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作文过程要求。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提到作文,教师头痛,学生难过。甚至不少学生以为,写作文是一个负担。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地说,首先,是学生对于作文的惧怕,因此,不敢写,或者不想写;其次,是学生想写,但没有生活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再次,是学生想写,也有素材,但不会写,写不出来,常常感到语言贫乏,辞不达意。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阅读了特级教师钱正权的《从学生"表达困惑"的视角指导阅读》一文,钱老师在文中非常深刻地剖析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过分注重"内容分析"轻"语言形式"训练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阅读教学如何帮学生走出"表达困惑"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方法,这对于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为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形式,在语言实践的训练中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会表达的方法,在读写有效的结合中达成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任务。  相似文献   

20.
怎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随机地进行练笔呢?笔者认为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一、形式来源从语言形式的来源来看可以限于文本,也可以不受文本的限制。1.语言形式源于文本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