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第一节语文课上,朱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语文不仅仅存在于语文课上,也不仅仅存在于语文课本里,语文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用心寻找,就会发现语文。其实生活才是真正的语文书。”  相似文献   

2.
自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九套小学语文教材。即根据老解放区国语课本修订的全国通用小学语文课本;五年一贯制小学语文课本;根据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初小、高小语文课本;20世纪60年代初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根据196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全日制十二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在1978年教学大纲精神指导下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20世纪80年代初在上一套课本基础上编写的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实验本、试用本;20世纪90年代末编写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修订本。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含义。语文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语言系统和规则的学习,又包含言语行为的训练和言语作品的学习。语文教育就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中国语文课程教材要体现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特点;中国语文教学应按照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语文美育在新课程理念下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却并非如此,观照朱光潜先生的语文美育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综观其语文美育思想,语文美育应当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语文美育应当极端重视对言语形式的感悟;语文美育应当重视文学在语文美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常常想,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动人的诗篇、精美的文章;语文是悦耳的吟诵、激情的演讲;语文是得体的表达、通畅的交流;语文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文是生命的活动、精神的家园。学好语文的标准是什么?是挥洒笔墨,写有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是口若悬河,能说一口标标准准  相似文献   

6.
语文传承国粹、表达思想、记录文明、启迪灵魂;语文是综合素质之首要,解开心结之圣手;语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精一科而悟万理。语文之重要,于此可见点滴。因此,笔者教学以来履职尽责,深研于课本之内,穷磨于课堂之外,感受推敲之痴,体悟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谜,天长日久,渐有心得一二,略述如下,教海无涯,一斑之窥,率尔操觚,商榷同仁,祷盼矫枉。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学习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应力求在教学中做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学习平台,让学生勇于表现;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益。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教学不是从零开始,经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初一新生对语文学习和教学都有一定的感知,有的学生甚至有语文难学、学不好,重理轻文的错误看法。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需教学双方——师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教师,更应在初中起始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动脑筋作好“信心·习惯·方法·能力”这篇文章,帮助学生树立好语文的信心,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起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前提。当下,语文教学中挤干形象、缺失情趣的现象并不少见。冷涩的言语、冷漠的表情、冷清的课堂,大大消解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无趣味的学习常常是无效的学习,所以"新课标"反复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乐于书面表达"等等,说明"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激趣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艺术。脱离语文学习的插科打诨,远离文本的欢声笑语,都是不正常的语文现象。关键是要把兴趣转化成学生的内驱力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从内心深处涌动起说语文、听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成为政治学科的附庸,政治又被狭隘地理解为阶级、斗争,致使语文教学高度意识形态化,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被扭曲。在这种背景下,叶圣陶先生等语文教育的权威学者,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言语的属性,强涮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重要性,这无疑对语文教学具有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在语文实践中。语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做——演——练的语文实践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创新与实践是时代的主旋律。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播下创新精神的种子。语文网络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技术资源的优越性,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创设了优越环境;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想象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条件;网络的互联性,能实现语文学习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 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顺应素质教育对大语文教学的需要;为适应当前中、高考新型作文命题的趋势;语文教学中写作这一表现人文精神、传承人类文化的特殊使命所决定。 二、实验的目的、原则及思路 1.实验目的:彻底改变学生“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使绝大部分学生巧用联想想像为作文插上翅膀,写出标新立异、海阔天空的“大气”文章来,进而培养学生敢想  相似文献   

14.
周:李静同学,你好!首先恭喜你以132分的高考语文成绩,成为许昌市的高考语文状元。你高兴吗?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李:谢谢。我还真没想到我会是语文状元。得知这一消息,我当然很高兴。因为我从小就酷爱语文,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很满意,这也要多谢母校老师对我的培养。周:语文被很多同学称为高考复习的死角,面对语文,许多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不管它吧,150分呀,这对考生来说可是个“天文数字”;重视它吧,短期内又不可能有显著进步。到底如何才能学好语文呢?能介绍一下你的秘诀吗?李:秘诀谈不上,我可以谈谈我学语文的几点心得。我觉得,要想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改最成功之处就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大语文教学观。的确,语文学习就是和生活实践紧紧相联系着的。我们在生活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每一次活动都和语文有关。最终检测我们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是高考和中考,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至12期:主题词为“梳理、评析、积累”。“梳理”即结合初三语文教材、教学进程,对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归纳梳理教材知识点、中考考点和中考题型;“评析”即约请专家对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积累”即围绕教材和中考,组织语文知识类文章、阅读资料及应试技巧、应试感想类文章等。  相似文献   

17.
书法·语文教学·人的发展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张健书法是我国独有的艺术之花,它将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亲切地结合为一体,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习字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讲究写字、用字的规范化。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把字写得正确...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的国语教学改革应首当其冲,突破“重围”,破除“陋俗”,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简言之,语文即生活,要用语文交际,要用语文写作,要用语文育人。因此,我们应该立即全面地纠正充实“语文=语言+文学”的这一认识,应重新挖掘语文内涵,扩大语言和文学的外延,把等于号改为大于号。要改变语文学科过分重视强化词语的音形义,语法知识的讲解,选文逐字逐句支离破碎地分析,拘泥于课本,受制于课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学体系所取得的成果,被专家誉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基础”。这项研究旨在建立和完善小学语文优化的教材教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范例,提供经验,以服务于九年义务教育;同时为国际汉字汉浯教学做出贡献,服务于世界汉字汉语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突出“人文性”为语文课程基本特征的语文教改第三次浪潮的掀起,我国语文教育家日益认识到语文的人文价值并对此作了不少探究,随之“语感中心说”逐渐替代“知识中心说”而成为二十一世纪语文教育的主导思想。“知识中心说”认为学生语文能力是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并通过训练促成能力的转化。而语感中心说则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