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宁 《贵州教育》2013,(23):13-15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一一“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大量农村青年父母向城镇转移就业,留守家中的孩子。他们都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因此,就出现了学习监护不力,辅导不到位,生活照顾不周,感情缺失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培训中应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郝耀明,王艮秀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得到广泛开展。特别是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培养了大量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然而,一些地区在注重技术培训的同时,却出现了忽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得到了广泛开展。特别是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这块广阔天地培养了大量有用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然而,一些地区在注重技术培训的同时,却出现了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使不少...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广,集镇化热潮席卷我国农村大地,这种热潮的出现决非偶然,它是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村集镇化进程的加速,长期困扰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得到根本好转,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入集镇的非农产业,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集镇的发展扭转了畸形城市体系结构,促进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在集镇的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集镇本身也存一明显的弱点,需要不断改进和克服。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初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十多年里,农村教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大量农村孩子错失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未失学却“失控”,给父母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研究农村孩子教育和成长中存在的理想“天折”、自控力差、情感缺失、父母迷茫和监管缺位等问题,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利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说,其本质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实现个人收入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以及现代化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被打破。产业结构的变动引发了农民职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并且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它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多地少的矛盾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首先是化素质低。据统计,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中盲或半盲的占7.4%,小学化程度的占31.4%,初中化程度的占49.3%,高中或中专化程度的仅占1.7%。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主动掌握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郑馨 《贵州教育》2013,(22):28-29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劳务输出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务输出,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实然和应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而到城市打工或谋生的人户分离的人口。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流动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的单身外出变为“举家迁徙”,于是便衍生了流动人  相似文献   

10.
实现新农村建设重要任务“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必须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因为二元经济结构的工业剥夺农业,资源配置城市偏向,削弱了农业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农民受歧视,不能享有平等国民待遇,导致农业、农村经济失去发展平台;造成城市化滞后,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滞留农村,同时又使农村人才匮乏,使整体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小生产为特点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出现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大部分进入城市务工,出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务工者的流动性加大,产生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笔者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立体化综合教育模式的提出众所周知,农村初中教育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而目前农村初中教育不管是从教育质量、规模效益还是管理绩效上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处于薄弱环节。并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大量具有农村、城市双重特征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是立体化综合教育模式提出的现实基础。传统农村初中教育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突出应试能力的培养,片面强凋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忽视为当地农村培养合格劳动者,结果是少数精英升学跳“农门”,大量升学无基础、务农无技术的“双无”学生回流到农村。这种典型的选择型办学模式已不适应城乡结合部的新情况、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此,探索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中的办学模式,构建满足城乡结合部特殊需求的人才“立交桥”,对推动整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济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农民的生活水平显提高,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及实现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大事。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在农村以青壮年为主的大量劳动力开始流向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的减少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改善农民工待遇和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年来急剧增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借助大量统计数字,客观地分析我区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五个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区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三条出路和三个关键,以求得对深化我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是我国社会出现二元结构特征。在农村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并不足以构建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伴随着大量农村青年向城镇转移,基于农业经济的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农村养老需求的数量、结构以及公共财政支出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基于农业经济的养老资源供给结构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养老资源整合与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人力资源结构大调整的特点、成因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乡人力资源结构大调整是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已呈现出大规模、跨时空、谋求多元目标等新特点。其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人力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改革中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使城乡人力资源重新配置成为必要;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壁垒的松动则为该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于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昌教育》2006,(9):31-32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召开“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农村学生”座谈会,来自不同地区的政府官员、教育局负责人、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山东农村教育的现状。 娃娃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老 受人口自然减少影响,加上农村学生大量随父母外流,山东农村学生出现日趋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